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爱德华王子县手工艺品作坊——品味神秘的阿拉伯历史和文化

在加籍黎巴嫩朋友Nahid  的指点下,我有幸参观了爱德华王子县(Prince  Edward  County)手工艺品制作作坊。Nahid是一位善良的女士,认识她是因为在先生单位参加一次庆祝圣诞晚餐上,从此她就成了我的朋友。Nahid有一双艺术的眼睛,爱好艺术、喜爱我的画作,但更喜爱艺术手工艺制品。因为有共同的爱好, 尽管她已离开原单位但仍然与朋友们保持联系,她喜欢甜点和咖啡,在爱德华王子县参观手工艺制品的路上我们一起享用了咖啡和甜点,同时也因为她的缘故使我品味了一段神秘的阿拉伯历史。

    黎巴嫩其实是一个历史非常悠久的国家,从地图上看黎巴嫩就像是一条贴着地中海东岸的小鱼。早在2000多年前,腓尼基人就生活在这片土地上,腓尼基人是第一个环非洲航行的民族,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套字母文字——拉丁字母。直到现在拉丁字母仍然用于某些药物名称。黎巴嫩过去也盛产香柏,这些参天巨树都是邻国的重要建筑材料,黎巴嫩国旗上还有香柏树标记。后来,古罗马占领了黎巴嫩,花300年时间修建了举世闻名的巴尔贝克神庙,该神庙是世界上保存最为完整的最大的罗马古建筑之一。由于黎巴嫩扼守亚非欧战略要道,也是中东最开放的国家,所以黎巴嫩被称为东西方文化相遇的地方。在这里大多数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会说阿拉伯语、法语和英语三种语言。

     在我小时候的印象中关于阿拉伯国家的传奇故事也就是阿里巴巴骑着毛驴、芝麻芝麻快开门的寻宝故事,长大以后就再也没有学习过有关黎巴嫩有趣的历史和人文常识。黎巴嫩属热带地中海型气侯,绝大多数是阿拉伯人,还有亚美尼亚人、土耳其人、希腊人等。阿拉伯语为国语,通用法语和英语。居民约54%信奉伊斯兰教,46%信奉基督教。上世纪60年代,黎巴嫩首都贝鲁特被称作中东的巴黎,可惜基督徒和穆斯林之间的内战几乎让它成为废墟。1971年11月9日,黎巴嫩与中国建交。

     在朋友Nahid指点下参观了当地的博物馆和各种各样的手工艺制作坊,加拿大的多元文化和加拿大人的艺术才华又一次得到了验证。加拿大的手工艺品制作方法非常独特充满诗意和想象,这儿有专门的陶艺、玻璃、铁制艺术品制作坊,你可以亲眼看到艺人制作手工艺品的制作全过程,也可以有各种各样手工艺品挑选作为馈赠朋友的礼物。爱德华王子县是安大略省有名的葡萄酒庄集中点,也是艺术画廊和手工艺作坊聚集的区域,所以夏季来这儿参观及购买艺术品的顾客络绎不绝,同时还可以一路品尝酒庄特色葡萄酒。

   这里的艺术制品想象独特,有模仿搪瓷的陶器艺术杯、动物玩具型挂钟、花瓣形咖啡台、彩色玻璃被制成各种形状器皿、水龙头制成了挂衣购。也有被打磨、抛光得十分漂亮的贝壳类艺术品初看不相信是真,可仔细看原来是一种生长在热带海洋中的真正贝壳。记得去年在蒙特利尔看到过一场特殊的立体艺术展,在展览现场有颠倒的自由女神像、水火相容的立体水斗和点燃的火焰、两门口对口的立体大炮组成拱门型彩桥,关于北美人的想象力真是让人惊叹!因为知道先生爱钓鱼,Nahid特地带我到当地河滩看游客钓鱼,其实这儿只有小鱼,就是钓到了小鱼,加拿大人也会放鱼归水,如果逮住大鱼这儿有餐厅可为你当场烹煮。

    由于民族和文化历史传统背景的不同, 我十分好奇阿拉伯民族食物的烹调方法。Nahid告诉我其实黎巴嫩的食物有点象印度食物的烹调方法,但是没有印度食物这样的辛辣味,黎巴嫩食物更像是希腊食物的烹煮方法。关于希腊食物与北美食物有什么不同,Nahid告诉我其实食物运用相同方法烧烤、烹调,就是调料不同,所以味道也有一点不同,当然对我这样的中国人来说几乎分不出来。Nahid还告诉我黎巴嫩的药物也有点象中国的中药材运用比较自然的植物和食物组成药材,她的母亲就能够区分出加拿大土壤下成长出来的不同的新鲜药材。

     在朋友Nahid的建议下我们在Slickers冰淇淋店共同品尝了一款家庭手工制作冰淇淋。这种款式的家庭手工冰淇淋也制作得十分神奇,使用一种黑色的小颗粒烧烤碳粉嵌入冰淇淋中做成的,所以味道就有十分浓重的炭香味。这次参观爱德华王子县手工艺作坊Nahid最大的收获是Green  Gamble  艺术品商店买下了一个长方形经纬组合艺术镜框,Nahid告诉我她的女儿已经成婚不久就要有新的家庭成员照片放在镜框里。同时,我们也参观了爱德华王子县英伦博物馆,博物馆中成立着该县最早的食品罐头作坊操作工具及各种大小旧式罐头及包装纸、包装箱。博物馆中的一张旧教会女子中学的老照片使我想起了《简爱》的故事及我上海的母校——上海市第三女子中学解放前也是这样的一座教会学校。

     分手前我邀请Nahid和她的家人有机会参观中国和上海,Nahid也热情邀请我和我先生下次去她家享受烧烤并亲手为我做出黎巴嫩食物晚餐,同时也参观她家经营的农庄奶牛场和加拿大农村风光。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