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了, 麥家廉

作者:馮志強

麥家廉原是加拿大派駐中國的大使,前兩天被總理特魯多炒了。麥家廉被炒的原因語不甚詳。媒體援引的說辭是這樣的:特魯多聲稱,他要求並接受麥家廉辭去駐中國大使一職。麥家廉是被“辭職”的,其實就是撤職的意思。麥家廉可是聯邦自由黨的一員宿將,三朝元老,在克里欽政府,馬田政府和賈斯汀特魯多政府裡,都擔任過內閣部長的職務。如今,麥家廉卻被“辭職”而結束了政治生涯。如今,他將退出政治舞台,但是他有一個在華人社區被津津樂道的暱稱,“Chinese Son-in-law”。那麼,他退休以後是否會在華人社區樂此不疲呢?

讓我來解劃他被“辭職”的原因,其實不外三條:在錯誤的時間,在錯誤的地點,說了不符合自己身份的話語。這是投身政界生涯的低端差錯,可是讓麥家廉觸礁了。

在錯誤的時間:作為駐華大使,他處身在孟氏引渡案糾紛引發的中加外交危機之中,難道他不知道這段時間極為敏感。可是,他自動提起孟案的話題,等於將自己綁在炸彈上。現在炸彈爆炸,毀了自身政治生涯,傷了政府的外交運作。從總理開始,有哪一位聯邦政府官員如同他般地洋洋灑灑來談孟案。豈不撞邪了,不成?

在錯誤的地點:作為駐華大使,他回國述職,在國會山莊有兩場述職匯報,其中有一場還是閉門報告。據媒體透露,他詳述兩位加國公民在北京被拘押的處境,等等。在2019年1月22日,不知出於何種原因的安排,麥先生在曲濤先生的引領下,出現在一個新聞發布會。新聞發布會地點安排在他當初服務的選區,面對來自華人社區的極大多數媒體。從媒體出席名單查閱,這次新聞發布會是有選擇地邀請華語媒體為出席主體,但是排斥了一兩家在華人社區頗有發行量的紙媒或電子媒體,更是不見英語媒體的名單。顯然,在這樣的環境裡,麥先生沒法充分地公允地同盡可能廣泛的媒體接觸。有沒有感覺,他去錯了地方?

說了不符合自己身份的話語:作為駐華大使,麥先生談到孟氏引渡案的三項有利辯護,可以開脫引渡企圖。他所解劃的說法早已在坊間廣為傳布,這次從麥先生口中再流傳開來,顯得老生常談,有拾人牙慧之嫌。豈不說有關法律的事情讓法律專業人士來解劃更合宜,難道麥先生就不知道自己身居政府高位職務,他的一言一行何不都在演示政策的動向嗎?他這一席談話是否有總理授意,還是得到其他方面的特意關照,讓他在這樣的時間地點,出來說的呢?帏莫如深。顯然,總理沒有授意他如此來說。他被“辭職”就看清楚了。可是,麥家廉為何如此解劃呢?

反正,麥先生退休了。自願也好,被迫也好,是時候回家弄孫了。在華人眼裡,麥先生是好有福氣啊。兒女成行,三代同堂,膝下繞孫。麥先生同中華文化有緣,據說他樂意接受人們對他的暱稱, Chinese Son-in-law。倒是在中文裡,這個暱稱有些困惑:是中國女婿呢? 還是華人女婿?我願意麥家廉先生是加拿大華人社區的女婿;更關鍵的,是加拿大的兒子。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