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活著的白求恩”余岳興醫生

自從決定去溫尼泊調研,我就給加拿大“活著的白求恩”、溫尼泊著名僑領余岳興主席發了電子郵件,提出想要採訪的社團和僑領,希望能夠得到他的幫助。很快就收到回信,余主席信中說會儘力安排的,叫我放心。見了此信,我卻有些疑慮。我和余主席素昧平生,以前是經黎全恩教授介紹通過幾次郵件。現在他只說會去安排,沒有具體內容,我這一去溫尼泊,人生地不熟,如果到那裡再上商定如何採訪,恐怕有些不妥。想了一、兩天後,鼓起勇氣給余主席發了信,希望能有具體安排資訊。在忐忑不安中,又是幾天過去了,突然收到溫尼泊越棉寮華裔協會名譽理事長顏國華先生的來信,說是根據余岳興主席的提示,正在安排我的採訪行程,一份初步行程表也隨之傳來了,很詳細很具體。我看後非常高興,大大鬆了一口氣。在我出發之前,余主席在電話裡說,他會和顏國華先生一起到飛機場來接我,這真令我受寵若驚。

初次相见

7月28日,我乘坐7點的飛機前往了溫尼泊,為的是當天就能採訪。當我走出機場後,沒有看到余主席和顏國華理事長,就先給顏國華理事長打電話。他在電話裡說道:“我們就在接機處等你呢,怎麼沒有看到你?”我聽後馬上返回到接機處,很快我從人群中看到余主席和顏理事長。令我有些驚詫的是,此時的余主席坐在輪椅上向我微笑。我全然沒有想到這一場景,我對余主席的瞭解完全來自媒體和書籍中,只知道他對溫尼泊唐人街發展有著巨大的貢獻,而他懸壺濟世,到印第安人保留地義務行醫,早就被人稱為“加拿大活著的白求恩”。他應該是位叱詫風雲的人物,怎麼現在身體如此不便?在這樣的情況下,他還前來機場接我,我心中感到不安,急忙走過去和他握了手。此時余主席帶著慈祥的笑容說:“為了提高你的採訪效率,我們馬上就去阿散尼波依(Winnipen’s Assiniboine Park)公園,參觀鐵路華工紀念銅像。之後去中華文化中心。”初次相見,如此替我考慮,我非常感動。

著名公园里的铁路华工纪念铜像

顏國華理事長把車子開向阿散尼波依公園,一路上我看到的綠地和城市,覺得和溫哥華差不多。當我們走進阿散尼波依公園時,我被漫無邊際的色彩所渲染。遠處寧靜無垠的草地,被綠色定格成亙古的油畫,正演繹著大自然的恩賜,這是多美的一個公園呀!不一會兒,我們就來到銅像前,看著莊嚴的銅像,我心想鐵路華工紀念銅像怎麼能准許豎立在這裡?余主席彷彿看出了我的心思,慢慢說道:“1997年是取消排華法50週年,我就想做些有意義的事。早年我們鐵路華工功勛卓著,是不應該被忘記的。阿散尼波依公園裡專門有世界著名雕塑家毛里奧(Leo Mol)雕塑園,我很想把鐵路華工紀念銅像放在這個園裡, 使主流社會對華人的貢獻有更多的瞭解。可是其他人的作品是不能進入這裡的,我們知道毛里奧愛吃中國餐,就經常請他到中國餐館品嚐,希望和他搞好關係。但藝術家的價格,是不敢隨便問的。當時我們四處籌款,中國國務院捐了一萬加元,加拿大聯邦政府、緬省省政府和溫尼泊市政府都有捐款,就這樣最後我們籌了十幾萬加元。一年後,我去請教毛里奧先生,他告訴我說有五萬加元就可以了。這下子我們都放心了,因為資金足夠,可以往下進行了。一開始,毛里奧不懂得怎麼畫龍,我就把北海公園的龍象給他看,他看明白後,積極開始了工作。銅像雕塑好後,豎立在這個公園裡。1998年6月11日,我們舉行了隆重的揭幕典禮,很多西人政客都參加了活動。”說完,余主席笑了。從這笑容中,我覺得他定是一位百折不撓、機智過人和富有思辨性的僑領,他懂得怎樣運籌帷幄。

