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来自孔雀的故乡
前言: 金孔雀是云南吉祥的象征。美丽的云南犹如一幅幅栩栩如生的画卷:姿影婆娑的凤尾竹、傣家村的吊脚竹楼、蝴蝶泉边的喃喃细语、泸沽湖的神秘、欢快热闹的泼水节。。。。。。
通过观赏一段不同凡响的傣族舞蹈,让我想去解开一对父亲和女儿——两代人的舞蹈情结。
云南是少数民族居多的省,不同的民族、不同的文化、不同的舞蹈风格。丁佳佳的父亲——丁健国教授,研究了26个民族舞蹈特色,编排、创造了十套云南民族健身舞蹈,将传统的民族舞蹈与健身强体的功能相结合。四年的时间,每天清晨,他都会在云南的世界博览园带领成千上万的人“跳云南”。
父亲—-丁健国 一位80年代初毕业于北京舞蹈学院的首届舞蹈学士,现执教于中国云南艺术舞蹈学院。创造并编排全民民族生态强身健体舞蹈,并坚持了四年的领舞之路。通过舞蹈文化推动云南多民族文化,提高人们对原生态舞蹈审美意识和民族舞蹈的全民普及工作。
记者:“跳云南”,对我们来说是很新的名词,不太理解它的含义,你能解释一下吗?
丁建国: 云南是个具有民族风情,很多少数民族聚集的地方。在以前的形式中有“画云南”、“唱云南”,但是还没有通过舞蹈形式来展现云南的。“跳云南”是把云南26个少数民族的舞蹈加上健身运动的元素,推广全民民族生态强身健体舞蹈的活动。
记者:您早年毕业于北京舞蹈学院,现在执教于云南艺术舞蹈学院,您是怎样想到把传统的民族舞蹈普及化、大众化?
丁建国:云南特有的少数民族文化需要去传播,传统与民族的艺术不是古董,应该跟上时代和都市文化发展的脚步。民族文化和民族舞蹈的弘扬首先需要老百姓、大众对它的了解,然后才是尊重和热爱它。更多的普通民众去参与,让大家更深刻地理解云南不同区域文化和迥异的文化现象。
记者:云南是舞蹈之乡,“跳云南”把民族舞蹈和大众健身运动结合起来,您在舞蹈编排的过程中采用哪些专业的舞蹈表现形式?
丁建国:民族舞蹈是在民族文化背景和民间生活中提炼出来的,各个民族的文化、宗教、个性、情感都是通过不同的舞蹈和各具特色的肢体语言表现出来的。傣族以信奉南传佛教为主,体现了浓郁的东方文化。舞蹈动作含蓄、柔和、舒缓,特有的“三道弯”舞姿,这些也适合东南亚地区审美的文化。因此在“跳云南”民族健身舞的编排上,最先采用的是傣族舞蹈的柔和。佤族是个山地民族,对山和大自然有纯朴的感情,舞蹈的表现形式粗犷、动作幅度大、节奏感明显。因此在舞蹈编排后期有强烈的山地舞蹈动作,起到强身健体的锻炼作用。
记者:现在每天清晨,在云南昆明的世界博览园,会有多少人与您一起参与“全民民族生态强身健体舞蹈”活动?
丁建国:由开始的几百人,到现在的几千人。
记者:这项活动坚持了多少年?
丁建国:四年 ,每天早晨都会在世博园带领大家锻炼身体。
记者:“跳云南”活动的兴起,云南26个民族舞蹈的融合,通过舞蹈展现不同的民族风情、文化背景,这也是对云南文化的传播,这是您推广这项活动的初衷吗?
丁建国:是的,“跳云南”也是对云南少数民族文化的推广。时代的进步是与城市文化的需求密不可分。昆明是云南省中心城市,也是各个民族文化集据地。老百姓认识到更多的舞蹈文化、各民族文化,提高了审美水准,对自己的家乡才会更深切地热爱。
记者:“原生态舞蹈”是将原始质朴的乡土舞蹈重新整合,原汁原味的民族舞蹈元素。您推崇“原生态舞蹈”这一概念吗?
丁建国:“原生态”是来自民间采风学习,原始的生活通过民族舞蹈的提炼、艺术的创作。所有的舞蹈动作来源于生活、生产于生活。这个概念的推崇是对民族传统文化的尊重,让大家不要丢掉民族文化的根基。
记者:杨丽萍是来自云南的民间舞蹈艺术家,云南的少数民族文化对她的影响很大,您是怎样看待她舞蹈成长之路?
丁建国:舞蹈界称为这是一种“杨丽萍”现象,她从小在云南长大,耳濡目染云南的文化,她出生在西双版纳,她对民族舞蹈有很深的文化根基和影响。她成功的一点是:她走出去了,在北京,她的舞蹈视野开阔了,由云南文化的根基,再加上现代文化的冲击和新的舞蹈理念,她有独创一致的舞蹈风格和魅力。她表演的《孔雀舞》不仅有民族特色,也具有时代的气息,是非常成功的。
记者: 您是如何看待杨丽萍创作的大型原生态歌舞剧《云南映象》?
