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政客”還有多少誠信可言?

最近在華人社區及中文媒體中最熱的新聞,如無意外估計非這三條莫屬了:一是《環球郵報》11月22日報導稱,小杜總理5月19日在多倫多一華商家參加華商和中國富商的宴會,杜魯多基金會在宴會後即收到了來自中國富商的百萬政治捐款;二是多倫多市長莊德利11月24日宣佈要在兩條通往市中心的高速公路上收費,每輛收取兩元過路費,同時建議開徵酒店稅、增加買房土地轉讓稅、調高公車費及水費等,名為為市府增加收入併為發展交通線路集資;三是安省政府11月30日宣佈,將拿出 1.25億元在未來四年為安省8500名高級公務員加薪,原因是對公務員凍薪六年,導致高管的薪資不如普通公務員或私企經理,而為了吸引有才華能人,必須為他們加薪。

三件新聞事件中,華商和中國富商私宴小杜總理有否涉及“官商勾結”、利益交換,杜魯多接受吃請是否涉嫌腐敗?莊德利開收過路費並加稅加費,市民百姓能否承受得了,是否贊成?在安省負債水平高居全球省級行政區之首,政府正在挖空心思搜刮納稅人錢包的當下,為年薪已經最少10萬、最高30萬的高管再來個“錦上添花”是否可行及合適? 由於立場不同,各人自有不同觀點和解讀,社區中有不同爭議,實屬正常。但引人關注的是三件事集中在一起抽象出的一個共同點,就是加拿大民主體制下的三級“政客”的誠信度頗有應該被懷疑和質疑的空間!

同在去年加拿大聯邦、安省、多倫多市的三級議會選舉中,小杜魯多是以抨擊前任保守黨哈珀政府“官商勾結”,開出多達二百多項“要改變了”的承諾“支票”而贏取選民手上的選票,其打出的公開、透明、廉潔旗號也讓不少選民一度抱有希望,他上台後還訂出《行為操守》,禁止黨員出席任何與政府有商業利益往來的籌款活動。但這次小杜擺明是自打嘴巴,違反了自己訂下的規矩,更令人不堪的是他拿出一副與哈珀政府“比爛”的姿態,以“保守黨過去做的比我做得更多” 為自己辨護,實在令人嘆息;回看安省,在債台高築、經濟不景和公務員人浮於事、效率低下而受人詬病景況之下,對年薪已經數倍於平均工資線、並於占居“陽光名單”大多數的公務員實行凍薪,因其是節支措施而為韋恩自由黨贏得了選民選票。但時過景遷,這次加薪行動讓安省公務員在六年凍薪的“損失”全部被“補償”回來還有盈餘;而多倫多市的莊德利在市長競選得以擊敗包括華裔前國會議員鄒至蕙,是因為他提出的要建成智慧軌道(Smart Track)而且保證不會加任何稅費。看來多倫多的選民這次是又要被莊德利大大地忽悠了。

加拿大社會一直自以“選票民主”、“選票政治”為是,但實質上參選人都離不開政黨利益、某個群體少數人利益為自己的依歸;為收買選票而不惜開出並不可行的“空頭支票”、許空頭諾言,是政客的生存常態和取勝的不二法寶。小杜魯多凡涉嫌腐敗、揮霍就拿前任去“比爛”、作擋箭牌;安省韋恩自由黨政府妄顧省民生活維艱需要“雪中送炭”的現狀,不惜對公務員薪酬“解凍”,著眼的是佈局發買明年省選中的公務員和工會這種有影響力團體的選票;而莊德利上台後“當家才知柴米貴” ,將選舉時的“支票”、“諾言”全部推翻,說明的是他當初只是為了競選而競選,為了達到“勝出”而撒謊和不擇手段。

在最缺少誠信的職業人群排行榜民調中,西方社會政客一直以來都高居前列。今年的美國總統選舉中,特朗普得以突圍而出,其發出的一個重大信口就是:將忽悠選民、撒謊騙選票玩得爐火純青的“精英”政客,已經被大眾所厭倦了!水能載舟、也可覆舟,美國已經如此,加拿大未來又何嘗不會如此?!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