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方神聖誘日侵華
本报专栏作者:龐林
抗戰,中國受援共11億美元,蘇援華總值約2.5億美元(共4.8億美元.約一半是易物);美給英租借法案物資約270億美元(有還),給蘇98億美元(未還),給中國是8.5億美元(後來內戰未還.也無能力還.也未要)。美給英、蘇輜重彈藥糧秣,是依其等指定項目依地點運送。給華槍彈、輜重,並不是交重慶,也不是交給戰地指揮官,而是交史迪威將軍或留在印度,多數是為反攻緬甸;戰後,則交馬歇爾將軍或代表。這場戰爭,中國冤魂高達一千萬,財務損失超過六千億美元,延宕進步化廿年。如果不是孫文聯蘇呼風喚雨,吳佩孚也有能力壓制日本,取回臺灣,看1920年直皖戰爭及1922年直奉戰爭,可以證明。而聯蘇使中國分裂為三派–國、共、北洋。北洋有兩種典型,一是勉強不戴漢奸帽子,附蔣;一是附汪當漢奸;這兩型在內戰多數挺毛,為當年被蔣打倒,出一口氣。
戰後美援華20億美元,並不是中國指定物資,黃仁宇教授認為是代表善意及不見天日的管理,價值與需要落差極大。20億含美顧問團龐大開銷由此撥給;《黃河青山》書文稱少數幾個單位的美軍顧問團開銷可以養25個中國師(見136p),而其眷屬、寵物、冰箱、汽車,都要南京協助解決,連學校、俱樂部都要派專才服務。援華物資包括原堆置在太平洋群島補給品,有的香菸已潮濕的也計價當美援;禦寒衣物在春末送到,也送來沒有機會穿的雪靴;美援帳面價值與實用有很大落差,當時美方善意,中國不想生故,保持和氣無意見。新一軍被援助很多105釐米榴彈砲發射器,砲兵營分配到五百發砲彈,整個東北取得砲彈不超過一千發,幾分鐘就可射完,稱得上援助的槍比子彈多,而沒有戰鬥力的砲管還得派兵扛,在戰場奔馳,每日等著砲彈。機槍沒有上油,生銹無法使用;生銹的器材都列在20億美元援助項目內。黃認為這些都是不愉快的細節,但歷史不應該低估當時國軍的表現及努力(137p),內戰的歷史地位被嚴重誤解,英勇事蹟幾乎都不為人知。而許多戰役,其殘忍還超過抗戰的殘酷。黃責怪,國民黨可歌可泣故事這麼多,但外國在華特派員都略而不提(138p)。當時美國人認為只要是國民黨都很肥(140p)。
較遺憾的是馬歇爾完全掌握補給運作,你不聽話,石油、衣物、糧秣全部停止。朱世明將軍說,美國握有國民黨貪汙的證據,有些油料運到中國,中國官員確實拿了回扣。杜魯門對著支持國民黨者,拿出檔案罵:『這就是你們的朋友,一群賊!』
蔣緯國《千山獨行》回憶說:『李宗仁曾經表示,蔣總統不下野,中共不肯言和,美援將更無望;蔣緯國說,父親後來下野了,美援果然來了,但只是一些步機槍子彈。包括機槍算在內,數量只夠國軍每枝槍分到五發子彈。(天下文化千山獨行p 114)而蘇援共,源源而來。
