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悟道的方法
本报专栏作者:湛山精舍住持达义法师
佛陀放棄深山獨自苦行的原因
悉達多靜坐在伽闍山的苦行林中,耳邊聽到的是尼連禪河奔騰不息的流水聲;眼里看到的是蔥郁的樹林、蒼翠的高原;心里感受寂寞天地、悠悠不絕的生機。
自然界的一切啟發着悉達多,同時也讓悉達多的心情平靜下來。在伽闍山的樹林底下,他靜靜地進入求取解脫的禪定世界中。禪定的修行是精勤勇猛的,是專心致誌的,悉達多心身常寂,每時每刻都在用自己的智慧之光照徹一心本源。
苦行一開始,悉達多就堅定地使自己清心凈慮,嚴守戒律;同時,為達到苦行效果,他還給自己定下嚴格的飲食規律,規定每天只吃很少的東西,到最後每七天才吃一點東西。饑餓的煎熬並沒有使悉達多中止自己的勤修苦練,禪修的快樂使他完全忘記了自己的煩惱和苦楚。每天在進行禪定的觀照中,悉達多都能得到無上的法喜,他的心里充滿着歡欣和快樂,隨着時光一天天過去,悉達多越來越感覺充滿了智慧。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六年漫長的歲月就這樣在悉達多堅定不移的苦行中匆匆地流走了。在這六年的歲月里,麻雀在悉達多頭頂上做窩,蘆葦和茅草纏繞住他的雙腿,悉達多經歷了人世少有的非常艱難的苦修。
但是,這些苦行事實上並沒有讓悉達多獲得最後的大解脫。六年過去了,悉達多太子沉思着,心里默默想道:“我開始每天只吃一頓麻飯,到最後七天才吃一頓麻米飯,形銷骨立,有如枯木,苦行修到這個地步,應該算是相當的苦了,現在看看六年將滿,然而,我仍舊不能得到解脫。
由此可知,這種修苦行的方法確實不是真正修道的途徑。我記得以前在家時,有時一個人坐在閻浮樹下進行思索,那種思考方法,是真正可以離開欲望而到寂靜的境地,而這也才是最正確的修行方法啊。如果我現在用此枯瘠的身體而獲得解脫之道,那麽那些異教徒就都會誤認為只有饑餓才是進入涅槃的原因,這樣的話,就會使人只在形式上做功夫,而不必去關心內在的寧靜,最終永遠無法得到解脫的結果。”
悉達多想到這里,於是從座上站起來,“我現在雖然仍具有大力士般的力氣,但我決不用這種力量獲得解脫的聖果。我應當接受正常的飲食,然後成道。”悉達多這樣想着,一邊緩步向尼連禪河走去。
尼連禪河畔感受到真正的悟道之法
悉達多走到尼連禪河邊,用河水滋潤自己幹枯的雙唇,用潔凈甘涼的流水洗去身上六年來的積垢。悉達多由於饑餓,渾身一點勁都沒有了,他坐在河邊一個勁地喘氣。這時,正巧從樹林邊走過來一位牧牛姑娘,她看到一位苦行頭陀倒在河岸邊,筋節暴露,無力自起,一副虛脫的樣子,於是趕緊跑到自己家里取來一碗乳粥,雙手捧着供奉悉達多。悉達多從牧牛姑娘手中接過乳粥說道:“為了使眾生的根基和機緣得到成熟,我接受這樣的飲食。”悉達多喝完乳粥,頓時身體覺得有了力氣,精神也變得充足了。他體會到悟道之法乃是不苦不樂的中道。中道是一切極端的中間,也是悉達多發現的將要開示眾生的偉大真理。
於是,悉達多從河岸邊緩緩地站立起來,渾身舒暢,向林中走過去。 憍陳如等五人見到悉達多突然放棄苦行,感到十分驚訝,不明白究竟是什麽原因促使悉達多接受乳粥供養。他們以為悉達多的意誌動搖了,忍受不了苦行而放棄了追求解脫的努力而退回到原來享受五欲的情境中去了。他們對悉達多的行為都隱隱起了一種責怪甚至鄙薄之意,因此他們各自回到自己的住處,不再理會悉達多了。
而此時的悉達多卻覺得渾身充滿活力,他要找一片更加安逸而自由的地方來證悟人生的徹底解脫之道。他於是離開苦行林,越過尼連禪河,獨自來到伽闍山附近一座小山下,剛好那里有一株獨特的繁茂的畢波羅樹(即菩提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