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送外賣的碩士車隊

姚 船

在加拿大安大略省與美國一水之隔的倫敦市,有一家意大利披薩店。十四名送外賣的司機全部是移民,其中十一人持有碩士學位。該車隊教育程度之高令人咂舌。雖說該市是加拿大傳統保守富裕的地方,但一個送外賣的車隊,畢竟無需如此多接受過高等教育的人。究其原因,就是找工難,饑不擇食。新移民不管在原居地職位多高,也只能屈就,先解決餬口問題,然後才從長計議。

這種操牛刀殺雞的現象,在少數族裔社區非常普遍。在唐人街,教授在酒樓洗盤碗,研究生在雜貨舖搬運蔬果,已是司空見慣的事。某中文報招聘記者,應徵者眾。其中一位上了年紀的長者,原是大陸某大報的副總編,自知自己的英文程度和年齡過不了關,仍寫了一封言辭懇切的信給該報老總,委婉地訴說自己的請求:幹不了文字工作,到報社打雜也行。

倒數回去,曾幾何時,加拿大的勞工市場,竟然供不應求。記得幾年前,多倫多一家聞名遐邇的大酒店,由於新員工流失量大,特製定一條措施,凡員工介紹親友到酒店工作,能幹滿半年者,獎勵一百大元。現在呢?上門求職的人川流不息,倘有空缺招聘一兩個人,也是千挑百選,什麼年紀要輕,英文要好。有幸入圍者,還要通過三級面試。

據加拿大政府公佈的失業率,目前雖然只有百分之七左右,但實際遠非如此,因為領完失業金後仍然找不到工作的人,已不在入冊統計之列;有的長期找不到工作,乾脆投閒置散算了。高科技迅猛發展,電腦代替人腦,經濟頻頻滑坡,公司不斷裁員,使勞工市場形勢發生了根本的變化。找工難,不單浪費了可貴的人力資源,對治安、族裔關係等也帶來負面的影響。不少本地白人不是公開埋怨黃皮膚、黑皮膚的新移民搶走了他們的飯碗嗎?!“碩士車隊”雖然令人莞爾,但有些找不到工作的“士”字輩,恐怕還望塵莫及呢!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