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教化的正道

本报专栏作者:湛山精舍住持达义法师

然而,當佛陀走進苦行林,憍陳如等五人卻下意識地各自從座位上站了起來,向佛陀紛紛殷勤地禮拜奉迎。有的替他拿着衣缽,有的取水讓他洗漱,有的替他洗去腳上的泥汙等等,他們將先前所說的那些不敬的言論都拋在九霄雲外,還像以前侍奉太子那樣恭恭敬敬地侍奉佛陀。

佛陀首先指出了八種恪守中道的修行方法

釋迦牟尼佛隨即向憍陳如等五人開示了佛教的八正道和四聖諦。在佛教史上稱為初轉法輪。首先,針對憍陳如等五人的苦修方式,佛陀告訴他們,苦修是永遠都無法獲得無上菩提的。對所有眾生而言,如果肉體受苦,心就會很惱亂。

相反,如果追求身心享樂,就會產生愛著等執著煩惱。所以說偏於苦或樂的修行,都不能成就根本的大道,要恪守中道的原則,並且要依靠八種正道來修學。

這所謂的八正道就是:

  1. 正見(正確的見解)
  2. 正思惟(純真的思想)
  3. 正語(凈善的語言)
  4. 正業(正當的工作)
  5. 正命(合理的經濟)
  6. 正精進(積極的精神)
  7. 正念(真理的信仰)
  8. 正定(禪定的生活)

接着,佛陀向他們強調說,自己就是根據這中道的法則修習,從而獲得無上的智慧,徹底斷除了生老病死的人生煩惱。

佛陀在宣說八正道的基礎上演說了四聖諦

憍陳如等五人聽到佛陀說出了通達究竟真理的修行方法,心里一下子光明起來,目不轉睛地傾聽著。佛陀見他們明白了中道的道理以後,趁機繼續講述了更為奧秘的道理。那就是四聖諦,“諦”就是如是不顛倒,即是真理。“聖諦”是聖人所知之絕對正確的真理。“四聖諦”說四種真理:一、苦聖諦;二、集聖諦;三、滅聖諦;四、道聖諦。

一、苦諦:說明人生多苦的真理,人生有生老病死,人人免不了痛苦。還

有愛別離苦,怨憎會苦,求不得苦,五陰熾盛苦,都是苦的果報。

二、集諦:是說明人生集起貪瞋癡等許多煩惱的“因”,去造種種的不善

業,才會招受種種的苦果,故“苦”以“集”為因。

三、滅諦:是指修道所證的聖果,即是煩惱滅除,獲得無生(解脫生死)

的真理。

四、道諦:道就是正道。道有多種,主要的指修習八正道,就會得到最勝

智慧(即般若智慧),修善斷惡,解脫生死痛苦。

佛陀對憍陳如等五人說的四聖諦法門,把它演繹開來就是整個佛教的教義。

佛陀從此建立了完整的佛教體系

憍陳如等五人聽到佛陀開示的奧妙佛法以後,通過深深思維,了悟了其中的道理,隨即他們請求跟隨佛陀出家成為弟子。佛陀很高興地為他們剃度出家,成為正式的比丘。

釋迦牟尼佛初轉法輪的結果是建立了完整的佛教體系,也就是佛法僧三寶俱足。佛就是釋迦牟尼佛,法就是四聖諦,僧就是憍陳如、阿說示、摩訶跋提、摩訶男拘利、十方迦葉等五位比丘僧。從此這幾位弘法比丘就隨侍佛陀,做着自利利人的工作。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