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橋之城”連接世界

在馬可波羅的遊記中,杭州被描述為“千橋之城”,今年九月初的G20國峰會在鍾靈毓秀山水間的杭州舉行,把發達與發展中國家連接在一起。會上,習總提到了“創新、活力、聯動、包容”,受到了與會者的贊同;加拿大申請加入“亞投行”;特魯多總理與中國簽署了56項總價值12億的商業協議;中美簽署了巴黎氣候協議,是“歷史性的一步”;4日的文藝晚會,名曲薈萃,中外文化交融,更令人難忘。
淡妝濃抹總相宜的西子湖是晚會的實景大舞台,晚會名為“最憶是杭州”,出自白居易的“江南憶”三首的第二首:“江南憶,最憶是杭州,山寺月中尋桂子,郡亭枕上看潮頭。何日更重遊!”杭州的湖光山色,如“蘇堤春曉”、“曲院風荷”、“平湖秋月”、“斷橋殘雪”、“三潭印月”等,吸引著人們一次次回訪重遊!這場美輪美奐的演出給外國領導人和嘉賓也留下了難忘的印象。
晚會總導演張藝謀這一年多來煞費苦心,他的座右銘是“創新無止境”,北京奧運、APEC等晚會的成功激勵他辦一個與眾不同的杭州晚會: 在皎月清輝的意境中,在紅勝火的荷花和綠如藍的湖水邊,中西交融的精采節目一 一紛呈。在“春江花月夜”的悠揚琵琶聲中,頭戴斗笠、身穿白衣綠裙少女在荷塘翩翩起舞,緊接著排排採茶女“採茶采得心花放,年年豐收龍井茶”。在清亮的笛聲中,梁山伯與祝英台的十八相送、戀戀不捨與白蛇、許仙的人妖之戀鑄就了千古傳說的美麗愛情,小提琴協奏曲《梁祝》與大屏幕上色彩繽紛的各色扇面相得益彰。高山流水覓知音的傳說 –- 琴師伯牙和樵夫鐘子期的故事 — 凸顯了“知音難覓,相知可貴”,隨著古箏和大提琴的和諧樂聲,在古老武術和太極的襯托下,傳來了清脆的童聲朗誦《詩經》:“我有嘉賓,鼓瑟吹笙”,表達了中國人希望跟各國人民相知相親的美好願望。
給我印象最深的是經典芭蕾舞“天鵝湖”,水中映出白天鵝的倒影,從一位舞者,變成兩位、四位、直至四十八位,舞姿整齊劃一,原來真人加上全息攝影,給人以如夢似幻的感覺,真是美的享受!舞者掂著腳尖在有水的舞台上旋轉、騰跳,真是難為她們了。鋼琴總不能放在水裡吧?還好,鋼琴家吳牧野是在一個類似竹排上,演奏法國印象派音樂人德彪西的“月光”。德彪西的音樂風格曾受中國音樂的影響,被譽為“曲中有畫,畫中有曲”,在杭州那晚皎潔晶瑩的月光下,欣賞那恬淡而優美的旋律,讓觀眾融入了清幽的境界。男高音和童聲合唱“我和我的祖國”別開生面,“我是一朵浪花”,“祖國是大海,永不乾枯”,是一種愛國情懷。女聲獨唱“難忘茉莉花”似乎貶牡丹、芍藥、梅蘭竹菊等,突出茉莉花的清香,也許因為外國人對“好一朵茉莉花”這首歌耳熟能詳吧?
晚會壓台戲是樂聖貝多芬的“歡樂頌”, 這是第九交響曲的終曲樂章,原本是德國詩人席勒的一首詩,當時已雙耳失聰 的貝多芬能寫出如此轟動世界的樂曲,真是奇蹟!貝多芬認為:自由、平等、博愛是歡樂的前提,“歡樂頌”體現了“億萬人民團結起來,大家相親又相愛”,這也是杭州峰會的主旨之一吧。在交響樂聲中,舞台上百餘人雙手撩動地上的水,竟然帶出了音樂噴泉,也許象徵“弄潮兒”接受挑戰?
噴薄而出的繽紛焰火把如詩似畫的晚會引向又一高潮……。“千橋之城”,像一條條彩色的紐帶,連接全球四面八方,但願各國人民在包容的環境裡創新、聯動、充滿活力!
文/白 梅

本版言論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報立場,歡迎讀者參與討論。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