湘人朱世明將軍讚佩毛澤東軍事天才(161p),可能因此找上麻煩,有團員妻子說:「今年慶祝雙十節,明年慶祝十月一日」;問題是報紙竟登出來(162p)。有高階報告回去,情況複雜了,臺北在調查,湯恩伯秘密進行接洽日本顧問團到台灣整訓國軍;搭機去日被麥帥總部攔下來,誤會使湯恩伯與朱世明似乎決裂(165p);朱將軍與黃被電話通知回台,他們抵臺北才知道問題很嚴重,無畏接受調查使事情單純化,但仍被解除職務。12天後,受命返東京任所遞辭呈,出發到機場前,接到蔣辦公室來電召見朱,親自感謝20多年來的勤勉效忠與道別。這在當時是極為普遍的調查及解除職務;黃說,朱將軍之例子,調查結果並不是蔣一人決定,他看不到是誰把他們踢倒;朱必須和不同的部門局處主管面談,其中包括控告他的人(166p)。黃仁宇後來請朋友查自己的記錄,退役符合規定,但加批:『該軍官應永遠不再委任或聘用。』黃無怨無悔,當時環境,必須諒解這是全體要安定的法則。或許是警總,或許是肥缺被鬥。
黃仁宇是大時代小人物,一半人生在國軍基層服務,其經歷回憶,有刻骨銘心一手感受,為了使他認為是真相的部份讓大家瞭解,付出很多時間記載歷史。他敘事情如同拍電影一般,以主角談自己打過的美好戰爭;他開過坦克在戰場衝鋒,率領部屬進入臘戍是擔任機槍手,穿越過地雷區,在內戰擔任運輸軍火的任務。黃教授認為中國是潛水艇三明治,上層是沒有明顯差異的龐大官僚體系,底層是沒有明顯差異的農民。這是地理因素及歷史原因使然。至於補救之道,他主張,尊重中層階級的財產權,因為到目前為止,後者都是看各黨派的臉色。黃對於中國的問題有見證的力量可以增加說服力,較特殊的部份是,對於北洋時期的英日列強看法,批評傾向歷史公式簡單化(345至346)。他有時同情共產黨,卻簡單談文革,同情楊開慧被槍決,卻下結論認為毛澤東是個偉人,他有超強的行動(367p)。共黨部份,雖說是難以理解的,看了他的書會更難理解,他說;『歷史學家不能太仁慈、和善或具有同情心。史家主要的任務,在於將他對歷史的見解和現代的讀者分享。(92p)』『不過,身為《劍橋中國史》作者,呈現這段史實卻不補充背景資料,就像故事只講了一半。(93p)』『然而,在確定失敗該由誰負責時,我卻不知如何劃清界線。就像拔野漆樹一樣,三呎高的樹可能有長達廿五呎的根,而且還沒玩沒了。(93p)』引用這段話,黃認為中國近代史民族性有許多不合理構成因素,是由很深長背景造成,他說:『這是中國歷史特色。』《黃河青山》是教授見證,談時代問題;沒辦法界定是非,宏觀眼界仍飄忽不定,也因此沒有辦法有生活秩序準則。
孫文愚弄日及中共
楊奎松教授是研究中共黨史、國共關係專家,他是憑研究著作及講席經歷擔任博士生指導教授,見解幾乎就是權威。【在蔣介石會清共,若追溯源頭,楊教授在其著作是認為孫文內心秘事:早就有想把共產黨人開除出國民黨構想。蔣是執行總理旨意,而共產黨只是被孫文利用的棋子。】歸納後,純粹是孫文愚弄整個中國,造成曠世災難,分析過程,北洋、蔣與毛都是被孫文愚弄造成悲劇,而擴大推敲,日本也是被孫文愚弄,以利益誘他來侵略。
楊教授很佩服黃教授《黃河青山》,說:我們經常可以讀到一些帶有鮮明的政治傾向性,卻自詡為歷史研究的文章。嚴格地說,這不是歷史學家的作為。歷史學家的任務,就是研究並弄清歷史發生的具體經過和原因。我不能不佩服黃仁宇先生。曾經身為國民黨軍官經歷國共內戰,目睹並且親身體驗了被共產黨趕出大陸的恥辱經過,就感情而言,他完全有權利像其他許多被迫離開大陸的學者一樣,利用自己的文字來表達內心強烈的情感與傾向。
黃仁宇沒後代危機
