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谈春节大拜 年

作者:张  名  艾(供稿)

春节“拜年”是知书达理中国人的传统习俗,是中华优良传统文化中的点睛之笔。“金鸡报喜讯,戌狗传吉祥”,中国人通过拜年,共同祝愿新的一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身体健康、万事如意,喜庆而又温馨。

年(元旦、春节)这一民俗节日是从夏代开端的,到了西汉才正式固定下来,到唐宋时代,拜年被官方确定为中华民族的首要礼节,不会拜年被贬称“不懂规矩”、“无良俗子”。古人教育孩子“知礼、习礼、行礼”首先从拜年做起。古往今来,上至帝王将相,下至平民百姓都会通过拜年这一特殊交际方式,表达相互间的祝贺与祝福,以利于增进友谊和联络感情,展示各自的素质修养。每逢春节,外国许多政要也会不失时机向中国领导人和公民发来“新春祝词”,向中国人拜年,使中国人感受到国际大家庭的温暖。

元欧阳玄《渔家傲》词:“绣榖雕鞍来往闹,闲驰骤,拜年直过烧灯后。”认为从初一到十五是拜年最佳时段。明刘侗、于奕正《帝京景物略·春场》写道:“正月元旦,夙兴盥漱,啖黍糕,曰年年糕,家长少毕拜,婣女投笺互拜,曰拜年也。”可见,拜年的民间习俗出现后,人们的重视程度、拜年的顺序、拜年习俗内容已约定俗成。

传说远古时代有一种怪兽,头顶长独角,口似血盆,人们叫它“年”,每逢除夕晚上,“年”跑入村庄掠食噬人。人们只好备些肉食放在门外,然后把大门关上,躲在家里,直到初一早上,“年”饱食而去,人们才开门相见,作揖道喜,互相祝贺“阖家平安、吉祥”。传说“拜年”由此而来。

有一年,“年”又进村了,人们发现它怕红色和声响。于是,当“年”到来之前,人们在门上挂门神、贴红对联,挂红灯笼,燃放空心竹子做的炮仗,“年”被吓跑了。于是,贴门神对联、挂灯笼、放鞭炮的春节习俗流传开来。

古时“拜年”固有含义是为长辈拜贺新年,叩头行礼。随着时代的发展,拜年习俗与时俱进,拜年对象由“天、地、君、师、亲”向上级、同学、同事、战友、同乡、朋友、邻居方向扩展,拜年的目的也由“尊宗敬祖、行孝祝福”,向“现代化、情感化、功利化”演变。

年初一,一觉醒来太阳照东窗,起身忙换新衣裳,家堂点香烛,跪拜祖先与爸妈,带有慎终追远、尊宗敬祖、行孝的意味,让长辈新年第一时间就享受到含饴弄孙的快乐。吃过汤圆(民间俗称“圆宝”)、水饺(民间谓“万万顺”),小字辈随父母或哥姐,或“按父母吩咐”自行出门“拜年”,碰到熟人一般都要抱拳祝“新年好”。给宗亲长辈拜年,一般行跪拜礼,给师长拜年,一般说“给恩师(前辈)磕头了”,现代不一定真行磕头礼,抱拳作揖“言到为止”。

初二、初三一般到岳父母家及叔、姑、舅、姨等长辈家拜年,一般要带些礼品,表达“礼轻情意重”就行,有教养人都不追求礼品奢侈豪华,拿串“水糕”或“冰糖葫芦”、“一束鲜花”就行,当然给拜访人家小孩带份“红包”或者糖果、玩具、书籍,给年事已高老人带份“保健食品”也未尝不可,只要表现有情有义、有利营造欢乐气氛就行。

解放前,我也曾无数次按传统方式给家族长辈拜年,其情其景至今仍记忆犹新。那时到长辈家,首先向佛像、祖宗影像(牌位)点烛、上香、行叩首礼,然后再给长辈依次磕头礼拜。许多长辈家除夕夜就在堂屋铺红毡,蒲团上垫包被,准备接受晚辈的磕头行礼。晚辈毕恭毕敬磕头后,长辈会不失时机说些夸奖的话、寄予厚望的话,并把早就准备好的红包(用红纸包着压岁钱和糕点糖果)赏给晚辈。古代讲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晚辈们得到压岁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年。拜年后,有的长辈要留晚辈吃糖果、吃饭、玩耍、聊天、看小纸牌等,黄昏时才让“打道回府”。许多长辈以给自己拜年、磕头人数多少来预测自己新的一年“喜气、福气”。

中国是礼仪之邦,儿女要对父母表达一片孝心,邻里之间要和睦相处,朋友同事要以诚相待,大家的心意都愿意借新年通过拜年的仪式加以表达。现代给领导拜年、给朋友拜年和感谢性拜年比较盛行,这对联络感情、加深友谊十分有益。人们借拜年之机回顾友谊、商恰工作、互相勉励、表达谢忱,或者了结昔日曾经产生的误解、恩怨、不愉快。这个过程一般不宜太久,“言到为止”,寒暄几句客套话就可告辞。“礼尚往来”是中华民族传统,主人受拜后,应择日回拜。近代,留来拜年客人喝酒、吃饭也很正常,“酒杯一端,诸事好说,三杯下肚,烦恼全无。”拜年具有“立竿见影、和事消愁”特殊功能。朋友、同事之间春节饮宴、礼尚往来,只要不违背党的“八项规定”,不必多所指责。

串门式拜年也有必要,对于左邻右舍的街坊,平时没有多少来往,但见面都能说得来。到了年禧,见面抱拳道喜,或登门贺喜,在屋里坐一会、吃颗糖果即可,无甚过多礼节。即使过去互相有得罪的地方,通过拜年即刻烟消云散。这样互动拜年,对改善邻里关系,促进和谐社区建设大有裨益。新社会领导“放下架子”,借新年之机给退休老人、下属拜年,既联络感情,又可不分彼此讨论、展望下一步工作。

拜年是中国传统的民间风俗,古代盛行当面拜年、红包、信笺、贺卡拜年。在“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科技发展的今天,与时俱进的“‘团拜会’拜年”、短信拜年、电话拜年、电子邮件拜年、鲜花邮寄拜年、网络视频拜年越来越流行,为越来越多人所接受,既知恩知礼,又节省时间、减少麻烦。

戊戌“狗年”已经来临,拜年的安排已经提上家家户户的日程。精气神十足、生机勃勃的“金犬”给人喜庆、吉祥、热闹的感觉。今年年前有点冷,小雪节气(2017年1月5日)下了几天雪,雪兆丰年、春风报喜,预示狗年五谷丰登、吉祥如意,诸事皆宜

春节期间,人们不仅要出门拜年,而且也希望有更多的人上自家的门来拜年。因为来拜年的人多,带来的福气也多。有的人家还专门准备一个本子,登记客人往来的情况,这个本子古时叫“门簿”、“喜簿”,人们借此要在春节图个吉祥,也为自己感谢回拜留个档案。我们每个人都有义务不让“庸俗之风”、“不正之风”、“功利主义”冲淡老祖宗留下的拜年风俗,特别是回家过年的游子,新年头三天到自己长辈、恩师、同学家拜年是人之常情。以节俭、活泼、和谐、康乐的形式拜年,最值得称赞。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