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希腊古都雅典巡礼访古
作者:星学
在人类漫长的史河中,希腊人文泛起的簇簇浪花曾广为涌荡在整个欧洲乃至全球发展的后浪尖上,令其它几大古文明相对囿于地域局限而稍逊影响举世的风骚。我们今日踏上了巴尔干半岛南端、该文明的发祥地,心中充满溯古寻梦的兴奋与期待。
落地首都雅典(Athens),城名源于希腊神话的智慧/战争女神雅典娜(Athena),现有人口380万,面积412平方公里,是公认的西方文明的摇篮,史上无比辉煌。可惜后来国势渐衰落褪变、晚近几濒破产,颓废态著,故眼下入目的挺出乎我意料之外。
走车在城内多方转览,随处所见差强人意,远乏欧洲其它古都那般史迹沧桑厚重感。至少作为欧式建筑的开山鼻祖,经典的古风厦宇并不多,净是平铺直叙毫无特点的火柴盒楼寓,添乱象还有每家阳台上张张为防晒而搭扯的凉棚,破旧难看,丑化了城景市容。
即使是国家的门面—议会大厦,也相貌无奇,窗墙平直呆板,垣色斑驳,令我难以置信。其前的军士换岗仪式,同样淡简,没多少游客围观,无法媲美英、法、瑞典等国的卫兵交接之旺相。这座也称“七丘之城”的欧洲第九大都邑,从市里我们登过的山顶上环眺,一片白花花的密麻楼房,绿色植被殊少。较之从CN塔上俯瞰般大的多伦多市区,葱茏青墨间遍布着各色的低层住宅靓景,相去甚远。
唯有在跃上了观光重点—雅典卫城,方觅到凭吊古应有的深重感觉。尽管仅剩神殿废墟稀稀拉拉的框架骨干,脊梁却仍坚挺、显示出畴昔肱股伟躯筋骼膂力,震撼人心。
来此瞻仰的人群排成长龙顶着烈日在光秃秃的漫道上逶迤蠕动,捱半个时辰方进得山门。入内后一路拾级而上,处处摩肩接踵,纵使到了157米高的峰巅开阔处,依然人满为患,喧哗嘈杂,人们趋之若鹜争睹这“人类文化的最高表征”,“奋不顾身”不多礼让。
目前犹存的零星建筑物,皆属宗教性,尽管无数次在画面上见过,亲临了才体味出实体比影像要庞大丰伟得多,催人敬畏。惟多被绳索远远隔挡起来,不可逾越靠近,只能遥作背景照相;又亟难找到清凉没人之隅将自身嵌入合影,煞些溯古幽思的风景。我一丝费解:比它年长一两千年的更珍贵的埃及金字塔和卡纳克神庙等,尚允人零距离接触,斯处却拒人于百米开外,可望不可及,不失遗憾。
这些断壁残垣地基,曾是繁华京畿的心脏,最大的帕特农神殿系2500年前奉祀雅典娜的,虽今只剩46根粗大立柱围成的间架轮廓,却仍庄严而精美,被誉为“世界美术的王冠”,是希腊的符号与地标。据介绍该殿由1.3万块、共2.2万吨大理石筑成(最大一块重达10吨),均取料石于17公里外的山。每根鼓形立柱高三层楼、直径一米半,墙围12米高,诸石之间无粘合剂,靠类似榫卯结构联结,故为古希腊文明成就的顶峰与象征,且不提殿内原立的硕大精美雅典娜女神雕塑等了。
然珍稀的这一切被屡屡战争、信仰更替、频繁天灾等多舛多难而磨灭了,余下眸前这破败颓像。即便如此,仍被封为世界文化遗产,引无数世人朝觐竞折腰。
除了卫城,泛雅典娜体育场也是必游之地,呈U型、一面敞开式,高寿2300多岁,与奥林匹亚的古竞赛场齐名。1896年首届现代奥运会开闭幕式等即在此举行。此外,国立博物馆亦值得一看,其外观貌似古神殿样,内藏文物丰富,从希腊半岛石器年代到鼎盛帝国时期,林林总总不一而足。但因见过了埃及的国家博物馆,令它给我的印象似略输风采,不那么地震撼。
叫我们怦然心动的,还有市中的那座最高峰—利卡维多斯山(Mt.Lycabettus),海拔近300米,极突兀地高耸于平川与万家楼厦之上,在城内的各个角落都能瞧见它,传说是雅典娜女神扔下的一块石头。乘老式缆车登临其上,狭顶上建有小教堂和钟楼,背后矮处有家餐馆。人们在此环顾鸟瞰,整个城区一览无余,视野宽广、景色优美,尤如俯探般地看不远处的卫城,它先前高耸巍然凛屹崮上的形象,此刻微缩成了膝下一堆精巧的积木玩具,在初上华灯的照耀下,格外玲珑小巧、晶莹剔透,耐看的不得了。
无限好的暮色夕阳和漫天的锦霞,居然又把偌大白生生的经典市容染作金灿灿的橘黄一片,恍惚换了人间、遁身于另一天地,陡变得厉害,教在峰巅露天餐厅大快朵颐告别晚宴的我们荡气回肠,心旷神怡,沉浸陶醉在这幅壮美绚丽的风景画卷中。口腹饕餮享受美食、眼目欣赏瑰丽日落和阖邑灯火夜景秀,曼妙意境浪漫至极,恰为此次难忘希腊之旅留下恋恋不舍别离前的美好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