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會叫的多倫多政府拿什麼向市民交待

文德

多倫多市政府4月12日放出消息說市中心地鐵緩解線規劃又有變,要重新改變為以地鐵2號線Danforth/Carlaw為起點,沿Carlaw Ave南行然後沿 Eastern Ave 轉向西行,再與1號線的 Queen 站連接。市長莊德利因此希望省府伸出援手,幫助解決$68億預算開支,其中就包括地鐵緩解線的相關費用。相信這又讓看著這條地鐵緩解線規劃了幾十年、又改來改去改了N次的的多倫多吃瓜市民搖頭甚至該憤怒了!

本來“關係國計民生” 和城市“百年大計” 的地鐵工程,應該是慎之又慎。從項目可行性研究論證、規劃設計、審批立項、籌款投資到工程建設,中間牽涉人力物力財力浩大、耗費時間很長,本來就不能靠“拍腦袋” 辦事。但在多倫多甚至加拿大偏偏就有這等朝過夕改、將工程不當囬亊的怪亊發生,甚至讓人麻木到了“見慣不怪” 的地步。當中,首先反映了多倫多市政府官僚主義嚴重,工程決策沒有真正做到科學化,完全是按“長官意志” 、靠“拍腦袋” 作決定,因而工程方案改過來改過去後虛耗不断發生;其次是現行加拿大的民主制度存在嚴重缺陷。表面上,搞不搞士嘉堡地鐵延長線和市中心緩解線,政府在不斷“聽取民意” ,議員爭吵不停,毎個市長上任就各搞一套,最終結果是人所共知的“只聽樓梯響,不見人下來” 或“只聞雷聲,不見下雨”。 這裡應該清醒的是,地鐵工程涉及巨量的地質、規劃、建築、電氣、通訊、運輸專業知識,而居民考慮的只是自己的出行方便程度和使用成本,因而其“民意” 最多只能作參考值,但常常卻被政客作為工具去操弄市政工程決策,並成為市長競選的一張“牌” ,其結果是阻礙了城市的健康發展;三是反映出多倫多市政府和政客並非真心實意地“以民為本” ,只會打口水仗,恣意虛耗時間、浪費納稅人金錢。因為毎一個建設方案設計都需要時間和金錢,毎一次更改就意味著一次浪費,據報安省政府去年就為地鐵緩解線的規劃與設計及前期工作撥款$1.5億,看來這筆錢是“打水瓢” 無疑,而這緩解線的建設資金迄今為止就更是尚無著落了。引頸長朌的多倫多市民看到的是,年年被加稅加費去“建地鐵” ,又聽著政府年年叫“缺錢” ;幾十年過去了,錢也花不少了,就不見新建了幾公里地鐵。錢去哪了?看來還是“打水瓢” !

筆者早年參與了廣州首條地鐵的可行性研究,去年回去時還受邀參觀了全市地鐵成果,令人震撼不少: 20年過去,廣州已開通6條地鐵線,今年內再開通3條地鐵線,而且正以毎年20多公里的速度在建地鐵線、城際輕鐵線,構築成四通八達的城市軌道交通網。而叫了幾十年的多倫多,又拿什麼出來向市民交待呢?

面對中國經濟崛起、城市建設一日千里,見過有網民開玩笑說:應該讓中國人來管理多倫多,由中國公司來招標建設加拿大的地鐵高鐵。想想這還是有道理的!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