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片靜好的土地上

夜風中,掩卷聆聽一曲《秋葉》,拉管低迴的曲音如夢如幻、如泣如訴。一片火紅楓葉悄然飄盪窗前。不由驚覺:夏已逝,秋已至,寒冷之冬也不會遠了……

移民生涯原是夢,猶如落葉,我們這些海外遊子,不遠萬里,自四面八方,隨風飄至這異域殊方,自有一番不為人知的滋味。午夜夢迴,回憶總像一杯苦酒,雖無奈亦常於深宵品嚐。再在一個深沉的夢境中,重現那個在海邊華燈初上時,顯得無比瑰麗迷人的悲情城市—縈繞心頭揮之不去的香港,令人依依。

幸而,移民生涯漸漸步入另一境界,就是努力融於本地生活,不再在食店端起一碗雲吞麵,也要呻吟道:「還是故地的好吃呀!」再說,比較起當年「賣豬仔」飄洋過海修鐡路做苦工,過着千瘡百孔、苦苦掙扎窮日子的老華僑,我們這一輩可是幸福多了。

在多倫多,曾結交了不少至交好友,如姚船、陳鳳蓮、白梅、孫博、張翎、蘇賡哲、紅紅、思華、何睦等,無一不是才情橫溢、文采飛揚的文壇、樂壇達人。文字、音樂總是令人迷惑又深藏折磨人的魅力,大家意氣相投、談文論道,由此打發不少美好時光。如今,瞬息浮生,各具成就的眾友,又已星散。

其中,有書寫佳作及影視作品之餘,另辟嶠徑「崛起」於網上電視如孫博。也有恍似綴網勞蛛般一絲一縷鍥而不捨編織自己的文學夢如張小姐。還有回流香江另創新業的蘇兄。本人則獲香港和中國文聯的兩個文學獎,散文《這一晚的洗衣街》更被牛津出版社選入香港中四的語文課本。不少友人則還原有血有肉柴米油鹽的生活基本法。各人各有路向,猶翩翩楓葉,分別尋覓自身歸處。端的是多少別離情,有笑有淚有痛。緣來緣去、時光流轉,吉光片羽躍現。悲歡聚散轉眼無踪。
一向與姚船君往來較多。除「字裡行間找樂趣,方寸地里訴心聲」, 綴筆不斷外,姚君也回歸自然,在家蒔花種植,又開了一片園地種瓜種豆,生活既健康復優哉悠哉。

今夏,姚君和他的賢妻辛苦經營下,後院一片繁盛,收獲甚豐。各類花草繁花簇錦,尤其兩株高高的韓國國花「無窮花」,無數淡紫色的花蕾、含苞欲放,真箇是「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誰家園」。缺的就是一個小池塘,否則艷陽下憑欄垂釣、夜聆雨聲,那真太完美了。

曾任中國駐南韓大使的延靜先生,和姚船同在香港一份大報寫專欄,來多市探望女兒時,他參觀了姚君的後園,驚嘆不已,姚君特地送他豆角、番茄之類嚐鮮。本人最喜「有機」之物,當然毫不客氣,倚熟賣熟,一氣捧走幾盒子番茄仔,大捧豆角,四個手臂長的大節瓜,開心得蹦蹦跳。

感恩節姚君夫婦和大兒子一家,駕車到小兒子家歡度佳節,正好路經舍下,於是又捧來屬夏日「尾聲」的逾十磅重的大南瓜和一個節瓜送我,令吾不勝驚喜,美美的品嚐了多天。

姚君多年以前,曾在後園種下兩株楓樹,正如延靜先生後來寫下的《姚船的後園》一文中所說「……二十年前的小樹,現在已長成參天大樹,樹冠舖展開來,充滿生機。」是的,不必悲觀,只要對人生有一種福至心靈的了悟,對世情萬物皆衷心摯誠感恩。那麼,往事將如一個逝去的夢。生活中的一切無不清艷純淨,如琉璃般透明可觀。

身在異邦又何妨?何處無風,何處無月,何處無芳草,多少青春多少癡情多少不羈盡隨東流去。然光陰悠悠,冬去春來,那時風將更清,月將更明,人,也將欣然喜獲「歲月靜好,現世安穩」之生機勃勃的好日子了。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