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演同戲 (26) 龍雲演軸心國砝碼
龐林專欄
雲南王龍雲,從來就是軍閥本色,唐繼堯提拔至侍衛隊長、軍長;二六政變,逼迫唐繼堯下台,與胡若愚爭雲南統治權,獲勝;1928年被南京政府任命為雲南省主席。
龍雲被看住無法動
戰爭第二年,日本就納滇為戰略重點,會拉攏汪精衛,動機來自於汪提議,謂他能得到龍雲支持。汪並向日說明,龍厭惡蔣,會支持他掌南京。侵華整個戰略,日若得到龍附和,會走上與德會師地中海,所有地理上軸心國新優勢將由石油產地開始。這個會師後來瓦解,首功是蔣介石,能臨危不亂輔佐之軍師,依片羽資料歸納,筆者判斷以為是陳布雷獻策。老蔣當時若同意和談或遇刺,整個二戰局勢演變會翻轉。
當時中國領導人聲望,除蔣外,汪排第二;但以龍有地利之便,若投軸心國,軍事地理關鍵力量,滇排第一。1938年12月19日,汪夫婦叛逃,是乘坐龍包租的專機離開昆明飛越。當時如果蔣處置不當,龍在滇順利附日搭上軸心國戰鬥列車,整個二戰輸贏會翻轉。
日說服主和派汪黨離開重慶,是先暗中進行策反雲南王龍雲,俾與和平運動的汪一起加入軸心國。這個過程,汪說:龍雲[完全同意]。但龍必須觀察各方,不敢貿然踏出。當時龍若脫離重慶成功,則軸心國取得中國關鍵戰略要衝,這情況下,蔣會很難繼續堅苦卓絕的抗日戰爭;至少緬甸遠征軍由昆明出入,會被堵塞,這種發展,會成為盟軍無限夢魘。龍若叛國,後患難以估計;包括日軍可以提早順利攻陷英帕爾,直入印度,錢德拉鮑斯政府(1941 12建立)曾經承諾初期訓練自由印度軍10萬,會配合軸心國。重慶對於盟軍之貢獻能穩住,看住龍雲是個重要關鍵。
龍雲若順利配合汪黨,軍事上,滇是一個重要關卡、崗哨放空,軸心國軍隊進入滇省,會使軸心國聲勢嚇人。當時中央軍在重慶有三個戰鬥師駐紮四川邊界,負責監視牽制龍雲。若滇宣布獨立,兩廣軍隊態度,取捨在由蔣主政,還是汪。時汪的所謂[和平通電],最理想的後續是日佔領區、滇、川都先建立獨立政府,編組和平新軍隊。但委員長已經預先安排部署好,待命在必要時進行平叛,因此龍不敢輕舉妄動。1938年7月,汪派親信亞洲司司長高宗武秘密與日首腦會談,協商研究由汪出面談判和平,軸心國目的在擴大戰爭範圍。【依日方當時代表松本重治的報告顯示,汪黨1938年9月與日談判,已說明龍雲將與汪共同行動,並說明已經有秘密聯絡。】汪黨梅思平說:[和平運動]一定要請汪先生領導。在汪叛變去越南前,陳璧君說明:「龍雲已經表明心跡,是我們的人,龍雲在談蔣介石時,是非常忿怒的,我們的事,龍雲站在我們這一邊。」
龍雲是先買樓房送璧君,為滇省宣布獨立後定居準備,叛逃前對璧君說:汪先生如果要來昆明,我很歡迎,如果要由昆明出國,我可以負責護送,一切決無問題。等12月10日飛昆明的機票訂好後,是由陳布雷打電話到汪府,直接說:委員長已從前線回重慶,吩咐要汪先生下午2點參加會議;布雷沒有洩露蔣已經掌握的情報。汪參加會議到深夜才返家,對璧君說:開會時,蔣再三強調,抗戰為即定國策,務必烙守,不容言和;叛逃行程決定暫緩。17日傍晚,布雷再來電,謂明早,蔣將要給年輕的中央委員訓話,詢問是否參加。按慣例,這個會,副總裁可以不出席。汪決定利用蔣去訓話時,逃離重慶。怎麼知道,來到候機室,空軍司令周至柔坐在靠牆長條椅上。璧君打招呼:周司令也在等機?是去前線?還是另有公幹?周說:汪夫人,您請坐,夫人是……。曾仲鳴代回答: 汪夫人有公事,要去昆明一趟。後來汪才趕到。龍看到連空軍司令都來了,豈敢護送汪去越南!
