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遊安大略倫敦:亮眼的名字,陌生的城市

倫敦是世界上最負盛名的城市之一。一說起它,人們毫不遲疑地會聯想起英國。其實,地球上還有許多不為人熟知的倫敦。不過,它們即便扯虎皮拉大旗,名字亮瞎眼,也依舊無法一鳴驚人。安大略的倫敦就是其一。如果多倫多人說要去安大略倫敦度假,而且不加上地理限制詞,聽者也往往會誤解為英倫呢。

雖說人們只知安大略倫敦之名,不知其實,但還是值得尋訪,至少“森林之城”的別稱就夠吸引力。1793年,上加拿大首任總督John Graves Simcoe欲把首都遷離緊靠美國,深受侵略威脅的湖上尼亞加拉時,曾四處尋覓合適之地。當策馬到此時,他為這片茫茫森林所動,欲在此蠻荒之地建立殖民地首府,並連名字都選好了,就是霸氣的“London倫敦”。可惜這美好的設想被統領整個加拿大殖民地的英國北美總督Dorchester一言否決:這密無人蹤的森林只能坐熱氣球去。可謂成也森林,敗也森林。就是如今,整個倫敦的森林覆蓋率依舊高達70%。

說起英國倫敦,不得不提的是Thames泰晤士河。安大略倫敦也有,也是由Simcoe當年命名。不過,這條河沒有石砌的駁岸,也就少了匠氣俗氣。河不是很寬,兩岸是屏風似的密密綠樹,或者綠草如茵的河灘。此間深水靜流,雲投波心,滿是寧靜,祥和,美麗,野趣。倫敦位於兩條泰晤士河的匯合處。城市最著名的景點西安大略大學坐落在北泰晤士河畔。河上的石拱橋猶如校園大門,走過它,就走進了校園。校園格調統一,以砂岩石建築為主,輔以大草坪和穿天大樹,很漂亮。走走聊聊有專文“西安大略大學印象”記之。

漫步街頭,似乎說不出城市有什麼太特別,和加拿大的普通市鎮沒有二致。然而,這座四十萬人口的城市又給人以特別的感受:寧靜,但不讓人寂寞;市中心繁華卻不喧鬧;溫馨,不拒人於千里之外;沒有讓人壓抑喘不過氣的高樓,不是那麼奢華的藝術氣息……讓人想到它一定是適合居住的地方。維多利亞公園作為綠肺,位於城市中心,是漫步閒逛的好去處。附近的戰爭紀念碑和金屬雕塑“People and The City”給走走聊聊留下了很深的記憶。

街頭也矗立著許多宏大的建築,許多都有上百年的歷史。比如:文藝復興式樣教堂Metropolitan United Church(1895),古堡式紅磚軍械庫(1905),倫敦壽險大樓(1927),落成於1971年的市政廳。這些建築與倫敦的城市規模貌似有些不匹配,但又是有歷史淵源的。雖說Simcoe定都倫敦未成,但是稍後就有歐洲白人前來定居。1801年至1804年之間,Peter Hagerman成為最先定居於此的歐洲裔人。此前,這裡一直是多個土著部落的棲息地。考古研究發現土著在此至少生活了1萬年。隨著白人定居者越來越多,倫敦在1826年正式設立為行政村。Thomas Talbot上校則被任命為該地區的首席殖民官。自此,它也開始成為多倫多以西廣大區域的行政中心,逐年建造了許多氣派漂亮的公共建築。

走走聊聊在首訪倫敦時還專程參觀了Banting拜庭故居。拜庭是醫生和教授,為胰島素的發現者,加拿大第一個諾貝爾獎得主。胰島素的發現,不僅是生物醫學史的重大事件,而且也廣泛造福於人類,所以他是加拿大和世界的英雄。在倫敦期間,拜庭一邊開診所,懸壺濟世,一邊在西安大略大學進修整形外科,並作生理學助教。在為教授準備上課講義之時,他對糖尿病發生了興趣。1920年7月31日凌晨2點,正是在這間屋裡,拜庭靈光一現,腦海裡誕生了如何提取胰島素的思路。因此,拜庭故居被稱為胰島素的誕生地,也被認定為聯邦歷史紀念地。故居是一棟普通的獨立屋,位於安靜的居民區街角。樓前有拜庭青銅立像,由英國王太后於1989年7月7日親臨揭幕。園子裡還有為全世界糖尿病人點燃的火苗“Flame of Hope”,將一直燃燒至糖尿病可以完全治癒。也許,它也會燃起你遊覽倫敦的興趣之火。

image033

image031

image029

image027

image025

image023

image021

image019

image017

image015

image013

image011

image009

image007

image005

image001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