黃教授著作認為,國民黨的失敗和共黨的勝利都存在著歷史合理性,是不可避免。他例舉的國民黨失敗的社會原因,無疑是過去研究所欠缺和不夠深入的問題。同樣,他提到共黨成功原因,明顯比過去說法更引人思考。楊奎松教授說:【但是,他在討論國共歷史恩怨及其對中國歷史進程的影響的時候,表現出的卻是一種高度理解的態度。他不僅極力為蔣介石和國民黨辨誣,而且明確地肯定毛澤東的成就,並對共黨中國抱以期望。】黃教授不贊成美國學生討論中國近代史過分強調國民黨的貪汙無能,或共黨太過暴力,但在敘述自己內戰經歷時,卻又使用殘忍之類字眼來表達對當年對手的道德評價,這是明顯的矛盾現象。黃教授寫出許多好文章,值得鑑賞,但忽略統治者必備的道德及人性。兩端討好,有部份不合理,涉嫌書客。
孫忙數波促動侵華
甲午戰爭同時間,孫文趁國難成立叛國團體。1900年義和團殺洋教士,八國聯軍入北京,孫文透過連絡,取得日本駐台總督兒玉源太郎承諾協助,在臺指揮惠州舉事。行動先攻擊軍營,活逮清將杜鳳梧、繳獲長槍七百多支、子彈五萬多發;繼任首相伊藤博文,不准臺灣總督協助孫文,舉事行動流產。12年2月,南北議和前,孫文通過大阪商人森恪與政界元老井上馨、山縣有朋商談由日本金援革命黨一千萬日元,條件換取中國以某種形式把東三省讓與日本。依楊奎松教授《從帝制走向共和辛亥前後史事》說法是,孫文提租讓東三省給日本,資料依據是,日本國會圖書館有收藏森恪12年2月3日下午6時致三井財閥,益田孝電,大意:中國財窮,在舊曆年底前如無一千五百萬元,即難以作戰,現漢冶萍公司五百萬元借款已成立,擬再借款一千萬元。此借款如五日內無實現,則萬事休矣。孫、黃即會與袁締和議,政權轉讓袁。關於租借滿洲,孫文已應允。如能在漢冶萍公司五百萬元借款,再借一千萬元,則孫等與袁和議即中止,而孫文或黃興可赴日訂立滿洲密約,後南北議和,無續篇。二次革命討袁,陳炯明1913年7月18日宣佈粵獨立,孫文8月2日帶著胡漢民等乘德輪離滬,3日抵馬尾即聽到陳炯明部將反正,拒絕兵變,二次革命可以說8月3日確定失敗。孫前往神戶與黃興會合,時宋慶齡及父在神戶。16日,孫赴東京住頭山滿隔壁,從此在日近3年。由解密文件,孫文是1914年5月11日密函呈大隈首相;日閣首次議題廿一條是14年11月10日;15年1月18日向袁提廿一條,要繼承德在山東權益;15年3月14日,孫文再密函致政務司長小池張造,盟約十年草案十一條,重申前密函提議;袁政府在15年5月25日簽訂《民四條約》;這些說明孫文密函促成五九國恥。一戰後期俄國內戰,孫文取敵德資金200萬銀元,時中日軍事合作,段祺瑞練兵後要聯日征俄,17年9月,廣州用護法牽制段出兵,誤了取回失土。俄兩度宣言願放棄侵略華土,1923年1月,孫文聯蘇,協助敷衍宣言,後遺症還有國共內戰。24年10月,直與奉孫戰爭,馮玉祥依廣州連絡官黃郛指導發動政變驅下曹錕總統,24年11月4日,臨時國務會議討論代執政黃郛提案,通過;5日,馮玉祥驅逐溥儀離開紫禁城,日本挾持溥儀長春建國,長城之役及進入蘆溝橋,以日滿協定918開始復疆戰爭,演變成七七抗戰。
戰後,內戰始於東北,是蘇聯搞中國分裂陰謀。1923至1950國共惡鬥冤魂多少?甚至大躍進冤魂都是孫文引進蘇共後遺症。內戰是孫越宣言鑄成,沒有聯蘇,不會有國共內戰,孫責任很大,近代史,掰理亂套,應該糾正,應該研究歸納,誰是使中國成為三派元凶,是誰觸動日本侵華神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