12月18日,汪電報通知只同意龍一人接機,理由是要保密以防日機攔擊。19日,汪團隊飛抵昆明機場,龍雲被重慶追問,只好率文武官各廳、署、局長列隊,機場上人山人海迎接,軍樂聲鼓聲大作,而且數條街的商店掛出國旗。【這是重慶的心戰,當時是龍雲接到國府官長魏懷的虛擬電報:汪主席將到昆明演講。】重慶原目的在希望汪知難而退,打消越南之行。龍雲若秘密陪汪逃離國門,助汪叛逃罪名是叛國,加上發現周至柔來昆明,斟酌後,只好取消去越南。但汪可能已允日,仍執意飛越南。龍雲差點配合叛國,箇中玄機全部掌握在蔣專心一志在追蹤,密切瞭解全部細節。這個史事過程,關係著中國命運,如果蔣有疏忽,滇若附汪投日;就等於附軸心國由地中海連線到滇,直驅中國西南,二戰會演變成軸心國征服世界的戰爭。
印度會師後來流產,由後來資料整理,日方態度是,東條英機怕抽離在華的日軍去攻蘇,蔣會趁機反攻,評估後認為,蔣軍驅逐日本,除了會武力取回滿洲,還特別說出,蔣還會取朝鮮和台灣;因此絕對不能攻蘇。
聯合國沒存在價值
這個汪、龍奔越附日如果得逞;軸心國會銳不可當,蔣甚至會淪落到實力比偽南京還弱;造成的後果,軸心國將先在印度會師。扭轉乾坤的是誰?談抗戰,誰領導?這只是其中之一個情節,實際上領導抗戰是艱鉅困難的任務。華人多數仍然太小看老蔣領導抗戰的貢獻;事實上,聯合國、美、英都太小看老蔣領導抗戰的貢獻,而且對不起拯救世界立功的蔣政府(請補充參考系列20)。
戰後,蔣領導的中國是世界四強,領導的政府是聯合國五大常任理事國。國民政府是因為抗戰英勇戰士死傷太多,因而厭戰;後方養精蓄銳的共軍是殺富農奪地分農民,這是賄賂買民心,而且違反人類罪。後來聯合國無視毛共違反人類罪、文明罪之罪行,改變為以韓戰敵人為聯合國之中國代表;無視曾為反共,堅守民主陣營的中華民國政府之歷史貢獻,驅出聯合國;顯然聯合國已經失去成立的意義。聯合國若要避免將來時代文明進步後被告,以及避開被請求賠償,應該先恢復中華民國席位,現在世界若要走入文明,不宜讓具有違反人類罪、文明罪之罪行的政府代表中國席位;而且這個政權犯過滔天罪行,不曾自我歷史審判,也沒有法律追究責任。
須知,1912年2月12日,隆裕太后代表清朝統治者簽署退位詔書,取消帝制,命以共和立憲國體,宣佈由資政院總理大臣袁世凱以全權組織共和政府,詔書並且明確指名;原文:【仍合漢滿蒙回藏五族完全領土為大中華民國。】若用民法述理,只持有中華民國身份證的公民,才能代表大陸疆域法律權利;人民政府,因為不是中華民國公民,因此法律上只是大陸不動產代管人。用違反人類文明罪取得的政權,聯合國相當於國際法官身份,是不能承認的;其過去承認叛亂政權,造成合法統治者的損失,是可以請求賠償的。聯合國無權漠視仍然合法存在的1945年聯合國創始會員國。
蘇軍搞鬼先制龍雲
戰後,國共關係惡化,許多重要防地,蘇軍撤出前,秘密移交東北民主聯軍接收。由於戰爭已經結束,蔣主席原期待龍雲自動辭職,軍隊收編為中央,但龍雲戀棧,沒表示退意。對於蔣主席,龍雲在抗戰期間,雲南派出滇軍支援前線40萬,傷亡10萬、支援後勤、徵調民工修築滇緬公路、滇軍參戰都有功,但問題本質是在龍雲於滇搞一個獨立的小王朝,甚至軍事上,龍雲雖派出滇軍參加抗日,但對中央軍入滇總是推三阻四,用盡藉口,和桂一樣,阻止中央軍進入省內。
