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北极插旗 扯开“北极主权”纷争帷幕
李宗海
俄罗斯考察队抵达北极点插旗,拉开了“北极主权”争夺战帷幕。当人类登上月球第38个年头时,公元2007年8月2日人类首次“光临”北冰洋洋底。俄国探测人员兴奋地说:“我们抢先了一步!”这一举动却骤然掀起“北极风暴”,加美不约而同否认俄国这次行动有任何意义,且语多调侃。
从全球化角度看,北极主权之争决不只是加俄两国事情。地球其实是一个说大不大,说小不小的村落,由于科技日新月异,生活在世界各个角落的人民都会受益于缩短时空距离,而受害于环境破坏带来的“双刃效应”影响。
南极和北极就是地球村的两个“大出气孔”。北极虽是人类共同财富,但应属在世界地理版面上和北极接壤的国家有五个:俄罗斯、加拿大、美国、挪威和丹麦。根据国际法,这五个国家都有北部海岸线周围的两百海里经济区。原则上虽不能为任何一个国家单独的据为己有,但亦应按各国早年客观划定的北极岛屿领地为主权所属范围,正途是搁置主权,通过协约形式资源分享,共同开发和保护。有专家指出,至于可能在北冰洋中部地区进行划界的事情,应该是属于将来的问题。当在科学和法律角度上出现确凿的证据,证明俄罗斯大陆架同丹麦和加拿大大陆架一样延伸到这个海域,那个时候才可具体讨论俄罗斯在北极的发言权份量。
根据国际法,这五个国家都有北部海岸线周围的两百海里经济区。眼下这几个国家在试图延伸它们在北极洋海底的权利,挪威和丹麦在进行调查。美国正积极筹备探险队,表面上是为了“寻找深海温泉区和新的生物”,但包藏政治经济、军事和商业利益。
据世界地理政经专家探讨这次北极风云骤起,乍看仅是俄罗斯插旗在北冰洋底所引发的风波,但试问“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神秘莫测的北极冰清玉洁、纯白冷艳,也是地球上惟一常年为冰雪所覆盖的大洋,由于恶劣气候和巨大冰盖,几乎看不到任何有生命的东西,天上没有鸟,冰上一片死寂。只有极地冰虫是少数活跃在极地低温下的生物之一,最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冰虫可以在固体冰块中自由穿行,这些让研究北极生物学家去研究吧。
据环球华报记者萧元恺较详细的报道:“2007年8月2日,一个人类的“极地冰虫”穿冰而过,历史上第一次沉潜到4261米深的北冰洋海底,也令人匪夷所思地將一面用鈦金属製成的俄罗斯国旗和一个时间囊,放到北极海床。”
约1米的钛合金制俄罗斯国旗是由加里宁格勒州的“火炬”试验设计局制造,其材质能抵御海水腐蚀,国旗上刻有参与此次行动的科考队员及科研机构名字。
奇林加罗夫在抵达洋底后与洋面人员通话:“(我们)实现了软着陆,周围是黄色的淤泥,未见有海洋生物活动。”笔者赞同萧记者的报导及剖析,俄罗斯“来者不善”,这次8月7日加拿大军队开始在北极地区进行聚集是对俄举动做出的强烈抗议。加拿大总理哈珀开始为期三天的北极之旅,亲临演习场地,并宣布一系列北极地区发展新计划,以宣告北极地区是加拿大的领土。
因为加国心知肚明,崇尚大俄罗斯的普京决不仅是作秀而已,该国探险队此行旨在证明北极地区是俄罗斯天然大陆架向北的延伸,并据此向国际社会提出对北极的领土要求。
在俄罗斯北极科考队出发前,俄访其实就已经预测到此次考察将会爆发“轰动性”。俄国家杜马副主席奇林加罗夫就定位为:北极开发史上规模最大的海上出征行动。
这次“北方大出征”的轰动之处绝不仅仅在于考察,奇林加罗夫就承认,考察不只追求科学目标,而且还追求地缘政治目标。他说:“我们想证实,俄罗斯是伟大的极地强国。
“参加考察的俄国科学家们研究北极的大陆架,并确定其界线。同时查证罗蒙诺索夫海岭和门捷列夫海岭是否将俄罗斯大陆架延伸到格陵兰。如果得到证实,俄将有权将北极地区近1200万平方公里面积划入版图,并可开采楚科奇-摩尔曼斯克-北极点的“三角地带”储量庞大的油气田。
据了解,俄罗斯探险队是由巴伦支海摩尔曼斯克港出发,由一艘核动力破冰船开路。在潜艇下潜至北极海床后,寻找一个适合的冰块,建立“漂动的冰上考察站”,以方便11名科学家对大气等问题展开研究。俄罗斯科学院希尔绍夫海洋研究所深水载人潜水器实验室主任阿纳托利·萨加列维奇向俄新社记者透露,考察期间进行了一系列科学研究。”
世人深感差异,不禁要问,以往相关国家的南极科学考察团或探险队较为频繁的组团结队前往,而似见“北极圈”受到持久冷待。就在8月1日突被俄访问插旗北冰洋海底之后,掀起北极各相关主权国的加拿大,美国等国悍然大波,俗称“冷锅里爆出热栗子”,并且立即把北冰洋争端越炒越热。
追根寻源,又是出于人为的全球气候变暖,长期热效应导致北冰洋的冰层版块融化速度加快,海洋水平面上升。按地球的天际转动,沧海桑田,此消彼长。预言家常道:天有不测风云。在本世纪末将由于北冰洋冰层冰山融化,地处低落平原的国家或地区将面临水淹的厄运,而北极圈五国,将因通航能源而成为“受益国”。如果五国协调,联合国关注,签订共赢公约,除能共同开发海洋资源外,更有价值的合作是沟通太平洋与大西洋通道,缩短航线。笔者对世界地理一知半解,仅作信口开河的假想而已,不足为凭。盼请专家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