从普京身上的人性、民族性冲突看乌克兰战争
作者:周继明
俄乌战争进入第16天,人类将向何处去,乌克兰已成全世界唯一焦点。
俄乌战争即发,短短几天内全世界都见证了普京与以往至少是表面上彬彬有礼完全不同的作为:冷酷、狂妄、残暴……以至有人怀疑他患上了精神疾病。
这很可能是他身上人性与民族性巨大冲突的结果,很可能这才是一个真实、完整的普京。
普京的眼泪
普京曾大庭广众、众目睽睽之下数次流泪,尤以2012年重新当选俄总统那次世人皆知。当宣布他已获选举绝对多数票、11万现场拥趸发出热烈欢呼声时,电视脸部特写无限放大了他脸上那颗“硕大的泪珠”。另几次没脸部特写,普京只是留下了流泪痕迹和“嫌疑”:索布恰克的葬礼、遇刺俄驻土耳其大使的葬礼、他柔道教练的葬礼、在“(前苏联时期)受难者墙”落成仪式上、纪念牺牲执法者特别演唱会(歌曲《多想活着》)……
普京的忠诚、
渲染最多的是普京与“政治恩师”索布恰克的故事。
索布恰克乃普京圣彼得堡大学读书时的法律系教授、著名改革派,俩人师生关系很好。普京毕业去了克格勃,1985—1990年被派往东德,柏林墙倒塌后回圣彼得堡赋闲在家(偶尔开出租车),恰逢索布恰克竞选圣彼得堡市长,普京被邀做助手。索当选四年后,42岁普京一路升为第一副市长。但1996年索布恰克竞选连任以2%劣势败选,因其担任市长时开放、改革理念惹怒了包括总统叶利钦在内的不同利益集团,索败选后遭到多项指控,并于1997年入狱。
1996年底,经副总理丘拜斯介绍、普京出任总统叶利钦办公厅局长,仨月后升任办公厅副主任。1997年11月6日晚,狱中心梗的索布恰克被一辆救护车拉到机场,再由一架早等在机场的芬兰医用飞机送至巴黎……。四天后,索“叛逃”事件败露、引发轩然大波,有人将之相提并论与1967年斯大林女儿斯维特兰娜叛逃美国。
很快有人发现一切竟由普京暗中安排,事发后普京向叶利钦做了“主动交代”,但出乎意外的是叶利钦不但没追责普京,反而对其宁可冒牺牲前途风险、也要解救恩师行为赞赏有加。随后几年,叶利钦连续任命普京出任克格勃局长、第一副总理、总理、代理总统,直到2000年普京大选获胜当选总统。
1999年7月,被宣布无罪的索布恰克回到圣彼得堡,半年后因再发心梗去世,普京在唁电里说,“索布恰克是我的亲人和老师。他不仅启蒙了我,而且永远是我做一个品行端正和信念坚定者的榜样。”2015年,普京还与索布恰克遗孀一起出席了索逝世15周年仪式。
另一个是普京与他柔道教练拉赫林的故事。
普京从13岁起跟著名教练拉赫林练柔道,开始普京父母反对、拉赫林亲自到家里说服了他们。普京一直跟拉赫林练了11年,差不多每天训练一个多小时的那种,直到普京大学毕业去克格勃做间谍,最好成绩夺得过圣彼得堡市冠军、达到”黑带级“水平(柔道共分10级,最高10级为红带,黑带为5级、应为业余高手)。据认为,柔道不仅使普京练就了强劲的体魄、好斗的性格,还学会了体育精神和对抗谋略。11年朝夕相处也使师徒二人结下深厚情谊,后来多年身居高位的普京一直与拉赫林密切联系,包括拉赫林晚年患重病普京还出面帮他找医院、找医生。拉赫林2013年去世后,普京曾在电视节目中说,拉赫林是一个坚强、善良、有智慧的人,是拉赫林改变了他、影响了他的命运,”很多方面他就像是一个父亲“。
一个很令人动容的画面是,参加完拉赫林葬礼,普京避开众人、一个人独自走向远处,留下一个长长、悲伤的背影。
普京的婚姻
”俄罗斯女人都要嫁给普京“,只是近年之事。1983年普京追求、”嫁给“漂亮空姐柳德米拉时,一贫如洗”小间谍“只能携新婚妻子与父母挤在12平米的房间里,说当时生活窘迫、其貌不扬的普京是”癞蛤蟆吃到了天鹅肉“恐怕都不为过。
在2006年前后与乌兹别克艺术体操世界冠军卡巴耶娃传出绯闻前,普京基本上是个”模范丈夫“形象。患难夫妻,相濡以沫,柳德米拉为支持普京工作,还辞去了空姐职业。普京废寝忘食工作,下班后有温暖的家庭和一对可爱女儿。再后来”剧本“反转成”苟富贵,勿相忘“,叱诧风云、个人魅力暴增的普京公众场合带着人老色衰的柳德米拉,无怨无悔,俩女儿如母亲般低调、从不张扬。
即便2013年俩人”平和“分手,普京与柳德米拉也没恶语相向。在不断传出的普京”唯一“绯闻声浪中,柳德米拉更传说嫁给一位小她20岁的”小鲜肉“,与普京”平分春色“。
对大多数男人来说,从他的婚姻、子女教育,对女人的态度,几乎可以看清其根本品质,但普京呢?
