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國凈土(三)

本报专栏作者:加拿大湛山精舍住持达义法师

釋迦牟尼佛為了普度眾生,故示現人間,說法四十九年,講經三百余會,隨機逗教,方便權巧。由於眾生根器不同,法門亦有差別,因此,佛經浩如煙海,義理廣博精深。不過,概而言之,佛法不外智慧和慈悲而已。

什麽叫智慧 ?

智慧是指善於通達事理,明察秋毫,自覺化他,解脫自在,就叫智慧。《大乘義章》卷九說:「照見明智,解了為慧,此二各別,知世諦名之為智,照第一義者,說以為慧,通則義齊。」換言之,智者是明白世間萬事萬物,都是在無常生滅中變遷。又如《金剛經》所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既是虛妄,便不是實有,而是隨順因緣法的假有或叫幻有。慧者是觀照出世間法,一切皆空,本不生滅,亦無來去,法爾如是。《金剛經》雲:“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我人如果能常隨佛學,依教奉行,放下妄想,一心修行,頓悟宇宙人生的真相,照見五蘊皆空,即能見到自己的佛性(真如)。

因此,智者是了知世間法不實之假相;慧者是明白一切事物的實相空不可得。所謂:「空由有顯」 「有依空立」「有離不開空」,「空離不開有」,空有不二。正如《心經》所講:「色(諸法)不異空(本體),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一切法與空性之間是一種不即不離的關系,觀空照有,了知有從空來。若能覺悟空有不二,便是佛法的智慧。

智慧有大小之別

小智慧者如佛教小乘的聲聞和緣覺,雖然明白到諸法無常,覺悟到無我的道理,但法執倘未破除,縱然他們超越三界脫離六道輪回,可是尚未能證到無上菩提。因此,他們只能獨善其身,自我解脫,觀三界如牢獄,視生死如冤家,只能自覺自利,不能覺他、利他,這就叫小乘人的智慧。

大智慧者如佛教的大乘菩薩及悲心宏大的佛陀,他們通達了心、佛、眾生三無差別;明白了成佛不能離開眾生,眾生就是未來的佛,而且證悟到我和法本來就是空的道理。生佛本同一心,三者如鼎之三足,缺一不可。因此,諸佛菩薩為了饒益有情而廣行六度,發願「不為自己求安樂,但願眾生得離苦」。他們在涅槃中不舍眾生,於娑婆裏如蓮花出汙泥而不染。他們不僅要自覺、自利,還要覺他、利他,這就叫大乘的智慧。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