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实中生存

本报专栏作者:佳音

现实到底是不是一种错?如果是错,为什么现代社会中衡量一个人的价值多以物质水平为基础,在这样“笑贫不笑娼”的年代,物质的贫穷远比精神的贫瘠更可怕,也更受到社会,乃至身边人的鄙夷。你可以没有高学历、好工作,却不能没有钱,因为这是别人评价你的第一标准!这一切都是我在得到了高学历之后才体会到的人间冷暖,当我拿着高学历却找不到高薪的工作时,来自各方的压力前所未有的沉重,好像你付出了10几年的寒窗苦读就应该在毕业后马上得到回报。如果你只能找到一份普通工作,只能勉强的养家糊口,那么就是自己的本质问题。虽然我不是男人,不必要撑起一个家庭的责任,但这些压力还是让我心力俱疲。有的时候真想放弃,而更多的是不甘心。

这是我的一个读者发来的电子邮件中的一部分内容,字里行间都透出倦怠和疲惫,是什么让一个年纪轻轻的女孩子承受着如此不堪的压力?是浮华的社会,抑或是我们不断变化的观念呢?

玲玲是个很上进很勤奋的女孩儿,虽然出生在安徽一个很偏僻的山村,但明理的父母并没有让聪明好学的小女儿失去上学的权利。玲玲上面有3个哥哥、一个姐姐,每个孩子都迈进了学校的课堂,贫穷的家庭被5个孩子的学费压的抬不起头,父母从早忙到晚,养猪、种菜、种田,不放过任何一个农家可以挣钱的手段,但即使是如此辛劳,也仍然凑不够5个孩子上学的全部费用。无计可施的父母只好在5个孩子中挑选学习成绩最好的两个来培养,其中就有聪明伶俐的玲玲。也许是知道父母的不易,也许是知道哥哥姐姐被迫弃学的心酸,玲玲和二哥拼命的吸取知识,除了老师教授的之外,他们还不放过任何一点学习的机会。付出总有回报,二哥和玲玲在求学的路上一直独占鳌头,从最好的中学到重点高中,直至双双考进了北京的著名高校。大学生活不再像高中时那样争分夺秒,成绩也不再是衡量学生的唯一基础,那些出身富裕家庭或者家在大城市的同学成为了大家羡慕并追捧的对象,品学兼优的玲玲变成了大家眼中的丑小鸭。除了每学期领取奖学金时,玲玲能吸引到大家的一丁点注意之外,平时的她更多的是因为陈旧的衣物、简单的膳食、土气的装扮而被众多同学耻笑。最让玲玲备受打击的是大学里老师对她的态度,从前的她是老师眼中的骄傲,但进入大学后,老师对学生的喜好不再以成绩或表现为准,家庭富裕、出手阔绰的学生成为了老师青睐的目标,而她虽然成绩优异,但贫困的家庭却拖欠着学校近两个学期的学费,老师看她的眼神不仅没有欣赏,反而更多的是嫌弃。这样巨大的落差很快就打破了玲玲心中一贯保有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而随之改变的还有玲玲自己。

凭借着清秀的外貌和高挑的身材,玲玲很快就有了一个富有的男朋友,他带她进入了一个多采多姿的世界。在各种化妆品和名牌时装的堆砌下,玲玲很快就不是以前那个土气的山里丫头,而更像是时髦的都市女郎。她第一次不用父母的钱而且付清了所有拖欠的学费,第一次在同学面前挺胸抬头的招摇而过,第一次坐豪华的私家车,第一次进入富丽堂皇的酒店吃烛光晚餐。到了北京这么久,玲玲才知道外面的世界如此精彩而美妙。大学时光匆匆过去,玲玲转眼即将毕业,男朋友已经早她一年留学去了英国,虽然信誓旦旦的说要回来娶她,然而事实是两个人的联系日渐减少,直至有一天失去了所有讯息。玲玲不甘心的去男朋友家登门造访,男朋友的妈妈冷笑着告诉她,他们只接受门当户对的婚姻,像她这样姿色平平又出身贫寒的山里丫头是根本不可能迈进她家大门的。在玲玲含泪离去的时候,他的妈妈带着鄙夷的口气跟保姆说,麻雀想变凤凰,怎么可能,除非是个才女。