普京的青少年
若“三岁还不足以看老”,那一个人的性格、能力、世界观至少90%系18岁前形成。
普京来自贫穷家庭,且父母属“弱势群体”。母亲是普通工人,父亲二战中受伤严重,貌似仅能生活自理。普京小时“基调”是调皮好动,个子小、其貌不扬、沉默寡言,常受欺负。但普京从不缺“斗争精神”、反击很勇猛,常“以小博大”、以一敌二。稍大学习成绩不错,但远非学霸,普京13岁选择练柔道应与“好打架”有关,“是他(教练拉赫林)把我从街上拉了回来”。普京说拉赫林做人、做事深刻影响了他,以至“就像父亲一样”,一是说明老普京对儿子影响较弱,另外不知道是否与“普京系领养”传说有关?正式说法普京是父母第三个孩子,他俩哥哥二战前后夭折。
从小练柔道的影响显然贯穿了普京一生,后来他的种种爱好、习惯:打猎、钓鱼、骑马、冰水浴、打冰球、开摩托车、开战斗机、“闪电出手”、好战……都能依稀看到柔道的影子。不同于冰球等集体项目的互相配合,共同进退,柔道是个像拳击、摔跤的个人格斗项目,必须自己做判断、做决定,自己承担一切。但普京从小的“好战”,貌似大多属从“受欺负的防守反击”开始。
普京在很多场合表现出特别喜欢孩子(喜欢宠物),蹲下与小男孩说话,看望患重病儿童,帮婴儿把蛋糕送进嘴里,耐心满足盲人女孩要“摸摸普京脸长什么样”的“特殊要求”……
虽只在“庞军网”上看到寥寥几句“普京系领养,他好几岁才来到这个家,是他母亲临时给他报的出生日期”……,但却像一下儿找到了普京永远忧郁的眼神和“从不快乐表情”背后的原因。也许只是捕风捉影的猜测、甚至诋毁。但若是真,就像著名心理学家阿德勒的那句名言,“幸福的童年可治愈一生的忧郁,忧郁的童年需要一生来治愈”,普京后来所作的一切,貌似皆与之有关。
还说几句普京的幽默感,幽默感是一个人思想深度和心里承受度的橡皮筋。一个专访美国记者问普京他碰到的最幽默事,普京想了一会说,“美国媒体先指责俄罗斯恶意影响了美国2020年大选,然后又说美国把北约推进了俄罗斯的怀抱……(我没太理解其中的幽默)”。但从普京每年一次的四小时答记者问效果看,普京至少是个不排斥幽默的人。
你的人性分析都把普京说成了“圣人”,他怎么可能一夜间变成恶魔?他肯定也有没藏住的狐狸尾巴。
当然有不少“狐狸尾巴”,如不惜伤及人质、放毒气毒死车臣恐怖分子,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发动“格鲁吉亚战争”,2014年“突然吞并克里米亚”,2021年“快速出兵哈萨克斯坦”……反对党领袖纳瓦尔尼被在内裤上下毒,克格勃追到英国对叛逃的前克格勃间谍下毒……以及与梅德维杰夫唱“二人转”连续执政20年……
但这些“狐狸尾巴”当时只引发了较小、较短期效应,而且我更倾向于将之归结到“俄罗斯民族性”上。
