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祥胡同五號(43)

马路上。星期天。白天。

冬天,西北风呼呼地刮着。黑东良猫着腰骑自行车的身影,他是在忙着联络京城老字号的同行们,动员他们重新开业,弘扬地方上的传统饮食文化。

胡同里。傍晚。

夏天,白天的暑气仍未散去,晒了一整天的柏油路面散发着灼人的热浪。黑东良骑车串联老字号的掌门人出来开业,丰富和方便市民和游客就餐的需求。

他走东家串西家,不辞辛苦和劳累,但屡屡都吃闭门羹。因为人们有顾虑,怕政策有变,又因为人们都让运动给折腾怕了。

“爆肚黑”饭馆。夜晚。

好在黑东良并不气馁,时不时的就请那些过去的旧友同行们到他的小店里来坐坐,喝喝茶,聊聊天。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他的带动下,其它的老字号小吃也相继重新开业。

“独一处”烧麦馆。

像“都一处”烧麦馆,烧麦形如石榴,洁白晶莹,皮薄只有一毫米厚,十分讲究;

“小肠陈”卤煮火烧餐馆。

“小肠陈”卤煮火烧,用井字刀法切火烧,豆腐切成三角形,将小肠、肺头剁成小块,浇上老汤,加上蒜泥,一口汤汁充足的火烧,一口酥软爽滑的小肠,非常诱人胃口;

还有“天兴居”炒肝,“白水羊头马”,“豆汁黄”,“茶汤李”,“门钉李”等等。让北京人又找回了过去的生活乐趣,同时为本市发展旅游事业在饮食资源这一块儿提供了竞争平台上的优势保证。

这时的黑东良才终于开心地笑着。

爆肚因其焯水速度快而闻名,讲究的就是个火候,再搭配上火烧和小酒,加上黑家自己祖辈传下来的专门秘制的15种调料混配在一起的蘸料,让本来就很松脆的肚丝更加的鲜美,吃起来别有一番滋味。

黑家秉承传统,善待四方,广传善缘。他有自己的经营之道,他老家在外地农村大厂,是个大家族,所以,他的小店里所用的伙计都是从家族里挑选出来的,个个朴实、亲和,服务好是出了名的。为此,他从不雇用城里人。因为北京人矫情,高不成低不就的,根本看不上服务员这个行当。

“爆肚黑”餐馆分店。

这一天,他家的第一家分店在离老店不远的胡同里开业。老字号的特点就是专找不显眼的地方,靠的就是地道的特色、信誉和服务,有硬功夫。

黑小强找了个媳妇,这个媳妇是他的父母千挑万选才定下来的。因为黑家有条不成文的家规,就是家传手艺传女不传男,这个女当然是媳妇,而不是女儿,因为女儿迟早要出嫁,一旦出了嫁那自然就是别人家的人啦,而只有儿媳妇才是永远的黑家人。黑家是回族,对儿子什么都可以由着他们的性子来,甚至可以允许犯法,但唯独在找媳妇的问题上必须得要有父母做主,主要由是母亲来定。马秀珍是个颇能干和识人的女人,她在家乡大厂来的员工中经过长时间的考察和对她们的历练,终于选定了大儿媳妇王金花。

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女人呢?值得让婆婆马秀珍对她如此的欣赏和信任?王金花比黑小强的岁数还要大三岁,身体结实,长的并不好看,个头不高但却透着精明和干练,更主要的是对夫家的忠诚,有主见,认准的事情就要坚持做下去,而且不受外界诱惑和干扰。

黑小强对父母给他定的媳妇不同意也不反对,他好像对什么都看透了似的。

黑家热热闹闹地为黑小强和王金花举行了婚礼,给足了这个媳妇兼未来掌家人的面子。

那时的小汽车很少,由于他们有使馆客人和众多朋友的关系,竟一下子从外国驻华使馆中借来了不少的高级小轿车,一时风光之极。载着新郎新娘的迎亲车队穿大街走小巷,走在宽敞的长安街上,甚至在天安门广场绕行了三圈儿,最后才回到婚礼现场。婚礼轰动了当时,成为了坊间茶余饭后的谈资,并且持续了好长一段时间。王金花感到了真正的幸福和风光,因为黑家给足了她面子,真是集万般荣宠于一身了。

对于黑小强结婚的事实,郭潇潇并不介意,在人们面前表现出了超乎常人的宽宏大量。从此不再考虑个人的婚事,她用自己的努力考上了中国人民大学攻读新闻专业,毕业后进入一家中央级媒体单位做了记者。

她采访挖掘连续报道了北京的系列老字号们,整理并编辑成书出版发行,造成轰动。她自然也没有离开过黑小强的视线,他也在默默地关注着郭潇潇。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