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巴海灘上的感知 

作者:星学

 

已经有若干年沒有天天光顧陽光沙灘了﹐今终得閑来到古巴的海濱小憩一星期﹐美美地重溫了一番孩提岁月的暑期、在家鄉青島匯泉灣所消受過的那日日洗海澡的快樂时光。实在是有幸,难怪人说古巴在与美国交恶后,就成了加拿大的后花园了呢。

 

我们去的是巴拉德羅〔Varadero〕度假地,说是全古巴最漂亮迷人的海灘﹐它沒有工业和海产养殖業的近海污染﹐窄窄的綿延23公里長的白沙滩涂上﹐长满了郁郁蔥蔥的熱帶林木﹐其中掩映著一幢幢的別墅酒店﹐專门供外國的游客来消遣疗养。我早就無數次地從各种畫報和圖片中目睹過了她的綽約豐姿﹕銀沙碧水、紅瓦藍天、椰樹婆娑、茅亭繩床,風情萬種﹐如夢幻之境﹐宛若人間仙域。但是俺的心裡頭總还是有那麽丁點疑惑﹕这或許是攝影技术的色彩誇張渲染、和修图的特技效果吧。然而當我真的置身於這洞天福地之後﹐方才明白了那寧靜恬淡的景色﹐確確實實是無偽的映像和真實的寫照。

 

倘徉在那美麗的海邊﹐拂面微風送來了再熟悉不過的“海味”﹐我禁不住貪婪地深深吸著這久違了的大洋氣息。身後邊到處奇卉異草﹐爭芳斗艷﹐花香鳥唱﹐可謂一步一景﹐尽是热带风情,俯拾皆是可以攝入作壁上觀的靚鏡頭﹐美不勝收。腳底下的海灘上的沙子﹐是银白色的,細腻得象面粉似的﹐沒有一點“雜質”,踩上去軟绵绵暖洋洋﹐舒服熨帖極了。我曾經涉足過德國的呂貝克、荷蘭的海牙、英國的卡迪夫、美國的長島和大西洋城、邁阿密等、加拿大的安大略湖濱等的不少的沙灘﹐可以說都不是能夠與這裡的同日而語的。就是家乡琴岛的第一海水浴场,那沙的质地也不及这里,颗粒稍粗,且是橙黄色的。

 

驻足近看那平靜的海水﹐清澈見底﹐一些熱帶小魚兒尾隨著我繞腿而弋﹐使人頓生一種從未有過的“與魚共泳”的美妙感覺。而且水淺坡緩﹐下海前進了半百米之遙仍不沒頂﹐水溫亦暖宜﹐叫愛海弄潮的人“浴不釋手”﹐難以脫身。眺望遠處的水光海色﹐又分作了好幾個色帶:青翠、湛藍、墨綠,層次分明地依次延伸著,直到天邊與白雲相連﹐令人心曠神怡。同時不由地肅穆海洋之浩大、哀嘆人類之渺小﹐感慨萬千。

 

那些天我們每日整天都在“泡海”﹐或擊水暢游、泛舟觀魚﹔或堆沙堡、日光浴、沙埋體、看日落﹐悠閑自在﹐流連忘返﹐“樂不思蜀”﹐簡直是過著神仙般的日子。回憶往昔所有的度假﹐类型不一样,都是走馬觀花於中外各个名都大邑旅游景點的疲於奔命上﹐虛有“假”而實未“休”。类似此番這般“蹲點”、休息性質的寧謐靜憩﹐還是頭一遭﹐這才叫真正的放鬆、安歇呢。人其实也只有靜宓了下來﹐才有心有暇去細細咀嚼五味人生的真諦、生命的局促、岁月的催人老。眼下時光就仿佛倒流了﹐我瞧著女兒、兒子在波光粼粼的大海裡嬉戲﹐就好像穿越窺到了自個童年的頑皮身影﹔傍晚牽著内子之手沐浴著彩霞在海灘上赤足漫步﹐恍惚回到了燕爾新婚、花前月下的蜜月。

 

