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人執政過渡統一

本报专栏作者:龐林

聯合國公布2014年全球國民素質排行,日本第1名,加拿大第6,中國167;日本已連續卅幾年排名世界第1,中國幾十年來都是160名之後,甚至2006、2009年曾經倒數第2,文化古國子孫應該臉紅。華人待人接物、處世觀念、政治態度、道德修養,需要改進的地方,可以說看到的全要改。看看前年九一八大陸城市串聯向日廠暴動、放火,很丟臉的,愛國不是這樣子。日人可惡,那是上一代。
資料說,中、日小學教育差距50年,中等70年,高等90年,中、日國民素質相差50-80多年,師資水平相差90多年。中國教育教的,都是功利主義,都是無所不用其極貶低對手。加入執政黨只是為成就功名貪污方便,現在肅貪用刀砍,但狂風暴雨,春風吹又生;問題在制度及國民素質,這是躁進革命帶來的後遺症,禍首是革命偉人,不革命,不會如此難看,排167名就是證據。

政客只為任期奮鬥,政治家為下一代奮鬥,由各種表現來看,臺灣的政治家面臨絕版,馬英九曾經想努力,但不夠圓滑,鬥不過島民民粹;李登輝曾有部份表現屬政治家之格,可惜退休後仍喜歡鬥,興風作浪居多。大陸將會有政治家,但不論硬體多棒,必須國民素質徹底翻修,素質評價如此難看,國家領導人任何努力也是不夠格的。

臺素質有些很優異

臺灣是五千年來華人民主制度治領的惟一地區,許多成就值得炫耀。台灣是資本與共產優劣比較觀察的最前線,是東西文化都能發亮的地區,是亞洲落後轉折文明最先行動區域。臺灣是中華文化惟一未曾被破壞的地方,正確的中華文化傳統,臺灣努力保持著,而且還做示範,例如祭孔,臺灣不曾中斷,例如美麗傳代文字,一直認識正體。臺灣最偉大的觀念是務實,願意辛勤工作換財富,反對鬥爭分產不勞而獲。臺灣鄉下四合院有例如穎川堂、隴西堂,無論房子多舊,都保存著祖先堂號,過年時,住得再遠,除夕都會回老家守夜。在臺灣,你會發現,包容宗教到不可思議,宴會廳一桌十位佳賓,回、佛、道、喇嘛、印度、基督、天主、摩門、無神論都可以同桌吃飯,不會為教派吵架,在世界是很特別的民族,這需要有足夠見識以及包容修養。寫這些小事要說的是,臺灣是培養優秀人格的山明水秀寶島,如果用臺灣的官員去大陸交流現代公民責任,會更有能力調整陸胞素質。

許多陸胞讚美臺北捷運讓座修養、公共場合自動排隊,臺北街頭乾淨整潔、丟掉東西送回,最好的農村印象是人情味。這些都是島民素質優點。陸胞當然也有值得讚譽的特質,但對公共環境不維持,對是非分辨用立場辯駁,很不好,例如談抗爭,何謂正道治國?根本弄不清楚。不過,兩岸都曾躁進民主,步調超越理性,都曾做過換自己當政也不容許存在的事;如果都能己所不予,勿施於人,那就是國民值得驕傲的素質。

島民禮儀比左岸進步,官員親切服務態度是陳水扁市長時代建立的,其貪污是值得批評,但此處是談臺灣大街小巷普遍的入流表現,尤其是市民洽辦事務,請坐奉茶,官員做到公僕標準。之後捷運讓座禮節、排隊守規矩,馬市長、郝市長、全省老師都很用心教育,在各種表現,各級老師功不可沒。這些努力,讓開放後來臺的陸胞感受到溫暖與人情味,這些都是優秀的國民素質。如果大陸願意與改善國民素質有經驗的臺灣官員、教師交流,用臺灣老方法可以有效改善。如果未違反兩岸現行條例,透過相關單位推荐,禮聘找這方面有經驗的,去大陸巡迴座談會交流談過去經驗,效果應該不錯。

應該交給商人機會

但,臺灣有許多奶嘴公務員,從出生到擔任公務員,沒有一天社會求職工作經驗,其一生不曾為五斗米彎腰;有嚴長壽說,馬總統若能多歷練十年、接觸底層、瞭解底層,不靠關係,增加歷練,被老闆多開除幾次,今年就不會是如此了;一回台灣就當總統英文秘書,人生太順了。這種例子,戒嚴時期無庸大驚小怪,有其利害考量背景。解嚴後,遺留的問題是奶嘴領導;所謂奶嘴,問題在沒有足夠歷世經驗以及遇到問題思維太淺。

奶嘴公務員這個名詞或許不適用於陸方,畢竟在大陸大風大浪千錘百鍊歷歷可見,能夠爬上頂尖,一定有其奮鬥史。今天在大陸,許多貪贓枉法之次代過度囂張,紙醉金迷,毫無節制紛紛被射箭落馬,其問題是見識淺薄炫耀財富,有些現象是歷史形成,前任領導雖有責任,但這也在說明,胡前主席有任命之原則,既然任命,即讓你放手去幹,若大家自愛,是賢明領導;唯遇到拿到權力卻只為自己理財奮鬥就毫無辦法。此問題本質是,中國官場,近墨者黑,近朱者赤,學習極快;國情問題弊端應設計糾舉或彈劾辦法。

