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僑領”們應該勇敢地向歧視說聲“不”
文德
這個月初,一段在多倫多豐泰超市內一位白人女子謾罵華人網絡視頻引起輿論風波未平,大多倫多又有一起辱罵華裔老人事件發生,一市民在萬錦市華人養老院附近目睹一名白人男子辱罵一名腳步蹣跚過馬路的華裔男長者為“白人的猴子”後報警的報導,剛剛在華文電視台播出,約克區警方馬上宣佈介入調查。兩宗赤裸裸對華人的種族仇恨和歧視事件,可能還有許多沒有曝光或報警的被歧視事件,似乎在陶醉於“祖國強大了,我們腰桿子也硬起來了”歌舞昇平中的華人社區中,還未引起足夠的反響,更未見平時很喜歡亮相的僑領或社區出來“代表華人”進來抗議。這不能不令人遺憾,甚至派生出對華人在“人頭稅”、“排華法”鬼魅魍魎重演面前仍會是沉默一群的憂慮。
加拿大國家統計局這個月發佈的最新數據表示,全國在2015年發生的仇恨犯罪上升了百分之五,其中48%是因為種族仇恨、35%是由於宗教仇恨,還有11%是性取向不同導致的仇恨。統計局還承認,加拿大仇恨犯罪的實際情況會比數據顯示的更為嚴重。隨著國際局勢風起雲湧,恐怖主義、難民危機日益嚴重也催生出逐步升級的排外、反移民情緒,種族仇恨和歧視也更加活躍。號稱“種族和諧”的加拿大也絕不會例外。但當遭遇種族歧視之時,非裔群體可以上街遊行表達不滿,到多倫多警察局門口喊出“黑人的命也是命”的口號;穆斯林議員可以在加拿大國會提出個“反伊斯蘭恐懼症”的M103議案,尋找政府對自己宗教信仰和族群的特別保護,譴責一切歧視穆斯林的言行。而翻開加拿大歷史,在最有貢獻的少數族裔和移民中,幫助建成太平洋鐵路、促成加拿大聯邦建立的華人,卻不幸成為了史上第一部歧視惡法“人頭稅”、“排華法”的針對者;在加拿大國家統計局的統計數據中,華人也一直是繼非裔人士之後居第二、或第三多受種族仇恨和歧視攻擊的族群,比穆斯林移民受到的攻擊和歧視更多。但加拿大的華人社群只有慶祝“人頭稅”平反的歡迎、稱頌“種族和諧”的國慶遊行,為有幾個華裔選入各級議員而沾沾自喜於“被人看得起”的迷想,而不見受到歧視、不公時的“不平則鳴”和奮起反擊,更沒有華人議員像穆斯林議員哪樣利用議會的地位去推出保護華人免受種族歧視的議案,讓整個加拿大社會正視華人還是受種族主義侵犯最嚴重族裔之一的現實。這既同二千年儒家思想熏陶之下,華人形成的怕官非、怕惹事民族性相關,更重要的是華人社區至今沒有產生出馬丁路德金式的民權領袖、山頭林立的各式社團和“僑領”不敢在涉及本族群命運地位這類大是大非出頭發聲。這只能讓華人更被人視為可欺負的一群。同是這個月,華人人口占一半的卑詩省烈治文山市議會在市長的反對之下,仍然通過了禁止華人商店廣告標語單一使用中文的法例,其原因無非是有些人“看不慣”而矣。令人警惕的是,該市議員們這次也似乎“忘記”了加拿提倡多元文化、商店在法律上是可以使用任何語言文字的私人領地這些法律了!
迴首歷史上的“人頭稅”、“排華法”,面對越來越多的超市內、馬路上對華人謾罵聲,華人社區不僅需要中學生將白人女子視頻發上網、市民將白人男子辱罵長者行為報警的勇氣,需要網民和輿論對種族主義者的聲討聲,同樣需要社團“僑領”們走出歌舞昇平、渲染太平的宴席,真正負起爭取華人權益的道義和責任,在議會、街頭上勇敢地向歧視華人的一切言行說聲“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