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國需要有利益同享有困難同當
陳 國 治
日前,G20峰會在德國漢堡落下帷幕。無論G7還是G20,都是國際上的重大峰會,標誌著未來國際走向。今年的G20峰會有沒有什麼特別的大事?當然有,年年都有,今年特別多。多了相互下棋、佈局、設陷阱,不知誰是好人,那個是壞蛋!G20非常重要,因為它代表了全球64%的人口,全球經濟總量的80%以及全球碳排放的82%,對全球經濟和民生的影響重中之重。今年G20峰會的主題是「塑造聯動世界」,但引人注目的是自從美國去年選舉之後,國際舞台上出現了不同的發展出路。有的國家傾向於賣軍火去創造就業,自己顧自己,有的國家努力去富強,有的自以為一定會富強,有的國家重振富強,有的還魂又想再來,有的國家要退群,回鄉歸故里。當然,亦有不小國家隨波逐流,找機會而後動…….
有媒體評論說這次G20峰會形成了G19+1的格局,說得對嗎?20國集團如果各自傾軋,不停地對抗,武力愈演愈烈,將來的後果有可能比七國之亂還要嚴重。因此要知道,這麼多國家走在一起,總是具有很多挑戰性。今年的G20,好像一個大棋盤,各國你估我、我估你。相互結盟,建立小圈子,打造山頭主義,已經顯出雛形。
進一步說,德國是本屆峰會的主辦國,也是歐洲經濟和政治的領軍之一。隨著英國離開歐盟,德國在歐洲和整個世界上的作用在上升。在經濟上,德國的GDP在歐洲名列第一,並且發展強勁穩健。德國經濟還有其獨到之處,外向型經濟占很大一部分,是世界第三大貿易國,僅次於中國和美國,進出口總量比較平衡,很多國家做不到。德國的品牌全世界聞名,汽車如奔馳、寶馬、保時捷、大眾、奧迪等在全世界暢銷,這麼多年經久不衰。德國工程技術首屈一指,目前啟動「工業4.0」計劃,始終瞄準製造業的發展方向。在人才和產業隊伍方面,德國具競爭力。為了促進安省與德國的經貿聯繫,我先後兩次訪問德國,到訪過多個地方。發覚德國非常注重教育,有一個獨特的系統。它的雙軌制教育既培養創新型人才,又培育出眾多技能熟練的產業員工,德國人的誠信、精益求精和敬業精神,德國企業做生意的精神,值得學習。在社會包容、人文方面,德國也令人注目。2009年金融海嘯之後,默克爾總理起到決定性作用,參與了歐元拯救傘計劃,以斬釘截鐵的危機經理人為歐洲經濟帶來穩定。難民危機,德國接收最多難民,達100萬,讓全世界震驚。無論你是贊成也好,反對也好,德國人路線明確,排除萬難,堅信「我們能做到」,也值得學習。
默克爾自己強調德國《基本法》第一段第一行:「人的尊嚴不可侵犯,尊重和維護它是所有國家機器的職責」。「融入」、「多樣性」和「環保」、「守時」一樣,都是這個國家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德國人展現歐洲的理性和良心,也許和二戰歷史的洗滌有關。納粹德國在二戰期間迫害了數百萬猶太人。戰後,德國對歷史的錯誤體現了深刻的懺悔,1970年德國總理勃蘭特在猶太人紀念碑前下跪默哀;在首都柏林,一大片土地上建立了高低不平的紀念碑群,與其緊鄰的是象徵統一的勃蘭登堡門和國會大廈,時刻提醒德國議員以往的沉痛歷史,為歷史做出沉痛的道歉。德國這樣的懺悔表現,與二戰期間曾經造成南京大屠殺慘案和慰安婦等慘劇的日本的意識形態,形成鮮明對比。
地球一體化,是大勢所趨,各國領袖需要協調合作,營造可持續的經濟發展,有利益同享,有困難同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