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稀之后的筹划

小孟理财

经常收到老人家的来信,询问如何筹划自己的退休生活,这些读者中有些有不少的RRSP、有公司发的退休金、有自己的房子、有些人有股票或者基金分红收入等等,大家在有能力赚钱的时候辛辛苦苦,攒了不少身家,不过到老了才发现,光会低头赚钱是不够的,当抬起头来开始享受时,很多钱却在太阳下“蒸发”了。

如何能够降低每月的纳税收入,保留更多的资产给自己?如何能够让更多的遗产免税地转给孩子?这是古稀之后的老人们更加关心的问题。

第一步:列明收入清单

就像要报税一样,请您将自己的年收入一样一样地列出来。如果年过70,您的收入中可能会包括这些内容吧:

公司发的退休金

RRIF必须提取部分

老人金(OAS)

老人金补助金(GIS)

加拿大养老金(CPP)

房租收入

股息收入

基金分红收入

银行存款利息

除了这些,有些人可能还有配偶福利、债券利息等等。将您的收入记录都放到一本夹子里怎么样?如果有收入证明就放收入证明,如果没有就自己手写一份收入证明,再写上来源、频率、总收入等等。

如果不列出来,您可能没有想到自己居然有这么多的收入来源。虽然每一部分只有一点点,但是加起来的数字恐怕还挺多的,足够支付您的退休生活了,这些都是年轻的时候打拼的结果。

第二步:这些收入都如何上税?

不同的收入来源,需要纳税的方法是不一样的,所以我们要一一搞清楚。

首先,RRIF的提取(如果在71岁以前,可能是RRSP的提取)、老人金及养老金(无论是公司的还是政府的)都是按照工资收入来纳税的,也就是说100%计入应纳税所得额。您获得的这些收入就跟您当初上班获得的工资一样,都是需要纳税的。

这其中最重要的是RRIF的收入,因为在71岁以后,它的提取是强制性的。RRIF是RRSP的延续,政府规定RRSP的帐户必须在71岁当年关闭,所有余额转入RRIF帐号。在持有RRSP账户时,您的提取是自愿的,您可以在任何年纪提取,不论是65岁退休之后,还是在退休之前。只不过所有的提取都跟工资收入一样,需要纳税。

有些人因为收入很好,一直都在拖延RRSP的领取,甚至一直到71岁都还从来没有领取过。因为工资高的缘故,在RRSP当中很有可能累积了很高的资金量。一旦转入RRIF之后,就不是完全自愿式的领取了,政府有一个至少的领取比例。

老人金补助金也就是GIS是免税的,但是它对收入的要求非常严格,它发放的目的是给低收入的退休老人以补助,因此如果您有几万块的退休收入,这个补助还是不要想了吧。

房租收入同样是100%算入收入纳税,不过您还可以通过申报房屋的费用来降低这项收入。比如房子的贷款利息、地税、维修费用、管理费用、水电费用、上网费用等等。不论您的房屋费用如何高,房屋收入都不会被抵减为负数,换句话说,它不可能用来减少其它的收入。

股息收入要看股息的来源,国内的还是国外的,纳税的方法可能会有所不同。简单来说,可能会有70%左右要计算入应纳税收入。

基金的分红有很多种。如果来自于债券的利息收入,那么100%算做收入;如果来自于股票的分红,那么70%左右算做收入;如果是资本利得,也就是说基金公司买卖股票而获得的收入,那么50%算做收;如果是返还本金式分红,那么当年免税。但返还本金式分红起到的是延税的作用,因为在本金返还完之后,未来的分红还是要纳税的。

基金分红的纳税,您不必自己计算,基金公司在年底的报税清单中会将各种类型的分红收入列明,您只要照着号码填入报税表格中就可以了。

银行存款的利息100%算做应纳税收入。

第三步:使用保险

很多人说,我要写遗嘱。是的,遗嘱您的确要准备,但是您不能再遗嘱里写上:我的财产通通不纳税,都留给我的孩子们。您就算写了也不生效啊。

保险是目前为止最有效的财产转移方法之一。就算您已经年过70,投保的费用也绝对小于保额。不论是用50万换100万也好,或者是用70万换100万也好,都能为您节省不少钱。

其实最好的方法当然是在进入退休之前就来筹划现在的一切,规划好什么时候开始提取RRSP,尽早地购买保险,而不是等到70之后一切都很难再改变的时候再来考虑这些问题,使用有限的解决方法。不过那些处在最适合筹划年龄的人却最讨厌筹划未来,您当年是不是也是这样呢?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