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誰是觀音菩薩嗎?(三)
觀音菩薩是古佛應世,悲心廣大,隨緣化度,普濟群生。因此,觀音的形象亦不盡相同,根據《法華經·普門品》所記載,觀音如同水中月,「千處祈求千處應,苦海常作度人舟」;或云:「千江有水千江月,萬里無雲萬里天」。
觀音有三十二種應化身,故有「應以何身得度者,即現何身而為說法」的神通妙用。在不同時代和不同區域,觀音的形象亦有不同的應化,人們常見的有以下數種形象:
第一,水月觀音
水月觀音是在敦煌發現的一幅唐代供養絹像,畫中有一尊水月觀音。這是現存最早的水月觀音像。目前收藏在巴黎居美( Guimer )美術館,這幅觀音像,身後有一輪圓月,頭上有一尊小佛像,右手持楊柳,左手拿寶瓶,坐在岩石上,一腳翹起,另一腳放下,踩在水池蓮花上, 坐姿悠閒,怡然自得。圖中背景是一片竹林,腳下有池,池中有蓮花、蓮葉。
根據張彥遠所著《歷代名畫錄》卷十品,記載中國最早繪畫水月觀音的人,是唐代的畫家周昉 ( 公元 740-800) , 雖然他的作品後已失傳,但他應是後來繪畫或雕刻水月觀音形象的先驅者。
至於繪畫水月觀音造型的創作源起,應該是根據《華嚴經·入法界品》裡的善財童子去參拜位於印度南海岸邊觀音的住處普陀洛迦山。
該經這樣寫道:「有一次,有一位想學菩薩道的童子名叫善財,在鞞瑟胝羅居士的介紹,知道觀音住在南印度的普陀洛迦山,於是登山尋找,見到觀音的住處有流泉浴池,林木茂盛, 地草柔軟。觀音菩薩盤著腿坐在金剛寶座上,為眾多的菩薩演說如何慈悲利益有情。
唐代的水月觀音形象,臉上有鬍鬚,是男性的造型;但到了宋代以後,水月觀音逐漸出現為女性造型。元代顏輝所畫的水月觀音就是一幅典型的女性水月觀音像,雖然觀音背景還是有圓月、湖水、楊柳、淨瓶,以及瀑布;但在服裝上和臉形上已大不相同,他所畫的觀音像身披的是長袍,坐姿卻是一尊端莊優雅的女性觀音。
敦煌榆林窟水月觀音圖 張大千臨摹
第二,白衣觀音
宋末出現有白衣觀音,服飾裝扮甚像宋末年代的女性,豎膝的坐像,雙手放在膝蓋上。
在杭州有一座白衣觀音廟,名叫上天竺寺,就是白衣觀音應化的道場。據說吳越國王錢繆在登基之前,夢到了一位白衣女子。這位女子為了勸化吳王愛民如子、心存慈悲;故對他說 只要吳王有慈悲心,她將會保佑他以及家人平平安安。並且告訴他說,二十年以後可以在杭州的天竺山找到她。當錢繆登基為王以後,又夢到同一位白衣女子要求吳王給她一處安身之地,並允成為吳越國的守護神。吳王曾經二次夢到同一位白衣女子,這不得不讓他引起注意。有一天吳王特地到了天竺山,發現了一座破舊的觀音廟,於是發心重新啟建寺院,並供奉著白衣觀音菩薩;並命名為「天竺看經院」,這就是上天竺院的前身,這座寺院現在已成為當地十分出名的觀音聖地。
在《遼史》裡亦有記載,說白衣觀音曾經住在北方的遼國。在長白山上,鳥獸都是白色的,而且沒有人會傷害這些動物。據說契丹第二代皇帝德光,曾在夢中見到著白衣的秀麗女神。 後來德光在幽州見到了大悲觀音菩薩才恍然大悟,知道夢中之白衣女神,就是慈悲的觀音菩薩。
在宋神宗時,有一位侍郎邊知白從京師到江西臨州。在路途中,因暑熱生病,他病臥床中,在夢裡夢見一位身披白衣的女子,手拿著水從他的頭頂上灑下;他當時遍身頓覺清涼,醒來以後,身心康健,病魔自然消失。他親自經歷觀音的救苦,於是感恩菩薩的慈悲。發願弘揚觀音法門,並且四處蒐集了古今有關觀音菩薩的感應事蹟,並編成《觀音靈感集》四卷,流傳後世。
… (下期待續)
白衣觀音 馬泉藝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