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和解想盡辦法

本报专栏作者:龐林

蔣介石清共是酷威兼施毫不留情,但也階段曾留情,主要理由含孫夫人支持聯蘇政策及經國在蘇形同人質。清共時,軍閥殘殺共產黨是蔣無法節制的,李濟琛、李宗仁殺共最猛,後來投共,歷史的帳給蔣扛下;還有例如殺陳獨秀兒子,實際是吳稚輝擅作主張。較特別的是,中原戰爭結束後,蔣有數年積極抗日準備,有能力圍殲蘇區,卻用碉堡建立驅逐條件,鐵筒計劃故意洩露,紅一方面軍之前身中計,緊急往西北走。最詭異的是毛長征時,蔣在往粵南道路設障,強迫紅軍移西北駐延安,地點來看,符合中共趕到前線保護蘇聯要領,蔣是由1933年4月任命老共黨邵力子擔任陜西省主席就佈局;共產國際牛蘭夫婦落網判死刑,赦改無期(1932 09)都是為抗戰與蘇和解。

紅軍時有三路,蔣操盤主導的是追縱紅一方面軍,實際上【對窮毛未追,這是為抗戰準備,只有跟蹤,飛機偵查行軍路線,未走錯路即不丟彈,未曾發生戰鬥(地方軍閥有)。紅一方面軍被無情追勦歷史,是對抗時期基層編造的,將來會改寫,至於有紅軍西征時崩散,實際是身上分扛銀元,結伴攜銀逃亡,並不是被殲滅。】賀龍紅二方面軍最幸運,長征過程毫無損失。張國燾紅四方面軍長征是與蔣無法節制的川軍作戰。李先念是馬家軍攔截,後剩436人進疆被盛世才勦械。張學良勦共損失兩個師是發生在結束長征後。我們研究到底是什麼一回事。

傳國精神應有方向

改革、統一都是挑戰政治家桂冠,表徵盛衰,殷鑑興廢,有無形力量在監督是非。近代史有過貢獻的,原應要體諒其權宜達變困難。混亂時刻,沒有誰能不犯錯,但我們如果給較具正面、正確的較大掌聲則有利教育華人認識正面奮鬥之內涵,以及誘往人性秩序。【偉大的政治家要綜合維繫國家領土與樹立民族宏觀團結元素評價。政治家高尚事業的挑戰,是自我約制力,智慧、修養品德及奮鬥方向要正確,塑造正面華夏國魂,凝聚立國精神傳國是國家領導人責任,這部份,近代史有蔣介石、胡錦濤、馬英九、習近平努力過,而且留下痕跡。】大方向,領導人要執著,鄧小平扭轉乾坤走資是偉大的行動。

戰鬥英雄,其正規認事標準是捍衛敵人保衛國土;以岳飛之例子來講,宋朝被趕到南方,當然要禦敵,敵人的區別是當下時刻。至於金朝數百年後轉成清朝,融入漢族共管國家後,才算化敵為友;國勢長期虛弱,引來各種災難,解釋歷史大道理,只有結合壯大是正確目標,也因此,寫傳承,推翻滿清不應正面化,尤其尚有失土未回歸。以中國來講,收回台灣後才算新中國成立。康熙尊孔崇儒,讀經重道,三次孔家廟下跪拜儒,將滿清文化融入漢族,已讓漢人願意接受,漢人也在朝廷開科取士後,接受考試制度任官,效忠服務朝廷,這種情形之下,既講五族共和,推翻滿清就是造反。

中國統一後世宏觀

秦始皇後,統一中國,蔣介石排第十位,兩度統一中國(1928 12 & 1945 08)。在二戰,德國進攻法國,42天法國就投降,日軍打太平洋戰爭,含美菲聯軍、英馬聯軍、荷蘭印尼聯軍,全數東南亞殖民地都概括四個月就投降或淪陷,只剩下緬甸有中國遠征軍堅持抵抗,是盟軍最後失守地區(1942 05 07開始奉命撤)。無論是亞洲或中國戰場,當時戰與和兩派,區別只是臺灣是否繼續屬於日本?也就是說,【委員長二次大戰之奮戰,只在求臺灣回歸與東北正名】。

