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一些快乐的事
周六的天气阴霾而寒冷,在大统华超市买菜时,遇到曾经英语班的同学,朋友相见格外的高兴。她还是清瘦如昔,看得我见犹怜,但我还是能从她的脸上感觉到幸福,我知道那是她希腊老公的功劳,谁说异国婚姻不容易幸福呢?!
朋友陪着我一起买菜、结帐,临分手前语重心长的对我说:“心欣,你往日的专栏文章虽然好看,但略显沉重了,以后能写点让人轻松、快乐的移民故事吗?”一语惊醒梦中人,回家后翻出以前所写的移民故事,心情是越看越沉重,整整8个月了,移民部落的专栏中鲜有让人愉悦的文章出现,我开始自责了,难道移民生活中真的是苦比甜多,如此艰辛吗?还是自己的视角过于狭隘,只看到了灰暗的一面?所以从今天起,我希望这个专栏能够多一些欢快、少一些沉重,写一些快乐的事!
幼时朋友—若影的故事
来到加拿大两年了,身边的朋友来来走走,如流水一般。每一次的迎来送往都让我的心脏经受一次新的考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送朋友离开伤离别乎,渐渐地我的神经变的坚强起来,因为领悟了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只要友情还在,不管是身在天涯或是海角,朋友永远都在。
让我变坚强起来的是我的发小朋友。发小是典型的北方方言,意思是从小一起长大的朋友,这个小时候的概念一般是指穿开裆裤时。上学后再认识的朋友叫同学,所以发小的友谊都建立于4、5岁的年纪(4、5岁之前太小,即使认识了估计也记不住)。发小之间友谊的深厚已经不能用数学单位来计算与衡量了,即使是李白那首《赠汪伦》中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也表达不出发小之间的感情,而若影和我就是有这样感情的发小朋友。
若影比我早出国,她家境比较富裕,高中时就跟随父母移民到了加拿大。记得她临走前,我们抱头痛哭,好像从此就永别了一样,那时她就像个预言家一样搂着我肩膀说,你以后也一定会出国,我在加拿大等你,不见不散。事实证明她是对的,从未想过出国的我因缘际会的真的来到了加拿大,而且和她在一个城市。
若影从小就是男生的性格,上树掏鸟蛋、下水捉小龙虾、在同学背后贴纸条、把水桶吊在教室门上,反正你能想出的事,她就都能做到,因此人送绰号“混世魔王”,她还因这个绰号很自豪了一段时日。长大之后,每每回忆起儿时的这些趣事,发现其中的大半都是若影的功劳,因为她,我才记住了那段无忧无虑的孩童时光。
在加拿大再次见到若影,真的恍如隔世,曾经俏皮的黄毛丫头如今亭亭玉立,乖巧的笑容让我很难找到当年魔王的影子,一瞬间我甚至以为自己认错了人。倒是她熟捻的过来拥抱着我说:“就知道你得步我的后尘,瞧瞧,屁颠的跟来加拿大了吧!”从听到这话起,我就又找到当年的感觉了,人真的是本性难移,变的了和尚、变不了庙!随后的几个月,我和若影几乎是形影不离,我们从天南聊到海北,似乎要把几年的话在几天之内说完,直到这时我才得知若影移民后其实经历了很多,而她的家更是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若影的父亲是从事贸易的商人,当年正是由于生意需要才带着全家移民加拿大,但就在移民后的第三年,生意中的资金链出现了问题,于是公司的业务像多米诺骨牌效应一样溃败如山,不长的时间内就把家产几乎赔的精光。那时的若影正在上大学,一下从富家千金变成了家境窘迫的灰姑娘,家里的车卖了,大房子也换成了小房子,更惨的是她和妈妈要一天24小时的轮番盯着失魂落魄的父亲,已经破败的家庭经受不起再失去顶梁柱的打击。若影说,只有一个月的时间,父亲就仿佛老了10岁,曾经意气风发的男人变成了一个垂暮的老人,从那一刻起,若影知道自己要撑起这个家,做这个家的顶梁柱了。
撑起一个家对一个尚未大学毕业的女孩子来说实在是太难了。若影被迫休了学,虽然父亲的朋友表示愿意资助她们一家的生活,但若影知道资助只能一时,不能一世,能依靠的人只有自己。她开始四处去找工作,一个大学都没毕业的女孩子能做的都只是一些薪水低微的零工,这样的收入顾自己也许还可以,但要照顾一个三口之家显然是杯水车薪了。就在若影走投无路的时候,她曾经的同学告诉她,在西人餐厅做招待,收入加上小费还比较可观,没有选择的若影只好成为了一家西餐厅的女招待,以前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大小姐,居然要去端着盘子为别人点餐,甚至还要去厨房刷碗。若影几乎是含着眼泪完成了第一天的工作,第二天她就病倒了,整个手臂沉重的像灌了铅,但到了该去上班的时间,她还是硬撑着去了,就这样坚持了一天、两天、一个月,几个月后若影已经完全适应了餐厅里的工作,因为她聪明伶俐,所以深得几个常客的喜欢,其中有一个是在加拿大开了几家服饰店的美国女人。她是个极度挑剔的客人,除了对食物挑剔,对服务一样的挑剔,餐厅里的招待都对她避之不及,初来乍到的若影并不知情,每当她来用餐,若影就被同事推去为她服务,面对客人的刁难和出言不逊,若影总是面带笑容、彬彬有礼。有一次若影在餐厅卫生间发现了一个被遗失的手包,失主正是那位美国女客人,为了以示感谢,女客人执意请若影吃了次晚餐。闲聊中女客人知道了若影的现状,不久后的一天,女客人公司的HR通知若影,公司有适合她专业的职位,希望她去参加面试。一个星期后,若影第一次跳了槽。
若影在新公司工作的非常愉快,虽然自己所学的设计专业被迫暂停了,但在服装公司,若影得以近距离的了解服装企业的运营和接触到更潮流、前卫的时尚资讯。2005年,公司选派了3个人前往法国进行为期一年的专业培训,若影就是其中的一个。若影告诉我,其实早在进公司的第一年,她就已经有能力回去继续未完的学业,但她放弃了,因为她相信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毕业后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工作位置,而现在她正从事着一直梦想的职业,并且在工作的过程中不断充实完善着自己,学习随时可以继续,但工作的机会却不是时时都有的。
我虽然为若影大学学业的中断而惋惜,但更为她现在的成绩而开心。以前从来都没想过娇纵的她能变成现在这样自信而充满光彩的职业女性,当初家庭的变故、生活环境的落差,她竟适应的如此之好。而我们多年后的重逢也更让我坚信,友谊之间没有时间、空间的距离,只要心中有彼此,朋友会和你一生一起走。
人生一路走来从来都不会一帆风顺,最重要的是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学历不是成功的唯一基础,机会从来都只青睐懂得珍惜和把握的人。笑对挫折、笑对人生,相信明天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