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多伦多聽馬英九演講

(作者按语: 這篇文章敘事雖隔很久,但實際主文在〝後段〞,虽然是1997年已完成,但文意不會失真。 此後段,也在小雜誌刊登過,當時馬英九是台湾政務委員,較不被外界所重視。此篇演講述文也絕無添油加醋。對馬英九,一般評價有負面的部份,但作者以為馬英九總統凡事遇到後,思維太淺,也許是日理萬機使思維頓滯。筆者用演講鑑述,如果看完后,你有同感,這表示你思維進入較周全;此演講之重點是領導人要斟酌法醫驗屍,時間判斷如果有誤差,這會使被配槍者終生難洗清白。馬總統雖說从中国国民黨主席上卸職,但重要的事情實際還未啟動,發表舊文章,是對總統仍有所期勉,【凡事,思維要加深,只有是非,不要有黨派立場,這才是全民總統。】不要學小鼻子,小眼睛,用黨性吆喝是沒用的。)

馬英九当台湾的法務部長时,屬於體制性成熟的技術官僚。但之後轉為市長、總統是組織工作,是擔任技術官僚之領導人,不一定自己要腦筋很好,組織團隊具專業智慧及強勁主導力即可。馬市長任內,不必用國家最具威望的人擔任執行者,但擔任總統時,就需要具強勁首選人才,他所欠缺的威望,當時整個臺灣只有宋楚瑜能補上,如果當時與宋約法三章,某範圍屬總統職權,其他讓宋擔任閣揆自由發揮,今天臺灣應該不會如此困窘不堪,而宋楚瑜的命運使人搖頭,現在誰敢學宋?步後塵?而在臺灣,玩政治,明哲保身就是自己凋萎引退江湖,人才不出頭,是全民損失。可以用史論斷,馬沒有這項政治智慧及容人雅量。許多人說馬是容不下宋,值得嗎? 閣揆不行,監察院也可嘛,而馬總統習慣仍是鏡子裡找人才。

馬總統雖然已經很努力,但被指無能,是省籍及個性誤了他,像臺灣文化最好發揮了,可是能適當代表臺灣的文化,一件也沒看到有實質成就,文化局長必須熟悉臺灣節日、習俗的來擔任,方向是食衣住行育樂,要有臺灣味道,我們似乎未感覺到。

馬總統一場戰爭輸了,但以後人們會懷念他,他沒做錯任何事,他只是敗在攏絡人心失敗,但他沒有學習日本人,惟恐天下不亂,歷史評價,他仍有地位的,馬總統是殉道者、是民主新時代與改革最矛盾時期,他有行事原則,就是堅持原則,才把王金平塑造為悲劇英雄,但王金平也只是掙脫不開詭異的關說文化,有什麼錯?誰又掙得開?臺灣官員處的政治環境太詭異了,沒有人能掙開的!

依馬英九的個性,要當真君子就不適合幹黨主席,馬英九不該違逆父親箴言,去擔任黨主席。現在離開黨職,應該較有時間思索各種問題。九合一選敗,也是新機會,志節正氣與道德觀念只有現在可以吻合。在臺灣,聯合政府有利於解決各種問題,包括選風、居住正義、財政改善、統獨方向都要聯合政府才容易有共識。馬總統,可以無聲無息離開人世間,可是也可以留下傲世政績,沒有時間磋跎了!現在才是沒有包袱的時期,總統職位還有17個月,只要符合憲法精神不叛國,只有現在可以不要理會雜音,大膽幹吧。

1997年,馬英九以政務委員身份訪問多倫多,1月30日在士嘉堡進步路888號臺北文教中心演講,筆者躬逢其盛。聆聽之後光等女生搶著和他照相;等了十分鐘才有機會講話,建議後也獲馬委員回稱:願將意見在政院會務時提出,筆者話題直接進入核心。

馬委員,您剛才講的很精彩,但有一點不是很好。剛才你說在法務部長任內時,緝獲之不合法私槍有烏茲、手槍、步槍及刀械,平均一年約三萬件,其中有很多與建制部隊或憲警相同,查獲後須妥慎保管、照相存檔、編寫報告還要派人監看銷毀,最浪費的是「編預算浪費公帑」去銷毀「要用錢買的昂貴槍枝」。這種槍枝若與政府有關單位相同,則可在作好記錄建資料存檔後,撥交原來使用槍械相同之單位使用,不必銷毀浪費。至於槍枝有否做過案;資料時間會建檔,可避免錯誤,云云….〈大致〉。馬委員,槍沒入後,如果撥交使用,有時會有很大的問題,名譽之毀損有時幾千萬也買不回來。比方說失蹤很久的張獻忠四年前遭受殺害後用大石頭壓在河邊溪流旁;三年半前兇手犯其他案被沒收槍枝;每支槍之槍膛使射出彈頭有不同的紋路;檢彈頭彈紋可查出哪支槍作案;現在這支槍假設三年前撥交給部長隨身警衛李五使用;石頭壓著之張獻忠屍體被發現了;查死者身上附著之槍彈紋路也確定是部長警衛李五之配槍所射。由辦案之證據顯示李五肯定是涉嫌犯;就算調查李五是三年前才取得配槍;但案子死者檢察官驗屍鑑定報告說死亡二至二年半;這種情況可能還他清白嗎?銷毀比較無後遺症,但訂出辦法,例如庫存五年以上才撥交使用也是好辦法。馬委員回稱:「可以調查作案時間核對。」筆者以為當時馬委員沒完全進入狀況,也許是旅途勞頓。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