余岳兴医生荣誉大道与温尼泊中华文化中心

車子到了唐人街,我突然想起,溫尼泊市政府鑒於余主席為僑社和社會做了很多實事,決定表彰他。2012年經溫尼泊市議員共同討論,最後由市長批准,把該市唐人街的一條大街(James Avenue)改為余岳興醫生榮譽大道(Dr. Joseph Du Way),2013年10月1號正式換了路牌。我馬上問道:“以您命名的大道在那裡?”余岳興主席的眼睛望向了不遠處,我興奮地跑過去,但見前面十字交叉口的路邊高高戳著一個路牌,上寫:余嶽興醫生榮譽大道(DR.JOSEPH DU WAY)。我在路牌前默默站了一會兒,這路牌彷彿是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吸引著我得視線。一百多年前,上萬名華工修完加拿大太平洋鐵路後,有些人就來到了溫尼泊。可是當年這些華人飽受欺凌,被認為是愚昧無知之人,他們不能從事醫生、教授和工程師等工作,只能從事洗衣和廚師等繁重的工作,即使這樣還受到很多條條框框的限制。但是我們的先人們沒有退卻,幾代華人前赴後繼地拚搏著。如今在這片華人先驅飽受欺凌的土地,竟然出現了以華人命名的大道,這一步走得是多麼的不容易。
來到文化中心門前,花園裡的小橋、流水、小亭,一股濃濃的中國風情映入眼簾。我閉了一下眼睛,彷彿前世曾經來過這裡,這迷人的景緻注定令語言蒼白,畫筆無力。我不知如何形容,拍攝了幾張照片後,就想推著坐在輪椅上的余主席走進文化中心,可這時他卻叫我去馬路對面。正在不解之中,顏國華理事長說:“對面也是文化中心地方,裡面有中國政府贈送的佛像和台灣贈送的滴水觀音。余主席的意思是你可以去拍照。並且你可以走到對面高台上拍攝文化中心花園,從那裡能拍到花園全景。”我聽後走上高台,果然有一攬無遺的感覺。等我拍攝完畢進入文化中心時,余主席已經找來了一位工作人員,一位年輕的小女孩給我以一一介紹溫尼泊文化中心的機構和活動大事, 後來文化中心副主席蔡鎮潮教授帶我參觀了和平大廈。余主席考慮得如此周到,這種為他人著想得精神讓我動容。
我在文化中心參觀時,深深感到幾十年來余主席為文化中心付出的心血和精力。文化中心處處留有他的痕跡,空氣裡似乎也有他的氣息。在文化中心余主席的辦公室裡,我看到一幅油畫,畫中的余主席面對文化中心的花園,正在深深思考,似乎在考慮文化中心下一步如何發展。我相信余主席是有著崇高的理想和強烈的社會責任感,有著堅忍不拔意志的。他肯定是時時關心著華埠的發展,並能準確把握時代和社會脈搏。這麼想著,我更加渴望及早採訪他。