蔣一生貢獻,前無古人,後可能也無來者,其豐功偉業,領導北伐統一中國、領導抗日取回失地、選舉國大制憲行憲、和平土地改革、維護中華文化、樹立反鬥爭傳國精神、實施民主自由共和政體。現在中國兩岸即將有締造第十一次協商完成中國統一的兩位領導人,沒有透過妥協讓步的手段,是不可能達到目標的,馬總統有機會與習主席創造歷史,只要是符合憲法精神,躊躇會喪失機會,桃太郎的意見不必理會,再等、越等,將來雜音會越大;朝野協商溝通後,立法院只要能取得多數決,直接依比例各黨自選代表配合特任小組,即可進行協商。

蔣毛英雄相惜情懷

國共許多奮鬥交雜戰略,糾纏使榮辱難辨。不過一百年來,若依「後面定決」國策來論,共和百年偉人是蔣、鄧兩人。藍紅為共產國際是否在中國生根打了廿二年內戰(1927-1949),蔣公天天為驅逐共產國際不能在中國生根憂慮。上海一二八後,蔣估量南京將不保,32年1月29日宣佈遷都,5月5日中日簽約停戰協定,日本好戰份子不願意停戰,十天後515軍變,當時已知道中日戰爭將逼進(918在日本說法是協助溥儀復疆)。中日開戰首都先遷洛陽,若戰線逼進,次遷西安,再不行,遷入四川。此時軍閥環伺,蔣公思索,我怎麼進入四川呢?川、滇、黔軍閥為政,談條件才會接受中央指揮,調動必須獲得地方許可。蔣是一二八後與蔣百里討論新戰略才悟得一計,要以勦共為名掩護擴大中央軍活動區域,建立南京軍事在西南的駐紮基地。

也因此勦蘇區故意只圍,後追;不讓紅軍走入他途,例如陳濟棠讓道紅軍順利過粵北,是蔣授意的,當時不讓毛往南向粵桂,設置攔阻關卡,走錯路即轟炸,請紅軍走沒有障礙物的路線進入貴州。蔣則問,你們當地軍隊自己勦?還是由中央軍勦?這是會有死傷的,軍閥自然希望中央軍負責追勦,樂得高山觀戰。而中央軍藉勦共進入西南後,就找適當郊區建立駐紮基地,說明為防紅軍再來,非常高明;而且事先還派好毛澤東能接受的曾經加入共產黨的邵力子前往陜西擔任省主席(1933 04決定),等毛光臨。

毛澤東的所謂六千里長征,是蔣設計的,把紅軍往西南放過去,屬抗日備戰尤其是失利時遷都重慶的盤局;當時追勦紅軍,可是日記是寫「中日之戰必不可免」。紅軍所謂長征,兩次來回遵義後會選擇延安落腳;蔣介石要借剿共以掩飾安定西南的決心。追勦紅軍,蔣的部隊無線電故意用明碼,目的在避免雙方誤撞廝殺。貴州經四川往陜北,表面上毛澤東以為突圍成功,實際上是國府不讓紅軍走的路即重軍守備,入城時川軍配合不勦,毛要返遵義,但蔣以飛機炸射逼走,調開川貴守軍讓道,請君用有限軍力入逸甕(遵義會議後毛意留貴州.後兵力又減少只好經四川走入陜西)。我們甚至可以往前看,蔣要粵軍堵毛南下,當然不放心李宗仁也是原因。而殺楊開慧的何鍵也是不堵毛路過湖南;蔣是等毛通過才命令何鍵追勦(1934 11 12);而紅軍渡過湘江西岸有四天都只是飛機偵查,不丟炸彈。這些都說明蔣要紅軍只能往西,此部份戰略含要取貴州王家烈兵權(張學良協助騙上飛機)。查看歷史有許多次紅軍是停下來才挨炸,蔣早已把紅軍落腳地設計在陜北。而張學良之後企圖聯共也是為抗日,至於西安事變前蔣又努力勦共,實際是史達林建議蔣勦滅中共,專心抗日。