民族性
如果你稍认真翻阅俄罗斯历史,会很快发现它就是一部“你瞅啥,瞅你咋地,然后就开打“的残暴战争史。
众人皆知俄罗斯著名画家列宾有一幅《伊凡雷帝杀子》名画,而伊凡雷帝正是俄罗斯的开国沙皇。
但伊凡雷帝非似美国华盛顿,中国唐朝李世民、汉朝刘邦那样刚柔并举的贤君明主,而是以外号“恐怖的伊万”、及亲手杀死儿子的残暴开启了俄罗斯民族性格的先河。
伊凡四世三岁丧父,七岁丧母,小时候就站在克里姆林宫房顶上将小猫小狗扔下来摔死。稍大后开始殴打侍从、女仆、提意见的大臣,甚至不会下跪的大象,他17岁当上莫斯科大公的第一件事,就是把身边的贵族领主们统统处死。三年后1547年,20岁的伊凡四世宣布成为第一任沙皇。成年后的伊凡非常多疑,他会毫不犹豫的杀死任何他怀疑反对他的人,但他的怀疑经常是无中生有。1569年,因怀疑俄罗斯北部诺夫哥罗德居民串通外国反对他,伊凡四世动用1500名“特辖军”在5个星期里共杀死了6万人,史称“诺夫哥罗德大屠杀”。
晚年他还将建造圣巴西尔大教堂类主建筑师的眼睛挖掉,以防止他俩再建造出相同的作品。他重病期间曾怀疑很多人将在他死后谋反,所以病愈后大开杀戒,抓捕的上万人有的用酷刑折磨,有的则直接杀掉,甚至还株连九族。1581年,因已怀孕的皇太子妃(儿媳妇)穿便装出席活动,被惹怒的伊凡雷帝殴打、致其流产,忍无可忍的儿子在顶撞他时被他用拐杖打死……
但残暴的伊凡雷帝却受到后世沙皇、及俄罗斯人的推崇,因为他为后来沙皇、甚至列宁斯大林留下了丰厚遗产。他在位51年打造出强大中央集权统治了辽阔的国土,他夺取了喀山汗国、阿斯特拉罕汗国和西伯利亚,完全控制了伏尔加河、进入了里海。在他治下,俄罗斯人口几乎增加了一倍,变成了一个多民族、多宗教的帝国。没有伊凡雷帝,就没有后来的俄罗斯。
若把俄罗斯正式建国至今不到500年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沙皇伊凡四世到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倒台(1917年)370年,俄罗斯在欧亚大陆同20多个国家共打了37场战争(规模较大、出兵上数万)。除“够不着”的小国挪威、希腊……,及中立国瑞士,俄罗斯几乎与所有欧洲国家都“兵戎相见”过,其中与奥斯曼(土耳其)一个“国家”就达10次之多。第二阶段“十月革命”至今100年,掰着手指数来就有“瓜分波兰”、“苏芬战争”、“苏德之战”、“阿富汗战争”、”车臣战争(两次)“、“出兵叙利亚”、“格鲁吉亚战争”、“乌克兰战争”(没算朝鲜战争、吞并克里米亚),平均十年必有一战,铁与血横飞,国与民涂炭。像不像一个嗜酒如命的酒鬼隔三岔五在酒桌上与所有人轮番拼酒,喝醉成了生活的“主旋律”?
