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在靈山”莫遠求(七)
本报专栏作者:湛山精舍住持达义法师
在平凡生活中成就內心的佛性
現在一些人因為事業、感情、錢財,內心缺乏安全感,於是到處求改運,
欲求解脫煩惱,卻不知道方向,是故盲修瞎煉,甚至走火入魔。我們一生
幾乎都在為事業、財富、功名而忙碌,生病的人要找回健康,失業的人要
找份工作,傷心的人要找到快樂,失望的人要找到希望。總之,很多人一
生一世都在找尋,仍然找不到自己想要的。其實找來找去,找自己的心最
重要。首先,要成就內心的佛性: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尊本來佛、自性佛,
卻在耳娛聲色裏追逐迷失,找遍外在一切,忽略自家珍寶,空在世上幾十
年找不到真正的自己,很是可惜。
因此,我們要作一個有智慧的人,向心內覓佛,成就內心的真佛。其次,
現代人強調凈化環保、凈化社會,其實最主要的,還是要先從凈化自己、
凈化心靈做起。因為我們的心,經常被愚癡、黑暗、無明、煩惱所遮蔽。
我們每個人的自性裏都有一盞心燈,點亮這盞般若智慧的明燈,就能趕走
無明、煩惱。與其美化自己的外表,不如美化心靈——點亮內心的燈光。
第三,自己做自己的醫生,因為自己內心的病,自己最了解。“佛說一切
法,為治一切心;若無一切心,何用一切法?”佛陀說法,就是要治眾生
的八萬四千種煩惱病,所謂“勤修戒定慧,息滅貪瞋癡”,用戒來治貪,用
定來治瞋,用慧來治癡,身心才會解脫清涼。第四,發掘內心的財富。外
在的財富隨時可能因為水、火、盜賊、貪官及不肖子孫等而消失。然而我
們心內的財富,如信仰、智慧、慈悲、道德、精進、喜舍、慚愧等等,都
是心中的財富,這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你想擁有多少財富,就得看
自我發掘多少了。
構建自心美好的天堂
各個宗教都說有很美好的天堂。佛經中描述忉利天宮:“廣長四十萬裏,
皆以七寶作,七重欄楯交露,樹木周匝圍繞,園觀浴池,種種飛鳥相和而
鳴,種種樹葉華實,出種種香。”但天堂不一定在遙遠的天宮,每個人都
可以自己來造一個天堂,使人間也變為天堂。
第一,心中無事就是天堂的花香。尋常人是“人生不滿百,常懷千歲憂”,
心中郁積難消,難得真正暢快一時。無門禪師卻勸人:“春有百花秋有月
,夏有涼風冬有雪,若無閑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你心中若無雜
念閑事,不憂不愁,自然滿面春風,渾身散發從容的氣質,那就是你心中
天堂的花在散播著芬芳。
第二,贊嘆妙語就是天堂的音樂。天堂裏天樂動聽悅耳,令聽聞者飄飄欲
仙。在人間,贊美、祝福、鼓勵、幽默的話,每一個人都喜歡聽,這些好
話比音樂好聽,它們是最優雅的天籟,讓人受用無窮,歡喜無邊,雖在人
間猶處天堂。如果我們時常贊嘆別人,說祝福、鼓勵的話,也能讓周遭的
人都感受到天堂的音樂和鳴。
第三,尊重包容就是天堂的光明。一般人都喜歡光明,不喜歡陰暗,白天
喜歡陽光普照,晚上喜歡月光清亮。沒有自然的光線時,古代用火把、油
燭照明,現在更是到處燈火通明。天堂任何時候都是光明而沒有黑暗,天
堂的光明是以尊重包容、互敬互愛所形成的,就像西方極樂世界是“諸上
善人聚會一處”,處處充滿和諧、尊重與包容。如果我們也能相互尊重包
容,世間即刻成就天堂的光明。
第四,少瞋少貪就是天堂的現前。這個世間之所以稱為娑婆世界,娑婆意
為堪忍,即是要我們忍耐自己和別人的貪心、瞋心與愚癡。天堂裏沒有太
多的貪欲,也沒有太多的瞋恨,智慧也比人間高一些。假如我們為人處世
不貪心,沒有太多的欲望和嫉妒、瞋恨,即刻就可以體會天堂的生活了。
結 語
佛,其實在每個有緣人的心裏,與其是終日心外求法,不如用心於生活中
每一個當下,時時刻刻都是開悟的機緣。因此,“佛在靈山”代表了安住、
永恒,無須遠求,我們只要不執持虛妄不實的言說,珍惜生活中每一個學
習的因緣和機會,將自己的心安住在永恒的真理裏,不厭、不棄、不癡迷
,就能擁有生命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