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要走“清晰而主權的道路”
作者:匯 澤
加拿大外交部長方惠蘭(Chrystia Freeland)6月6日在國會發表外交政策演講,闡述在新的國際形勢下加國外交的理念。有評論指出,在國會上正式發表這樣的講話,在加拿大歷史上還是非常罕見的,顯然是經過深思熟慮,並顯示了對國會機制的尊重,而不是在夜裡三點鐘發表在推特上的三言兩語。
方惠蘭的講話沒有提到特朗普的名字,但是她其實也沒有必要,因為這是不言而喻的。加拿大和全世界很多國家一樣,都在費盡心思揣度和想辦法:如何應對美國新總統的所謂“美國優先”給世界帶來的新變化。就在近期剛剛結束的北約集團和西方七大工業國(G7)峰會上,西方傳統的盟友都對美國政府的新走向充滿質疑,G7峰會變成了6國與1國的互懟。峰會結束之後,美國宣佈退出全世界共同應對氣候變化的《巴黎協定》,而世界也出現更多動盪,恐怖襲擊頻發,中東國家的卡塔爾突然出現與多個國家“被斷交”。峰會之後,最典型的是德國總理默克爾的感言,她表示過去數日(峰會)的經歷讓她體會到,“我們彼此完全信任的時代,在一定程度上已經過去了”,今年的七國峰會是個警鐘,德國和歐洲不能再依賴當前領導下的美國,她呼籲“歐洲人必須把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這些講話,被評為全球秩序轉變的“歷史分水嶺”。默克爾的發言,也沒有提名字,但實際上已經顯示出德國和歐洲需要與靠不住的盟友分道揚鑣:“不怕神一樣的對手,就怕不靠譜的隊友”,歐洲當自強!如果說德國的默克爾只是說了一兩句話,那麼加拿大的方惠蘭就已經把這同樣的想法落實成一套外交理念,在國會上闡述出來。
方惠蘭在講話中表示,當今世界正在面臨兩大前所未有的新變化。其一是南方國家和亞洲國家的迅速崛起,這其中最為顯著的是中國。這些國家需要以某種方式融入世界經濟和政治體系,這種方式應該是容許添加性的,能夠保持原有體系中的優良特質(也許這就是方惠蘭一直強調的“以規則為基準的國際秩序”),並且應對業已存在的氣候變化威脅,這需要世界各國共同合作。她說,任何人都不應該害怕這樣的變化趨勢,而應該歡迎。我們需要抓住機會,幫助世界上這些發展最快的國家加入國際中產階層,建立國際上的多邊主義體系。第二個變化,是在西方世界的勞工階層和中產階層喪失信心,認為全球化的體系不能幫助他們改善生活。出現一個巨大的信任危機。她說,如果我們放任,這樣的情緒可以讓全球的繁榮流失。方惠蘭所指的,顯然是目前在很多國家興起的反對全球化、反對自由貿易的民粹主義和貿易保護主義。方惠蘭指出,當前的體系確實存在缺陷,但歸咎於國際貿易卻是找錯了目標。
方惠蘭說,加拿大作為一個與世界頭號強權為鄰的中等國家,即使是為自身利益考慮,也要致力於保護國際秩序,奉行多邊主義,支持聯合國、北約、世貿等國際組織。加拿大是幸運的,受到地理位置和友好鄰國的保護,沒有直接的軍事威脅。對於我們鄰國在國際上曾經起到的巨大作用,加拿大非常感謝,並且還會永遠感謝。但是一味在軍事上搭順風車,加拿大將淪為附庸國(client state)。方惠蘭說,我們將堅持不懈地推進我們的國家利益,堅持不懈地堅持進步的加拿大價值觀,堅持不懈地建設以規則為基準的國際秩序。和德國歐洲類似,加拿大也要走出自己“清晰而主權的道路”,重塑加拿大在世界上對的國際地位,加國當自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