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圣经》来看待中医药
一、神创造天地万物和人
《圣经》记载: 神创造天地万物之后,“神就照着自己的形象造人,乃是照着他的形象造男造女。”(创世记1:27)“耶和华 神使他沉睡,他就睡了;于是取下他的一条肋骨,又把肉合起来。耶和华 神就用那人身上所取的肋骨造成一个女人,领她到那人跟前。”(创世记2:21,22)“因此,人要离开父母与妻子连合,二人成为一体。”(创世记2:24)男生女体,夫妻合体,这是一个人体整体观念。而中医的整体观念之一:就是人体是由脏腑、经络、皮毛、肌肉、筋骨、精髓、气血、津液和五官九窍等共同组成。它们以心、肝、脾、肺、肾五脏为中心,通过经络联系起来,构成了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
神造人之前,已经创造了天地万物,为人创造了生存的环境和条件,就是人和天地万物成为整体。而中医的整体观念之二:就是人与自然界成为整体。认为自然界存在着人类赖以生存的条件,同时,自然界的运动变化又常常影响着人体,使人体发生生理或病理上的变化。春夏秋冬四季,南北地带的不同气候,对人体有不同的影响……。
由此可见:中医的整体观念,合神之道。
《圣经》记载: 神说:“看哪!我将遍地上一切结种子的菜蔬,和一切树上所结有核的果子,全赐给你们作食物。”(创世记1:29)“神看着一切所造的都甚好。”(创世记1:31)大自然的万物都是神的创造,天地万物都是好的。中药,源于自然,而且医食同源。关于药物的发现:早在采集时期,人们在寻找食物充饥的过程中,吃了某种食物而解除了一些痛苦;狩猎时期,人们也曾因吃了某些动物而消除或减少了某些痛苦。经过长期的体验,逐渐积累了一些关于使用植物类或动物类的药物知识。之后,又有“神农尝百草”之说……。
由此可见:人们从神赐的食物中发现了药物,中药真是神给人类的一个很大的恩赐。
二、爱心
《圣经》记载:“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爱是不嫉妒,爱是不自夸,不张狂,不做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处,不轻易发怒,不计算人的恶,不喜欢不义,只喜欢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爱是永不止息。”(哥林多前书13:4,5,6,7,8)现代研究表明:有爱心的人较为喜乐。而喜乐能使人的心率、血压、血管处于较为良好的状态。反之,发怒、忧虑,能使人的心率加快、血压升高、血管痉挛。轻则影响食欲和睡眠,症见食欲不振和睡眠不安;重则会诱发心肌梗塞、中风等症。总之,有爱心、常喜乐的人,心身较为健康,较为长寿。
中医有“仁者寿”的观念。何谓仁?主要是指仁爱、仁慈和仁义。仁爱就是能同情、爱护和帮助人,宽厚待人;仁慈就是仁爱慈善;仁义就是仁爱和正义、性情和顺善良。总之,仁者就是有爱心的人。孔子在《中庸》中提出:“修身以道,修道以仁”,“大德必得其寿”,即有高尚道德修养的人,才可获得高寿。唐代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指出:“夫养性者,所以习以成性,性自为善……性既自善,内外百病皆不悉生,祸乱灾害亦无由作,此养生之大径也。”指出了养性是养生之根本。明。龚廷贤在《寿世保元》中说:“积善有功,常存阴德,可以延年。”仁者为什么会长寿?《素问。上古天真论》指出:“内无思想之患,以恬愉之务,以自得为功,形体不敝,精神不散,亦可以百数。”这就是说,讲道德,重仁义,不谋私利,不患得患失,有利于心志安定,气血调和,人体的生理活动就按正常规律进行,精神饱满,形体健壮。这说明养道可以养气、养神、能使“形与神俱”,所以能够健康长寿。在长寿老人的调查中,也发现他们绝大多数都有一颗慈善的心,一生爱做好事,助人为乐,少私心,不患得患失,知足常乐。
由此可见:中医的“仁者寿”观念,合神的旨意。
三、叶子医治万民
《圣经》记载:“天使又指示我在城内街道当中一道生命水的河,明亮如水晶,从 神和羔羊的宝座流出来。在河这边与那边有生命树,结十二样果子,每月都结果子,树上的叶子乃为医治万民。”(启示录22:1,2)在这段经文中,“叶子”是什么?是不是象征和代表着中药?是不是中药的精华结晶?是不是在天堂都用中药来医病?神向世人启示了什么?
结束语:保护中医药是人类之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