史達林認為中國只有蔣介石有能力領導抗日,三六年九月,中蘇互不侵犯條約在協商時,鮑格莫洛夫代表史達林對陳立夫說:一旦中日爆發戰爭,蘇聯決不會幫助中共。接著又說:陳先生,中共只有兩三千兵力(指正式武裝戰鬥部隊),如果他們不聽話,你們就把他們消滅算了。當刻大清洗俄境有七十八萬餘人都是因為不聽話才被史達林殺害的,也許陳立夫認為此時勦滅不聽話的中共正是史達林本意。

而紅軍企圖走進雲南,則有土著苗族驅阻。川黔滇地區設置包圍圈,毛是稍後才發現走川路較安全,依後來資料毛初期拒絕入川是怕被張國燾併吞。期間國府也不讓往雲南苗族區,當時應是蔣安排卡車載滿特產補給品甚至有火腿、白藥還有地圖給紅軍(1935 04),毛不察以為是繳獲,有卡車後才轉川路,經過金沙江,進入四川涼山彝族地區(1935 05)未交火,老百姓得到默許,公開熱情歡迎紅軍。金沙江到瀘定橋時毛都是未按蔣計劃,走「錯」路才挨炸,但炸得極准,都無傷亡;事實上通過瀘定橋時(1935 05 29),橋上木板是拆卸大半,但並沒有斯諾採訪毛說的戰鬥,紅軍甚至無人傷亡,張戎著作稱周恩來曾調查,過橋只掉落一匹馬。張戎著作說明毛是瀘定橋鋪好木板後,三五年五月卅一日才通過。國軍步二旅是奉命紅軍通過前一或二天調往五十公里外康定,是戰略讓路。

歷史上不曾出現過,迎戰日本竟然設計出如此複雜的備戰戰略。蔣希望德國肯豪森顧問團能在五年內練兵60個師,可惜當時太窮,裝備預算無法足額編列。日本戰略是速戰速決,委員長戰略是擴大戰場,拖延戰術拖死敵人,以蔣的取失土戰略盤算,還真怕日本不開戰;戰後,日本外相重光奎回憶說,中國戰爭是設計速戰速決,沒想到被國府軍隊拖著走,完全不是初期計劃。這是史上最艱苛時代,最具備耐力、勇敢的的戰爭領導人,後代子孫,有責任維護他該得的榮耀。

制憲使共黨合法化

長征惟一走完全程的臺灣人蔡孝乾見證回憶錄,寫過《江西蘇區紅軍西竄回憶》,贛南34年10月16日開始行軍256天、休息100天、371天行軍過程,曾作戰只有15天。開槍的是不知狀況的地方軍閥,非委員長下令。35年10月20日到達陝北蘇區吳起鎮。

日本投降,國軍已戰八年,含北洋內戰已打廿八年,國軍厭戰,而林彪養精蓄銳,已七年未聽到槍聲。蔣公抗戰結束後的努力,含:1.中蘇友好條約(1945 08)。2.1945年,重慶雙十協定,蔣公有機會以叛亂罪逮捕毛澤東,但未進行,還下保護令。3.含化敵為友,46年林彪最狼狽不堪時,蔣三度下令停止追擊,蔣在戰勝時依馬歇爾提議停火是為結束內戰。4.【制憲代表,規劃中共代表名額是7人,國民黨代表8人,民主同盟代表9人,青年黨代表5人,無黨派代表9人,四個黨團共38人,政治協商參加制憲就是承認其政黨,已經說明蔣有誠意將共產黨合法化】這個黨團代表比例,已經說明蔣願意放棄一黨專政,憲政治國。5.重慶談判時,毛澤東向蔣表示,贊成軍隊只為國防不為黨派,蔣即構想毛澤東擔任新疆省主席。可是毛用分田宣傳保田反蔣解放戰爭,卻說是蔣要打內戰。

蔣公逝世,毛澤東或許是懷可敬的敵人,私下辦了追悼儀式,沉默聆聽錄音帶重覆播放一整天張元幹送別詞演唱帶,神情悲愴時而拍床擊節詠嘆,並寫下【目盡青天懷今古 肯兒曹恩怨相爾汝 君且去 不須顧】語意與蔣交心,你我皆非眷念兒女私情者,乃是古往今來胸懷大志人物 (見張戎著作毛澤東p565)。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