丁建国:《云南映象》的成功是能够把中国的民族文化和舞蹈推广到世界舞台上。云南少数民族的魅力,以及云南各民族原生态舞蹈大胆、创新的表现,服饰、舞台、灯光的精湛搭配。它的成功在民族舞蹈史上也是一个新的尝试。
记者:请您讲讲民族舞蹈和民间舞蹈的区别?在“跳云南”健身操应该属于哪种类型的舞蹈?
丁建国: 民族舞蹈是汉族舞蹈,是汉文化在舞台上的表现形式。
民间舞蹈是老百姓、群众中自娱自乐的方式。
民族舞蹈是要经过专业提升,具有审美价值。“跳云南”有很专业的舞蹈元素,应该属于民族舞蹈范畴。
记者: 您有信心将“跳云南”这项全民健身活动继续推广下去吗?
丁建国:传播文化是一项长期的事业,我现在从事的是民族健身舞普及的工作。我已经编排了十套不同的健身舞蹈,有傣族舞、佤族舞、藏族舞、白族舞、健身扇、彝族小三弦舞、云南花灯、景颇族舞、彝族烟盒舞、布依族舞。
我的舞蹈理念是:用你的肢体,讲述云南
用你的舞姿,了解云南
用你的情感,拥抱云南
手舞足蹈,我们跳云南
记者:对于远在加拿大的女儿有什么艺术上的要求吗?愿意她参与或继承您的舞蹈事业吗?
丁建国:对她没有什么要求,她是个性格内向的孩子,比较含蓄。舞蹈的表现形式和情感的表达需要很外向、丰富。她不太适合做职业舞蹈者,所以没有刻苦严格去要求她。但是她在这方面的兴趣还是有的,傣族舞跳得还不错,还会吹葫芦丝。
记者: 对海外的朋友,您想对他们说些什么?
丁建国:多伦多是加拿大华人最多的城市,希望海外的朋友更多地了解舞蹈文化、了解云南少数民族多元文化。也欢迎大家到云南来做客。
女儿—–丁佳佳 舞蹈爱好者,从小跟随父亲学习民族舞蹈和芭蕾舞蹈,以及声乐、钢琴、绘画。受父亲的影响热爱民族舞蹈,擅长傣族舞、藏族舞、新疆舞。
记者: 是在一次演出中看到你扎实的功底和专业的舞蹈,请问你以前是学舞蹈专业的吗?
丁佳佳: 我不是科班出身,受父亲的影响对舞蹈很感兴趣。我父亲一生从事的是舞蹈工作,因此从小接受了一些民族舞和芭蕾舞的训练,也练了八年的钢琴。我的艺术天赋不是与生俱来的,爸爸对我的培养和锻炼很重要。
记者:你来加拿大多长时间?平时参加演出的机会多吗?
丁佳佳:我来加拿大一年的时间,我对舞蹈是非常喜欢和热爱的,平时参加演出的机会很少。
记者:你父亲是从事舞蹈教育工作,对你的影响大吗?
丁佳佳:对我的影响很大。小时候,父亲会引发我对艺术和舞蹈的兴趣。父亲一直从事舞蹈工作,母亲从事舞台服装设计工作,因此家里有很多关于艺术、民族文化、舞蹈、服饰各方面的书籍很多,有些潜移默化地影响。
记者:你是位多才多艺的女孩子,在艺术方面还有哪些特长?
丁佳佳:我受母亲的影响,对服装设计也很感兴趣。除了舞蹈方面,我还会一种民族乐器—-葫芦丝。
记者:你们家支持你父亲“跳云南”民族健身舞蹈的事业吗?
丁佳佳:全家都很支持,父亲从事舞蹈教育工作几十年,在舞蹈事业方面也希望有自己整理和研究的民族舞蹈系统的教材。爸爸的想法是:首先对民族舞蹈有一个研究方向,其次是把自己多年的教学成果传授给更多的群众。
记者:不同的民族舞蹈中,有很丰富的舞蹈肢体表达方式,你给我们解释一些应该注意哪些细节?
丁佳佳:不同的民族舞蹈,要着重体现的肢体语言表现形式也不一样。傣族舞,是农耕时的舞蹈,他们是不穿鞋子的,所以在跳舞时,舞者是要含着胸,动作要柔和、注意手的柔韧性、曲膝时的力度。藏族舞蹈,体现的是藏族人们艰辛农作的生活状态,因此在身体要表现出背着大山的感觉,要有重量。上肢动作要保持有分寸的硬度。
记者:云南不仅有深厚的多民族文化底蕴,也有很多风景秀丽的艺术名城,介绍一下好吗?
丁佳佳:是的,大家有机会可以到云南去看看。云南的昆明、大理、丽江、西双版纳、瑞丽、泸沽湖、香格里拉。这些不仅是知名的旅游胜地,也有很浓的艺术氛围。有很多世界级的艺术家到那里去采风。
记者:有什么祝愿的话,送给远在家乡的父母?
丁佳佳:最主要是祝愿他们身体健康,然后祝福他们继续做自己喜欢的舞蹈事业,因为这样他们很快乐,永远支持爸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