如烟往事与白求恩精神

兩天後,我來到了余岳興主席住處。坐在客廳裡,他那些被歲月沖刷的記憶全都浮現出來,回憶道:“我是在越南出生的。越戰時期,我們成了難民,我是因為拿到台灣獎學金,就來到了台灣。剛到台灣時,我很窮,日子過得非常艱辛,但我很努力。經過七年的奮鬥後,我拿到了台灣國立大學醫學院學位。這時我參加並通過了美國的一個考試,這個考試是很不容易通過的。通過考試就意味著我可以去美國和加拿大了,最後我選擇去加拿大。當時我的想法是先移民到加拿大,然後再到香港發展。1961年我來到加拿大後,在緬省溫 (接上版)尼泊醫院做了兩年小兒科實習生。1965年,我拿到獎學金,就到美國華盛頓大學讀書,1967年畢生後,我又回到了溫尼泊,開始了醫生職業生涯。”
余主席的記憶如同一朵朵含苞的鮮花慢慢綻開:“我在溫尼泊診所行醫是非常繁忙的,但是我也儘量抽出時間回饋社會。我有幾個朋友,常去印第安人保留地義務行醫,在他們的帶動下,我也加入了這一行列。當時印第安人保留地缺醫少藥,我們義務行醫,令他們非常高興。我們每次去行醫,他們都是一大早就等著我們到來。由於印第安人保留地路途遙遠,每次我都是坐小飛機去的。有一次飛機沒汽油了,一下子墜落到海裡,我想這回恐怕要和飛機一起沉入海底了。萬幸的是過了不久,飛機又慢慢浮到了水面,原住民看後都大聲歡呼,我也感到了神奇和興奮。就這樣我義務行醫,一幹就是三十幾年,幾乎涉足了所有的印第安人保留地。”聽到這裡,我才明白為什麼眾人稱為他為“加拿大活著的白求恩”,三十多年如一日,該有多大的恆心,該要克服多少困難。後來我從2001年2月3日加拿大的主流權威報紙《環球郵報(The Globe and Mail) 》(英文版)中發現,該報曾以兩版篇幅報導了余醫生在緬省北部為原住民義務行醫三十多年的事蹟,也記載了他嘔心瀝血為社區所作出的貢獻。可見他的無私奉獻精神,不僅得到加拿大華僑華人的稱頌,也得到主流社會的認同。
講道這裡,他突然說道:“1975年,聯邦政府擬了一份移民政策綠皮書。你知道吧。”
我點了點頭。當年加拿大聯邦政府收集全國性的團體有關移民政策的意見,將他們提交的簡報、信件和討論文件等,集合編輯一本 《移民和人口綠皮書》,於1975年1月出版。綠皮書稱來自亞洲和加勒比地區移民人數迅速增長, 可引起互多倫多、溫哥華和滿地可等大城市內社會的緊張。因此,政府必須仔細關注移民種族分佈的問題。對此,非白種加拿大人及部分白人激烈地批評綠皮書的建議。
余主席說道:“緬省為此成立了臨時華裔加入綠皮書委員會。因為華人較少,全加華人成立了華人聯合總會,在渥太華召開了會議,我作為溫尼泊領隊,前去渥太華商討綠皮書之事。”
我知道1975年5月在上議院國會移民委員會舉辦的公聽會上,有9200多名華人遞交了簽名請願書,有100多名華人來到公聽會,不贊同綠皮書內的建議。但是70年代,余主席應該是剛剛熟悉加拿大的風土人情,沒想到那時他已經懷著濟世之志,為華人利益奮勇向前了。不僅如此,1979年,加拿大收留了很多東南亞難民,加拿大政府為了救濟這些難民,成立了一個基金會。因為余岳興是從越南出來的,再加上他這時已經有些名氣,政府就讓他來領頭。在他的帶領下,大家齊心協力,安置了大量華裔難民,幫助難民渡過了難關。

振兴华埠

余岳興主席最大的亮點,是為重建溫尼泊華埠做出了巨大的貢獻。1970年,曾有人嘗試重建華埠,由於種種原因沒有成功。1980年,聯邦、省和市三級政府決定重建加拿大各市中心,余岳興主席等人就抓住了這個機會,成立了華埠發展委員會。一提起溫尼泊唐人街,他的目光閃閃發亮,聲音不高,但有理有據有情地說道:“這次我們吸取了以前的教訓,避開了一些難題。比如以前徵用地皮,沒有和華商好好磋商,引起很多華僑的反對。因為要想拆掉舊建築,肯定會影響華商生意。這次我們是從政府拿地皮,我們還積極開展工作,向華僑解釋重建的好處和必要性,最終打消了華僑的疑慮,得到了大多數人的支持。當然我們成立華埠發展委員會初期,有些人認為我們是非民主的,提出反對意見,說我們不能代表華僑。我回應他們:我們是大門打開的,我希望提意見的人參加我們的華埠發展委員會董事局。結果來了很多人,經過討論,最後大家一起簽了同意書。”
他接著興奮地說:“八十年代興建新唐人街時,我們和中國政府關係很融洽了。這時中國駐加大使是張文樸,他支持我們興建文化中心。為此我們溫尼泊全僑開大會討論,不過為了名字就開了三個月會。為什麼呢?因為溫尼泊華人很少,有錢的人不多,從華埠籌款很困難。沒有社區服務,政府是不會給錢的,所以我建議叫溫尼泊中華文化與社區服務中心。經過幾個月爭論後,名字總算定下來了。隨後我經過努力籌到了資金,李杏源先生則通過一番運作找到了文化中心這塊地,我們就和政府簽了合同,以每年一塊錢租地費用,一共簽了99年。因為我們誠心做事,政府相信我們,政府撥了幾千萬款項,最後我們成功了。中國式牌樓、緬華花園及天朝大廈(中華文化與社區服務中心及商用綜合大樓)等相繼完成。後來又有二期融華大廈(新移民安置公寓)、石安台(老年公寓)和三期和平大廈(低收入家庭公寓)。”
這就是現在我所看到的唐人街,真是了不起。溫尼泊中華文化與社區服務中心成立後,余岳興被選為主席。文化中心的人介紹,文化中心提供了很多社區服務,比如開辦講座、開半訓練班,慶祝民風節和中國節日等大型活動。余岳興主席在長期參與社區活動中,發現華人社團要想爭取主流社會支持,並與其他族裔友好相處,一定要與白人合作起來,所以中華文化與社區服務中心曾邀請過前市長、省督和大法官等人擔任董事,他們都先後起了重大作用。

