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国佛教50年路漫漫(一)
本報專欄作者 湛山精舍住持達義法師
湛山三老加拿大弘法50周年概况
在多倫多東北的康山灣景大道, 基督教、佛教、伊斯蘭教和猶太教機構從南到北一路排開,其中漢傳佛教寺院湛山精舍最為蔚為壯觀。中國古典宮殿式建築雄偉莊嚴、寺院周圍青松高聳入雲,來往信眾絡繹不絕。細心的人會發現,這座位於加拿大的寺院山門外面,豎立著四塊石頭,上面卻刻著中國佛教四大名山的山名和相應的菩薩聖號。
倓虛大師生於光緒元年(1875 年),一生處於中國自近代社會向現代社會過渡的變革動盪時期,經歷了滿清覆滅、民國建立和袁世凱復辟、北洋政府以及國民黨統治、日本侵華和國共內戰等歷史事件。不管世事變幻,他都按照諦閑大師的囑咐,始終孜孜不倦堅持建寺、傳法、辦學、育才。所建寺院,以哈爾濱建極樂寺、長春建般若寺、青島建湛山寺最為有名;而且所建寺院,均附設佛學院。其中青島湛山佛學院,造就了一批弘法人才,其中就有加拿大佛教會湛山精舍的開山宗長樂渡、性空、誠祥三位長老。
1946年,樂渡法師在青島佛教分會成立大會上聽了一位從美國來的梁靜行教授的演講。梁教授說: 美國沒有佛教,但美國需要佛教; 美國佛教的發展,潛力無限。樂渡法師聽後深受鼓舞,他覺得他的天地在太平洋的另一邊。26歲的樂渡法師開始學習英文。在倓虛大師子弟的讀經聲中,偶爾還能聽到練習英語聲。這位學英語的人,就是樂渡法師。有人「打小報告」給倓虛老法師,老師把樂渡叫了去,問: 「有人說你在嘰裏咕嚕念東西,你在學什麼?」樂渡:「啟稟師父: 我在學英語。」 倓老又問樂師: 「你讀英文的目的何在?」樂師答曰:「如有機會,到國外弘法。」倓老說: 「哦, 是這樣。好好學吧!」後來,老師還給他們聘請了一位英文老師,堅持學下去的,只有樂渡法師一個人。
抗戰勝利的平靜日子沒有持續太久。1947年5月,在從青島到上海的輪船上,坐著三位法師,其中一位就是樂渡法師。一年前,他收到從湛山佛學院畢業後去香港的了因法師的信,信中請他到香港一遊。現在, 他終於下決心和另外兩位同學啟程。他們計劃先從青島到上海,再從上海去香港。但他們沒想到的是,好不容易湊夠的路費到上海就不夠了。這時內戰日熾,物價飛漲,船票也漲價, 當他們由青島乘輪船到上海時,他們原先預備的旅費不夠他們三人去香港的了。那兩位同學不得不放棄前行, 只好到杭州一帶的招賢寺和雲棲寺掛單。就這樣,買一張去香港的船票還是不夠,樂渡法師把一些衣物送給同行,讓他們幫忙湊錢他們所有的旅費,只夠買一張單程船票給樂渡獨赴香港。當樂渡法師到達香港時,原來邀請他的了因法師已經往生。後來在護法居士的贊助下,他又回到青島倓虛老法師身邊。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