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央行寬鬆政策幾時休?
上週五全球大類資產普跌,歐美主要股指、黃金、原油悉數下跌,國債收益率上行,唯有美元指數上漲,引發市場對於全球流動性的普遍擔憂。結合上週歐央行維持既有寬鬆力度不變,聯儲加息預期再度升溫,以及主要發達經濟體7月初至今的債市調整,這是否意味著全球貨幣寬鬆已至極致,進而引發全球流動性的收緊?
全球寬鬆預期確實在邊際修正,但談論拐點還為時尚早。財政刺激和結構性改革也需貨幣寬鬆配合。全球主要發達經濟體已相繼進入低利率乃至負利率時代,但經濟前景依舊低迷,貨幣寬鬆本身不足以持久提振經濟已成為共識,各國政府和央行都在呼籲結構性改革和財政刺激。問題在於結構性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注定漫長而曲折的改革進程離不開貨幣寬鬆的配合。如果沒有貨幣寬鬆,當前全球經濟可能會更加糟糕,又何來結構性改革的空間。
負利率的未知空間是否會遏制歐、日央行繼續降息?除去貨幣政策孤立難支,負利率這一未知空間會帶來怎樣的危害也有待觀察,這是否會抑制全球貨幣寬鬆繼續加碼的空間?從歐、日央行近期的表態來看,歐、日央行都在密切關注負利率的潛在影響,但和市場存在較大分歧,如並不認同銀行業利潤下滑應歸咎於負利率。近期歐、日央行寬鬆不及預期或主要因為前期寬鬆已部分達到預期效果,加碼的必要性降低,負利率的潛在危害還不足以束縛寬鬆取向。歐美債市的調整是對寬鬆預期的邊際修正,臨近聯儲議息會議,大類資產波動也相應加劇。
英國脫歐的黑天鵝爆發後,寬鬆預期推升全球大類資產普漲,歐美長債收益率快速下行,預期落空後又相繼陷入調整,截止上週五,美10年期國債收益率較公投前仍相差7bp,所以我們傾向於認為全球寬鬆預期確實在邊際修正,但談論拐點還為時尚早。另外,聯儲9月議息會議臨近,對市場的擾動加劇,疊加朝鮮核試驗等意外衝擊,導致上週五大類資產普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