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互相接觸間領略不少哲理和人生奧妙

我移民前在香港教授綱琴時,常會說“老師總是對的”, 學生對老師的態度大多是敬而畏之。

十幾年過去了,時移世易,老師和學生之间的關係己變成朋友一般; 特別是與高年級的同學接觸,做老師的,更少不了抱著切磋學問的心態與學生互相交流,互相學習。

上一代的教學方法,在加拿大是不管用的。老師上課的時候總是比較嚴肅; 他們把持著“嚴師出高徒”的道理。認為對學生放鬆是鼓勵他們養成鬆懈的惰性。

我卻選擇在輕鬆的氣氛下教學,讓學生嘻嘻哈哈上課來學習,開開玩笑,甚至讓他們淘氣一下。上課時,我很喜歡聽到連串的笑聲。媽媽們更是忍不住大笑的第一個。

這種滿載笑聲的教學方法,並不是鼓勵學生不專心上課。在我看來,這樣的輕鬆氣氛可以幫助他們領略到學習音樂的真情趣。

音樂對人的作用不僅在於陶冶情操,更能開發人的智商和情商。在北美,很多華裔家庭讓孩子學習音樂,也是由於意識到音樂對小朋友成長有深遠影響。因為學習音樂的意義重大,所以保持孩子的學習興趣就變得非常重要。

隨著社會的發展,孩子接受音樂啟蒙教育的年齡愈來愈早。以鋼琴為例,早年開始學習鋼琴的歲數是七歲。低於這個年齡的小朋友被認為學習的能力緩慢,理解能力和成熟度也比較低。

現今,初學鋼琴的年齡每年遞減,年齡小的學琴兒童愈來愈多。初學年齡常常是四歲,而少數的更會從三歲開始。

從如此小的年齡開始學習音樂,是良好的啓蒙,也很危險。一旦教學枯燥單調就很容易讓年幼的孩子失去學習興趣。

輕鬆歡樂的氣氛可以讓孩子在一種愉悅,親切,沒有壓力的環境中學習音樂,在歡笑聲中理解音樂。

身為鋼琴老師多年,我和學生上課的時候,也常在他們那裏學到很多新知識以及現今流行的新事物。

鋼琴老師的職責就是要引導和激發孩子對音樂的興趣,讓他們真情地投入到音樂的表達中,從而演奏出有感情的音樂與人分享。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