伊凡雷帝之前,还有200多年被“黄祸(Yellow Peril)”“蒙古铁骑”践踏蹂躏的被虐史,先被野蛮狂虐、再玩命更暴虐报复,这就是深入俄罗斯民族血液里的基因。
从伊凡到彼得,从尼古拉到亚历山大,从叶卡捷琳娜到伊丽莎白,俄罗斯先后28位沙皇、女王,也许只有在位仅两年的叶卡捷琳娜一世,风流成性、“作战不如做爱”的安娜一世(在位10年),及在位20年、一直忙于国内平叛休养生息的伊丽莎白一世三位女王没发动过战争。其他历任沙皇无一不嗜血如命,不狂虐、即受虐,从不消停。但你若认为俄罗斯女王皆热爱和平,以强大女性、母爱战胜了民族劣根性,就大错特错了。叶卡捷琳娜二世就是俄罗斯历史上最能打的“国家领导人”之一,从战绩论她仅次于“千古一帝”彼得大帝,她统帅的俄军打垮了长期威胁基督教世界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瓜分波兰,使俄国强势崛起,首次获得与英法传统列强平起平坐之地位。
但好战还只是俄罗斯民族性的三分之一,好战、残暴、无耻才是其嗜血成性的三部曲。二战开始与纳粹德国瓜分波兰,斯大林的苏联竟毫无人性活埋、杀害了40万波兰精英,战后再以胜利者身份栽赃给百口莫辩的纳粹德国。先侵占别国领土,再迫害、虐待,直至杀戮原居民,完成永久霸占是俄罗斯的传统做法。从将克里米亚的鞑靼原居民“整体强迫迁移”,到第二次鸦片战争侵占中国东北大片领土将原居民赶尽杀绝,再到波兰“卡廷惨案”,俄罗斯强大、残暴的民族性不仅“击败”了人性,还将他们自己强力推行的所谓“苏维埃”、“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美好新概念击至粉粹。
即便在和平时期,沙皇及其继承人也以几乎相同粗暴、残暴的统治方式对待其“盟国兄弟”和国内民众,多次出兵镇压同属“华约”匈牙利、捷克民众的独立要求,国内连年“肃反”、“清洗”,迫害、杀人无数,乌克兰大饥荒、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没有战争的年代以各种罪名迫害致死的人数甚至超过了二战。
为什么唯有俄罗斯本性难改?远离欧洲文化中心、缺少良性竞争?地处荒凉、天然条件恶劣……?这些皆为“借口”和“次因”,“主因”还是内心放任“尚武轻文”不良传统野蛮生长,以民族性消灭人性和个性。而人性和个性自由发展才是文化、科技发展的源泉,才是民族、国家强大的真正“内因”。俄罗斯民族远非愚钝,19世纪末—20世纪初曾群星闪耀般产生过优秀文化科学人群,科学家门捷列夫、巴甫洛夫;音乐家柴可夫斯基、穆索尔斯基;画家列宾、施希金;诗人普希金、莱蒙托夫;作家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但那之后政治肃杀顿起,文化科学经济一片凋零,除军事科学、武器研制仍居世界前列,以世界第一大疆域、1.44亿人口之大国,自然资源优越无比,却GDP径直下降到不及中国一个中等省份。
当然,所谓“战斗民族”也远非每战必胜。实际上,除1812年抵抗拿破仑、1944年二战抗击纳粹德国两次“主场”作战,靠极寒天气、地理纵深等原因“帮忙”惊险击败世界头号强敌,及叶卡捷琳娜二世1787年击败奥斯曼帝国外,俄罗斯历史上其余几十场战争皆乏善可陈,而且还有诸如1905年对日本一战海军几乎全军覆没,1939年对芬兰以强凌弱惨败而归的“耻辱史”。战胜后侵占领土、赶尽杀绝原居民、称王称霸;战败则城下签盟、割地赔款、颜面扫地,最后或杀几个败军之将“替罪”,或沙皇“亲自”服毒自杀了断。
普京肯定不是沙皇里唯一的“另类”、全新的戈尔巴乔夫,但普京也不是“一点人性都装不出来的”斯大林,也不是不结婚、不要家庭,偏执狂到极致的希特勒,不是残暴打死自己儿子的伊凡雷帝……普京曾有过“汲取历史教训”和“纠错”行为,尽管不多?如建立“(苏联时期)受难者墙”、并在建成仪式上流泪,而且他在任20年俄罗斯国内的确没有“政治运动”、没有“七八年又来一次”的折腾老百姓。普京个人的“升迁”之路亦非靠溜须拍马、阿谀奉承,他每次都“碰上”了对的人、对的时间至少说明他的判断和选择一直都挺明智、理智,他懂得趋利避害。
只是他的“人性”在一个特殊的时间,受到了强大、顽固、残暴的俄罗斯民族性的碾压,他必须服从、必须泯灭他的人性,他无法抵抗。
但若普京尚“人性”、“良知”残存,这场残酷的战争就不排除还有在玉石俱焚前和平解决的选项。
你必须相信人性的力量将最终获胜。如果你不相信一个人人性的力量,你必须相信一群人人性的力量;如果你不相信普京残存的人性力量,你必须相信更多俄罗斯人残存的人性力量;如果你不相信21世纪人性的力量,你必须相信22世纪人性的力量。
如果普京真的“疯了”,他真的按下了核按钮,马斯克的新星链技术也没能制止,人类被一个(只需一个?)完全失去人性的疯子毁灭了?
那人类就该被毁灭,因为他们缺乏人性的力量,他们不值得继续存活,他们本来就没有前途。
但我从来都是乐观主义者,我相信人性的力量,我坚信人性和正义将获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