此时的玲玲才恍然顿悟,光鲜亮丽的外表掩饰不了自己贫寒的出身,更不可能成为飞上枝头的踏板,虽然同学中不乏有人依靠青春而成了有钱人的二奶,但这不是她想要的,她要的是别人心服口服的认可,是一个可以改变出身、改变过去的飞跃。

玲玲回到学校开始发奋读书并申请了硕士考试,凭着多年的良好基础,她在最后的考试中名列前茅,顺利考上了本校的硕士。在学习中,她认识了一个低调朴实的男生,两个人互有好感,就在爱情的种子慢慢生长的过程中,玲玲得知这个男生和她一样出身贫寒,来自西部一个贫困的县城。这样的现实让玲玲却步了,她太明白像他们这样的孩子以后要承受怎样的生活与经济压力,老迈的父母、山里的兄弟姐妹都在等着他们飞黄腾达、出人头地的那天,等那天真的来临,他们的生活不是一个轻松幸福的开始,而是一个负荷满满的开始。一个人要担负全家的未来,玲玲不愿意选择这样一个男人,也没有信心经营这样一个家庭。

玲玲的冷淡刺激了男生的神经,当知道她拒绝的原因后,他像变了一个人一样,每次见面的冷嘲热讽及背后的指指点点,这些玲玲都忍了下来。不久之后的一天,他突然趾高气昂的来找玲玲,随行的还有一个貌不出众的女孩儿。他是来跟玲玲告别的,随行的女孩儿父母均是外交人员,不仅帮女儿办好了出国留学的手续,而且也帮他办理好了出国的所有手续,他们两个人即将飞赴美国,进入著名的大学深造。而他的辞行更多的是一种示威,玲玲永远也无法忘记他临走前那带着恨意又带着快意的眼神。

从那一刻起,玲玲发誓也要出国深造,她要活的比他或任何人都更精彩。机会很快降临了,玲玲在导师的帮助下不仅申请到了出国深造的机会,而且还拿到了学校不菲的助学金,当然这一切都是有代价的,虽然这代价是她献出了自己。出国后的日子过的简单而充实,玲玲在学习中找到了久违的快乐,国外平和的环境减轻了她的压力。然而临近毕业,她不得不再次面对社会的现实,因为所学专业并不热门,玲玲的工作选择范围极为有限,几次的面试都没有得到回复,签证半年后就要到期,这时的玲玲觉得自己已经身临绝境。

恰在此时,有一份工作像救命稻草一样出现在玲玲面前,虽然是在一家很小型的企业中工作,但这份收入至少可以养活自己,就在她开始松一口气的时候,家里的要钱电话接连打来。哥哥们结婚的结婚、生孩子的生孩子,姐姐出嫁的嫁妆等等,这些需要像石头一样压在玲玲肩上。面对着家人的需要,玲玲没办法拒绝,更没办法不理,她寄出了所有的积蓄,甚至包括当月工资的大半。但家里对她的倾囊而出并没有感到满意,一份钱要分到5个家庭中的确是杯水车薪,但这已经是玲玲的极限。从电话中,玲玲听出了父母和哥哥姐姐们的不满,虽然玲玲解释了自己的境况,但家人还是不解这个拿着高学历,出国挣外币的人怎么会没有钱!在最近的一次通话中,家人甚至说玲玲是忘恩负义,想抛下穷家不管,放下电话的玲玲痛哭失声,身在异国的她不仅要独立打拼,还要面对家人的压力与不理解。

知道了玲玲的故事,我也为她唏嘘不已,然而这就是生活的现实,我们无法选择出身,更无法选择父母。生活给了什么,我们就要去学会接受什么,只是不要低下高贵的头颅,无论面对怎样的挫折和坎坷,都要勇敢的给自己加油,因为明天一定会更好!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