反腐不妥協只是治標,實施高稅率搞好老人照養才是治本。西方常有媒體評分東南亞官吏汙名列等級,實際上基礎不相等,毫無意義。西方退休制度足以安享天年,年輕時必須不犯法才能保障工作權及退休生活保障,這種情況使人會珍惜工作;也就是說,檢討防止貪汙腐敗之前提是,退休後生活要有保障,公務員待遇若足夠滿足住的品質,醫療健全,自然就較不敢貪贓枉法。

美國的法官是由律師、法學教授申請轉任,有些州,法官是由夠資格者競選,當地投票產生,沒有奶嘴法官問題。臺灣新產生法官,1998到2013年,律師轉任法官只96人,轉任檢察官5人,新任法官多是應屆畢業生,有25歲法官,除了讀書,沒有社會經驗,以致發生過女法官審理婚外偷情案子,審問後命將喇叭呈堂,鬧出笑話。沒做愛經驗就不能判案?當然不是如此解釋,但不知道男人性本能,不瞭解性衝動原因,擔任審理這種刑案,並不適當。臺灣政府為了增加法律系畢業生擔任法官、檢察官者增加審判成熟度,除了考基礎法學、須有社會經驗工作二至三年,才能申請遴選,已經開始實施,可以減少奶嘴法官問題。所謂奶嘴法官,其實與銜金湯匙長大沒什麼不同,只是讀書背誦能力高一些罷了,上一代有國民黨這種情形當官,當然問題大,商人才會思索實際核心問題。

官員沒有鄉下生活經驗,都是大城市就學及就職,如果有一套辦法,例如大學分南北兩分校,提供宿舍,南北各住兩年,普遍實施後,可以減少南綠、北藍問題。另外,官員沒有民間求職挫敗經驗,會知道民眾辛苦奔波心聲嗎?擔任特任官員,要有某時間民間資歷較好;像李登輝、連戰、馬英九、宋楚瑜,都算貴族主政,這種貴族,都是不懂得低頭妥協,太平時期沒問題,促統問題,則毫無彈性,意識形態用死硬原則處理,只有我對,善鬥,困難不會突破。

政黨都是為反對而活著,商人則只為利益活著,會談價、索價、要價,臺灣若有意願突破走統,應該給商人例如王雪紅或郭台銘主政,島民利益會索得更多。促統過渡期不必一定政黨,看臺北市可看到阿哲才當政,馬上進入狀況,無黨並不損其威風。臺灣政黨習慣互相抵制,統獨大事交給黨性第一的總統處理不會爭得到島民利益的。臺北市長選舉說明臺灣政治主流是三分天下,靠獨派綠黨突破困境機會不大,交藍黨,黨性嘴巴硬,不可能談成。臺灣若來經濟風暴,靠商人解決比靠政客有把握。

統獨應該用子孫宏觀及北京檢討歷史的誠意決定方向。如果立法院通過可促統協商,交給沒有政治意識形態,只會斤斤計較的商人郭台銘或王雪紅,甚至柯文哲來突破促統,趁此機會,兩大黨組聯合政府合作,但用臺北市長選戰無黨籍模式,商人出來選下任總統,符合柯的公民主義,當選後大象氣魄主導促統,無黨籍不會談國共仇恨,可以增加與大陸協商時誠意效果,藉此多勒索臺灣的利益;以柯文哲的狠勁,參加臺灣總統或副總統選戰,柯就先註明,當選後要主導兩岸協商促統,簡單幾個歷史大道理透過他說出來,肯定讓左岸佩服,甚至可能趴地求饒(這是以最近柯的表現比喻.請陸胞勿介意),不得不接受條件,屆時會很有趣;而且這種藍綠合作有助於將來兩岸統一後,換泛臺灣黨團在競選大總統的搭擋組合預習(此說法依據,請參閱系列18),商人比政黨條件更好,耳目一新,贏的機會更大。

不過這說法只是臺灣促統過渡時期,將來龐大中國仍是須要政黨政治的,這裡說的是協商及促統過渡期,過程臺灣應先兩黨合作,為了避免是綠掛帥?還是藍主帥?有爭執;因此建議由商人以無黨籍技術性取得執政,只是過渡期。政黨重視黨性,只善於意識形態惡鬥,而商人只講究利益現實,當會為島民爭取利益(例如過渡期中央閣員、外交人員比例),減少不必要的意識形態黨爭才能有進展,當然各黨派也要參與提供意見,如果泛臺灣精誠合作,延伸效果甚至可能會讓島民有機會選上新中國大總統在北京主政,這是政治上棄小(獨)博大(兩岸領導人) 達到邊際效應最大,是最高指導原則;科西嘉島民拿破崙放棄獨立,才有機會取得法國統治權,都是相同要領。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