我深深地意識到了﹐在這紛亂奮爭的現代社會﹐人真的應該忙裡偷閑、停一停﹐讓疲憊的身心在這淨土上得到些許整飭休整。想那大能的造物主﹐在創世时作工了六日以後﹐也歇了手﹐從而由此給被造的人類立下了安息日的规矩,后来又发展到安息年、聖〔禧〕年等。這其实都是為了我們人类的好處呵。不无遺憾的是﹐人們平日裡總覺得時間不夠用的﹐忙忙忙﹐連法定的周末歇業打烊也不肯罷手﹐再多掙一些、撈一把﹐安息日星期天也越来越多地工作起来。豈不知经曰“力戰的未必能勝﹐快跑的未必能嬴”﹐还是應當謹記《詩篇》的那句話﹕你們要休息﹐要知道我是神。

 

在這沙灘上﹐我觸景生情﹐不由地想起了半個多世紀前﹐著名作家海明威就是在距此不遠的海灣寓所﹐寫下來《老人與海》名著,從而榮獲了諾貝爾文學獎。可惜書中所折射出的“人掙不過命”的觀念傾向﹐竟不幸也最終導致了作者的自殺身亡。要是他知曉人的生命其實是命定的﹐認識順從﹐心靈便會釋然安寧些﹐或許就不會有這一悲劇釀成了。

 

在這沙灘上﹐我縱目望洋﹐見那無休止地前推後的拍岸細浪﹐須臾便輕松淘盡了人們耗時費力所精心堆壘的沙雕泥塑﹐一切又平複如初﹐像是什麽都沒曾存在過似的﹐發人深省﹕人世間的功名利祿、榮華富貴、勞苦愁煩﹐將來都會如此地被蕩滌而逝﹐惟餘那使海浪涌動砰訇的圣能﹐永遠長存。

 

在這沙灘上﹐我凝神聽濤﹐拾蛤皮蚌殼的兒子的雀躍歡叫聲﹐在我耳畔化作牛頓的那句謙辭名言回蕩﹕“我就像一個被海邊上五顏六色的貝殼吸引住了的玩童﹐全然忘記了背後的大海”。可不是嗎﹐那些小小的貝殼,也就是世俗的一切﹐怎麽能和其旁的浩瀚汪洋[永生之道]相媲美呢﹖難怪這位巨匠後半生傾心鑽研圣道﹐寫下了遠比科學論文為多的神學著述﹐給後人留下了莫“撿了芝麻﹐丟了西瓜”的不淺啟迪。

 

在這沙灘上﹐我思維奔逸﹐漫步时有时回首身後留下的長串腳印﹐浮想聯翩那個著名的“foot print”的寓言故事。又一次地提醒自己﹐當兩行足跡變作一行之際﹐並非是上帝離開了我們﹐而正是在抱著我們走過險灘難阻,他永不撇棄自己的孩子。所以﹐不論面臨大大小小的人生難處﹐我们要仰望倚靠造物主﹐必不懼怕。

 

在這沙灘上﹐天人合一﹐融化在這“世間伊甸園”中﹐人無憂無慮、吃喝玩樂、“不勞而獲”﹐像進了“按需分配”的“共產主義”。我恩感上主締造了這麽絢麗多彩的大自然﹐並賜人此份來享受日光之下勞碌得來的好處。只可惜斯“好景不長”﹐僅僅一個禮拜﹐人的一生要是都能這樣的生活該有多好哇。但又轉思﹐其實这樣的“大同社會”是存在的﹐那就是天國的樂園﹐必更加美好无比。

 

在這沙灘上﹐捕光擷影﹐身边那些旖旎如畫的風景一成不變﹐但是觀光客们卻是在不斷地“潛移默換”着﹐悄悄地你去我來。众人都戀戀不捨的﹐依依惜別。我們也不例外﹐越是臨近了離境的日期﹐那种“天底下沒有不散的筵席”之感越是強烈﹐每每涌上一絲的悲涼在心头。畢竟大家都是客旅、寄居的。然而﹐即使是將家安顿在這兒﹐或是回到了自己的家﹐人又何嘗不是天地間的匆匆過客呢﹖有朝一日總將訣別這個世界。但是最要緊的是,要清楚自己來自哪裡、將歸宿何方﹐活得个明白,那么今生斯世也就別而無憾了,因为有更美好的家乡在天庭来生等待着我们呢。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