参政与耕耘社区

我知道在1984年,余岳興主席在朋友的支持下,曾嘗試參選國會議員。就問他為什麼要參加選舉。他回答道:“我當時的想法是作為華人參選,是有一定進步意義的,不一定要當選,參與就可以了。”這是很睿智的想法,華人如果不積極參加選舉,不積極發出聲音,華人的訴求就很難得到滿足。
余主席接著說:“由於我取得了一定成績,我就利用自己的地位和影響,通過不同方式促進中加友好往來。我推動和協助溫尼泊市與中國成都市和台北市成為友好城市,為此獲的了‘成都市國際友好大使獎’。因為我曾續三十幾年到北部行醫,我認識了許多野生動物院的負責人,通過我們的努力,我們把加拿大北極熊送到了中國。1989年,我們向北京動物園、台北動物園分別捐贈了兩隻北極熊。又因為我們市和成都市是友好城市,我們也向成都動物園送了兩隻北極熊。1989年5月,成都動物園也給我們送來兩隻大熊貓展覽。為了加深中加友好往來,中國文化部還給我們送了兵馬俑,就陳放在文化中心。台北也有孔子塑像在加拿大展出。有一次我去溫哥華開會,溫哥華猶太人中心請我看展覽,我看到早年中國駐維也納總領事何鳳山先生,曾向數千猶太人發放前往上海的簽證,使他們免遭納粹的殺害。我看後很感動,回來後就把日本社區和猶太社區領袖找來,商量展出之事。可是當時這兩個社區因事不能找錢,我就自己籌款,後來籌到十幾萬。2001年溫尼泊的《猶太人在上海》圖片展,詳盡介紹何鳳山在二戰期間拯救數萬名猶太人的事蹟,展出大獲成功。”

声誉卓著 屡获殊荣

余岳興主席能取得這麼大的成績,很重要的原因是他有很多朋友,這也是他參加社區活動的原因之一。他是很多慈善機構、教育和社區服務機構成員。曾擔任聖博尼費斯醫院的董事會理事、馬尼托巴大學董事局董事、溫尼泊皇家芭蕾舞團董事、國際中心主席、全加華人聯會共同主席等。社區活動佔據了很多時間,為此他犧牲不少和家人團聚的時間。
有一種精神穿越歷史雲煙,日久彌新。由於余岳興主席生命的年輪與溫尼泊華埠緊密連在一起,他的貢獻也在這些痕跡中被保留下來,並受到嘉獎。1985 年,他獲得了加拿大勛章。1993年獲得緬省水牛勛章。 2003獲得馬尼托巴勛章。 2012 獲得《紅楓傳奇》獎。2014年5月,緬省大學給他授與名譽法律博士學位。

告别与祝愿

現在余岳興主席雖然年紀高了,兩年前還因疾病造成身體不便,但他還想為提高加拿大華人地位,為促進中加友好合作做些貢獻。在隨後的幾天,我和他一起觀看了民風節中國館的演出活動。我看得出,因為多年的貢獻,大家一直尊敬對他有加。 在我將要離開溫尼泊的那天,他特地選了一家有法國風情的餐館為我送行。余岳興主席、顏國華理事長和我三人在一家名叫Resto Gare & Train Bar (俗稱火車頭)餐館的花園裡,美美地享受了一頓法式午餐。美味的海鮮湯、鮮嫩地牛肉、酥脆的麵包、超質感的咖啡,口感好極了。此時的溫尼泊,藍天白雲,風光無限。餐館的花園裡很寂靜,我坐在椅子上,聞著一股股清香,品著咖啡,心靈的一角泛起了詩意。溫尼泊,正以別樣的魅力吸引著我,我真希望時間的腳步能夠暫時停下來,這是多麼令人留戀的時光。
暫短的採訪之旅,還是在不捨中畫上了句號。當我們把余岳興主席送回家裡時,我擁抱了他一下。一想到就要分手了,這一別不知何時有緣再見,我的眼睛有些濕潤了。當我坐的飛機緩緩起飛,我再次回望溫尼泊的綠地,回望余岳興主席為之奮鬥的城市,我知道在我的記憶長河中,這次的採訪將變成永恆。我發誓一定不辜負他的厚望,同時在心裡默默祈禱著, 希望余岳興主席的晚年快樂、幸福安康。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