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油价格缘何暴跌?
近期油价崩盘成为国际金融市场一大焦点,美油价格从76美元/桶水平开始在近两个月里跌去30%,到11月底一度触及49.4美元这逾一年以来的新低。相比于其他大宗商品走势,显然油价的崩盘是人为操控的结果。
如果从利益分析的角度去看这个问题,或许会更加明朗,第一个问题就是,油价暴跌且如果长期维持低迷,那么谁受益?或者说,只需要搞清楚对谁的杀伤力大即可。首当其冲受损的必然是资源国,如沙特,伊朗,俄罗斯…等能源输出国,能源出口是这些资源国财政收入最大来源。其次,是制造业大国,石油是工业的血液,油价长期低迷对应的是强通缩,这种强通缩会给制造业企业造成实质性冻伤,欧洲,中国,日本等制造业企业会严重受损,如果再加之美元升值,抽取流动性,那就会雪上加霜。2014–2015这两年油价从110美元一路狂跌至30下方,同步的是美元指数在80水平一路狂飙至100水平,这期间是中欧经济异常疲软的时候。此后随着中国支持俄罗斯出兵中东对美国的中东战略形成制衡后的两三年油价逐渐回升,中欧的经济得到改善。
如今美国再度向外强制输出通缩,很大的原因就是要击垮中欧经济。美国债务危机可能是未来全球再度爆发金融危机的导火索,2018年美国财政部发行国债1.34万亿美元,较去年增加一倍,但与此同时作为国债最大买家的美联储却在缩表,所以今年以来国债收益率不断上升,国债价格下跌,就是债市“无人问津”的最直观体现。而面对这种情形有且只有中欧这样的体量才能够帮美国债市输血,方能压低国债收益率,减小系统性风险。因此,在这种迫切态势下,那就要重创中欧的经济,并驱赶中欧资本出逃。
原油市场,在低油价+强美元战略以及民主党夺回众议院的背景下,再度的牛市上涨在时间窗口上就变得不可测,接下来50–49美元水平也不会是美国这轮战略打压的终点,可期的是,在面临持续的通缩环境下,在中东方向,中国俄罗斯欧洲必然将开启更广泛合作,欧盟已经开始准备石油欧元战略体系,俄罗斯继续主导叙利亚,只有在中东方向有所突破,油价才有可能录得趋势性回升,才能对石油美元体系形成遏制,缓解通缩造成经济冻伤。实际上俄罗斯,沙特已经在商谈减产事宜。只不过对于当下的沙特而言,王室受困于记者卡舒吉案的牵制,不大可能敢违背美国的战略。欧佩克会议短期可能影响价格,但对于趋势而言,是无法真正撼动的。所以,对于原油品种的趋势性投资,方向的考量上短中期仍是主打空头,这一轮美国对油价的打压,要成功制造极强通缩环境,不出意外美油价格后市还会继续被打压, 47–45美元是大概率,甚至不排除在极端的情况下跌破40美元的可能。而对于多头而言,还需要耐心等待,短期内别指望趋势反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