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大人一样:“我们两个人住”(下)

夕子

在留学生中有个传奇人物蓝蓝,她开奔驰跑车,还给男朋友买了越野车;用最好的化妆品和包包,读多伦多最好的大学,她的BLOG被无数女孩子奉为名牌教科书;甚至她还创办了一个网站-猴子论坛,主题公然写着“比吃比穿比男朋友”。这样的女孩子其实不仅仅是一个人,很多时候是一群人。虽然长相普通身材一般,但是因为背后闪闪发光的财力让国外生活充满不一样的颜色。而她们的身边也总有一些男孩子,除了负担自己的生活,还给男友们负担学费和生活费;在论坛上大肆评论彼此的男友的容貌高度和身材,更被一小撮人捧得宛然如明星。

这是另外的一群人,他们的同居本身就建立在一个不平衡的基础上,把社会上腐臭霉烂的情爱模式套在年轻稚嫩的生活上,让恋爱关系不平衡。被虚荣俘虏的男孩女孩很快就会陷入其中,主动为自己让出尊严和自立,创造出一个个同居的怪圈。

跟风的同居生活
小琪 20? 卦卦 21
小琪原本自认为是个“很传统”的女孩,刚从国内到多伦多时,很看不惯那些低龄同居的少男少女,后来却也不自觉地加入到了他们的行列。

刚来多伦多时,非常不适应,她告诉夕子,在多伦多留学遇到的最大困难不是学习压力,也不是吃饭穿衣,而是单兵作战时的孤独感,“那时候,我没有朋友,更没有亲人,没人和我交流,我经常憋在自己的房间里几天都不出门,有时一个星期都说不了10句话。我想家,想念国内的家人和朋友,没办法,我只能躲在被窝儿里哭,那日子太难受了。”后来小琪认识了现在的男朋友卦卦,“我和他同是‘天涯沦落人’,我们刚认识就好像从对方身上看到了自己孤独的影子,感觉很亲切。”没多久,这两个20出头的年轻人就住在了一起。

小琪还说,现在她身边有一多半的同学都已经在同居了,“看到周围的同学、朋友一个个离你而去,全身心地投入到‘二人世界’时,谁能抵得住这种诱惑呢?大家都觉得自己现在已经是大人了,两个人在一起,起码有个伴儿,彼此相互照应,也不那么孤独了,其实挺好的。”

“寻找排解孤寂的一半才是真正的解脱。”卦卦说,当时觉得我们其实也是有点跟风,真的是看到太多人住在一起了。因为真的太普遍了,我开始不习惯,因为之前我只谈过一次恋爱,就拉过手,什么都没有。看到我那些同学特快就走到一起,就检讨自己,以为是观点落后。”卦卦说,小琪在生活上很照顾自己,他也常常被感动。“你知道吗?当我打工或者被人歧视的时候,我好歹还有个人说一说。”

除了“跟风”、孤独和节约,国外在同居方面的宽松程度也造成了留学生同居情况的普遍。

Kate现在美国西雅图攻读博士学位,她说:“其实在国外同居和结婚也差不多了。因为住在一起,搬出去却不见得那么容易。没有那么多亲戚朋友。如果要问为什么更容易(比起国内),那就是因为在这边朋友少,没有家人,更需要贴心的照顾。没有传统的道德束缚,搬在一起住很容易。”但在亚洲国家,如新加坡、韩国等国的道德传统仍然占据主流。所以,在这些国家同居会受到一定的社会压力。

另外,是否选择同居不是简单的感情问题,甚至还会与留学生将来的工作、移民挂钩。在一些国家,如果两个人同居两年以上,在移民时是会得到额外加分。分数越高,移民成功的可能性越大。而一些留学生还会直接选择当地华人同居甚至结婚,只是条件很苛刻,比如要收入稳定、有车,要熟悉当地文化。

Lydia在国外学习的一年半时间里,她没有恋爱。她告诉夕子:“感情是基础。有时候感觉孤独,但孤独总比随便找的好。出国以后,心理、生理各方面都会发生很大的转变。这种变化,不是自己能够掌控的。是否恋爱,是自己的选择。如果谈恋爱,我想八九成的人会选择同居。”

在我的访谈中还了解到,很多留学生和别人同居大都是隐瞒着家长的。“一般人都不会和家里人谈及此事,中国的父母普遍比较保守,肯定不同意,与其让他们干着急,干脆压根不让他们知道,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夕子手记:
其实同不同居并不重要,关键是要具备一种健康的心态,一种积极乐观的生活方式,这才是最重要的。设想一下一个单身留学生,心态消极颓废终日无所事事,最终吃喝嫖赌五毒俱全荒废学业,这比整天沉迷在温柔乡也好不到哪儿去,所以问题的关键还是在我们自己。

对于小留学生的父母,当得知孩子与异性同居时,不要觉得是世界末日,有辱家风,因为“性=不道德”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更重要的应该是提醒孩子,让他们想清楚同居是否为恋爱中必要的一步,如果共同生活,应该做好哪些准备。同时,父母也要经常打电话和孩子沟通,继续保持良好的互动。要让孩子知道,父母永远爱他们,在他们出问题时愿意提供帮助。为孩子留一盏灯,开放一个让他们愿意回来谈的空间,陪他们走过这个人生阶段非常重要。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