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教训值得注意
作者:一目
中国和苏联在50年代末翻脸,从友好关系变成了对立关系。紧接着,苏联撤回了援助中国的大批专家,终止了经济合同,逼迫中国偿还债务,中苏关系走向全面决裂。中国那时还是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中的成员,苏联是老大哥,和老大哥闹翻了,外部的环境也就跟着萎缩了。国内那时刚刚从超英赶美的大跃进全民运动的闹剧中收场。随后,全国陷入了三年大饥荒,内部和外部环境双双走进了困境,苦日子如期降临。后来,发生了更为悲剧的文革,在那期间,中国和苏联爆发了边境战争。
中苏关系的修复发生在30年之后。那时邓小平主事。中国和美国已经建交。中国从封闭走向了开放。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在中国投资建厂开公司,从工业、农业、服务业、科技、教育、金融等行业全线进入了中国市场。意识形态之争被经济合作淡化。苏联援建的大批工业项目那些个曾经是当代中国工业基础的制造业被迅速地取代。中国改革开放40年,国民经济发生了巨变,人们的生活方式与毛泽东时代比较已经面目全非了。
40年取得这样的成就,离不开二个历史背景。一是中国和西方强国经济融合,中国接纳了西方发达国家,中国的经济也随之步入了发达的轨迹;二是由于中国历史的长期贫穷,人们对脱贫的渴求迎合了改革开放的环境,人们忙于闷头发财,急迫地要在一张白纸上勾画出自己的彩图。社会相对平和,和外部世界相处得也比较和睦。
40年过去了,对人的生命来说,时间不算短,然而,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来说,又非常暂短。中国的GDP虽然跃上了世界第二,但这并不能意味着中国已经成为了实实在在的世界强国。国家GDP总量大,并非国民整体富裕,也并非国家整体的面貌从旧貌全部换成了新颜。经济发展总会有高低周期,社会层面的发展更是一个相对缓慢的过程。中国与发达国家相比较,无论从整体的发展进程和百姓的富裕程度来说,差距还是相当之大。按照国际标准,中国的国民收入仍然处于低水平,绝大多数的国民收入还处在西方发达国家的贫困线以下。这是一个明显的常识。世界权威性的各种分类统计数据都指向一个基本事实,中国目前位于全球的中等发展程度。还没有到已经站在世界发展制高点那个份上。戒骄戒躁平平稳稳地再发展个几十年,那时再出头也不迟。虚胖不算胖,实胖才算数。那些个做法过急、想法过早、口声过激、情绪过火的方式对国家的持续发展和强大没有一星半点的好处。反而会把国家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给弄糟了。内外环境走向恶化,那就距离悲剧深渊没有几步之遥了。就像新冠病毒横扫过来,说来就来了,危害之惨烈,却让人猝不及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