蔣忌諱的是,龍雲與中共維持著密切聯繫管道,藉著中共和民主黨派力量牽制蔣。龍與中共交換密碼,龍的代號為居亭主人,在龍寓所架設秘密電臺與延安保持聯繫。中共南方局派華崗同志直接與龍往來,每月見面一次,交換資訊、意見。《新華日報》設立昆明營業處,附有組織學生運動。1944年底,龍雲秘密加入了民盟,加上中共在昆明的負責人,組成秘密委員會,討論團結西南幾省實力派反蔣問題。這些互動,蔣都知道,戰爭尾期,蔣到昆明與龍會面,龍竟提出中央軍撤出昆明和滇西,令蔣不安;戰後自然列為優先解決。
蔣先派龍雲的滇軍盧漢率部赴越受降,架空反撲力量,中央軍部署好後,以調任龍為軍事參議院院長,實際是虛職,同時下令撤銷龍的軍委會昆明行營主任、昆明警備司令部、陸軍副總司令職,其原屬部隊均歸昆明防守司令部指揮。並任命盧漢為雲南政府主席。
1945年9月27日,蔣頒佈免除龍在雲南軍事政治本兼各職的命令,並指示與龍私交很好的杜聿明監督,若龍不服從中央命令,用武力解決。杜聿明是9月30日,部署好衝突準備,才將軍委會免龍雲本兼各職的命令交龍雲,雖有小衝突,但尚稱和平落幕。蔣10月15日在重慶對杜說:雖然解決龍雲對國家立了功,可是已得罪龍雲。希望杜聿明理解,必須用撤職查辦,才能使龍雲寬心,18日,杜聿明被撤昆明防守總司令及第五集團軍總司令之職;調關麟征接雲南警備總司令。
杜1945年10月調離滇,派為東北保安司令長官。上任即知道蘇軍已宣佈自東北撤軍,營口蘇軍已經離去,許多要塞被東北民主聯軍進入接收。杜向蔣提出建議:要接收東北,必須用武力。11月5日,杜飛重慶向蔣報告,請求抽調兵力,搭乘美艦從葫蘆島或營口,要強行登陸。杜即指揮第13軍、第52軍向榆錦進攻。14日,杜命令進攻山海關,分兵兩路前進綏中,國軍旋進入興城、錦西、葫蘆島三地駐防,接著26日杜率部進入錦州、山海關。期間國共曾階段和談停戰。12月23日杜命令第52軍冒酷雪進入北鎮、黑山、阜新、營口、朝陽等地。1946年1月10日,杜軍進入平泉等城鎮。由於東北戰役,杜日夜奔波,疲勞過度,2月18日,乘專機飛北平進入中和醫院治病。3月16日,手術割去左腎。4月16日,才返回瀋陽。
配發給支援杜的孫立人部份,其新編第一軍乘美艦是1946年3月下旬才在秦皇島登陸,由於孫立人赴美參加軍事參謀會議。4月,國共在東北戰略重地–吉林四平開始第一次決戰。蔣主席先是下令限東北行營4月2日前拿下四平,可是東北保安司令杜聿明,交通運輸條件很差,指揮國軍北上進度遲緩,加上零星國共戰鬥,杜住院開刀,影響到軍隊行動。
4月28日,配合軍機偵察、掩護下,杜部兩個軍分兩路進入本溪後,即全力在策劃進攻四平街戰役。蔣下令已近兩個月,要拿下四平,無進展,焦急下,急電孫立人返國指揮新一軍。5月15日夜,孫立人趕到新一軍軍部,連夜制定攻擊計畫。16日,新編第50師從正面攻擊,新編第30師和新編第38師從側翼攻擊,孫立人親到各師前線,新一軍官兵見到軍長回來了,士氣大振,17日,攻克四平東南制高點五頂山,林彪親自指揮反擊,無法奪回。同日,國防部長白崇禧飛東北督戰。18日,白崇禧偕杜聿明赴前線指揮所督戰,指揮孫立人新一軍、廖耀湘新6軍、陳明仁71軍,分三路向四平林彪共軍進逼。林彪棄守四平;孫立人新軍19日駐進。之後就是馬歇爾誤華正道治國遺憾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