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感覺到了嗎?

本報專欄作者 張佩珊

很多鋼琴老師都會說:“這個學生沒有音樂感,真是教不得!”

“音樂感”本來是一個抽象的名詞,是與生俱來,還是訓諫有素?

我認為學生本來就是一張白紙,經過後天的學習和訓練期,他們會慢慢吸收和琢磨,然後演變出個人的音樂感。

“音樂感”並不祗是一個抽象的名詞,是很多音樂技巧的組合,是混合了很多鋼琴演奏方法的綜合成果。

我認為學生要彈奏出音樂感,是時間的問題。經過老師的引導和循循善誘,他們慢慢培養出音樂感覺和提昇他們的演奏技巧。

如果他們學習到聆聽的竅門,他們會更加容易分辨出自己所演奏樂曲的好與壞。漸漸地提昇對學習的興趣,也加強了彈奏的信心。

有一次,一位高年級的學生跟我說笑。“我不可以聽到(分別),但是我可以感覺到。” (I can’t hear (the difference),but I can feel it) 。嘩! 這不正是老師們的理想學生嗎?

很多鋼琴老師都會投訴學生沒有(音樂)感覺。 學生在彈奏時,究竟他們是否注意到細節和要求?他們是否聽到樂曲的分句和意思?他們是否感覺到每一次彈奏出來的分別和效果?

很多時候,我會和學生琢磨怎樣處理和彈奏一段樂句,或反覆練習多次以求進步。當我很高興聽到學生的改進,用最燦爛的笑容看著他時:他會一臉惘然地看著我,就像說:“What did I do?” (我做了甚麼?)

學生的臉部表情和反應似是跟我說:“我的彈奏方法是完全一樣,怎麼你會聽到不同呢?”

學生上課總會出現聽覺的問題,學習的迨慢,思覺的遲鈍,改進的困難,對音樂感覺摸不著頭腦等等症狀都是假象。追溯源頭,問題就是在學生的學習態度。假如他們是願意去做,甚麼問題都會迎刃而解。就像他們面對電子遊戲一樣,不是都願意向難度挑戰嗎?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