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国佛教50年路漫漫(六)
達義法師
誠祥長老原籍山東寧津,俗姓孟,生於1920年。1946年秋天,天津佛教界人士敦請倓虛大師來復興大悲院講演《大佛頂首楞嚴經》,四眾圍繞,座無虛席,當時在天津做生意的誠祥也參加了法會。「老人辯才無礙,聲如洪鐘,口若懸河,妙語如珠,真是聞所末聞,如飲甘露,如飫醍醐,有說不出的愉快!」於是乃懇王能元居士介紹皈依,蒙老人攝受,賜法名「能幸」。後來將他介紹依天津大悲院住持慧閑上人出家,1947年於天津大覺興善寺受具足戒,喜然長老為得戒和尚。1948年到揚州高旻寺參加來果老和尚親自主持的禪七。1949年參訪廣東南華寺,受虛雲老和尚親自主持的三壇大戒並隨緣增戒。因為內戰不斷惡化,社會動盪不安,故移居香港。1950年報考華南學佛院,因為名額已滿,未能隨緣,到1952年第二屆招生才進入,1955年畢業。
因為親近、服侍倓虛大師,誠祥長老觀察到,倓虛大師平時受到信士供養,都分成三部分:一塑佛菩薩相,印送佛經,二買放水陸生命,數如恒河沙,三是救濟貧乏,自己不私積蓄。「誰具大慈悲心,誰是如來入室弟子。誰忍辱持戒,誰能荷擔如來家業。誰通達諸法空相,誰能登法王寶座。」這是倓虛大師的遺言,誠祥長老將此永遠作為自己的座右銘。在多倫多,他用八年時間述《法華經》兩遍,還用很長時間講了《楞嚴經》他所效仿、學習的就是自己的老師倓虛大師。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