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瓜情絲
作者:崔 向 珍
從小到大的記憶裡,地瓜一直是我的最愛,無論是蒸煮燒烤我都是一樣的迷戀著它糯香甘甜的口感,溫暖而親切的味道。
每一個成熟的秋天,樹葉在腳下堆積金黃的時候,我們農家小院裡都會堆滿剛剛收穫的地瓜。母親日復一日地坐在長條凳上,用鋒利的地瓜刀切瓜片。白生生的地瓜干堆滿了屋頂,在陽光下閃耀著瑩瑩鱗光。
父親忙著在院子裡刨地瓜窖,把一大部分地瓜整齊地碼放在裡面,用沙土一層層覆蓋起來。之後還會有青紅的蘿蔔和碧綠的大白菜一起放到裡面,窖頂上蓋上一層厚厚的玉米秸和一層厚厚的黃土保溫。
日子清苦,孩子們都瘦弱。沒有任何營養品可以買給我們吃,母親就自製甜品。她把鮮地瓜擦成細細的瓜絲,盛在大盆裡,水沒過瓜絲寸許,靜置一晚上,將瓜絲撈出,盆裡便積了白白厚厚的一層地瓜澱粉。母親把多餘的水分倒掉,用大鐵鍋熬熟澱粉,加一點白糖,一碗碗舀給孩子們喝。
撈出的地瓜絲,母親用來熬製地瓜粥,放一些黃豆和綠豆,灶底的火焰紅通通的,鍋裡的粥越熬越稠,越熬越香。母親精心熬製的澱粉入口滑爽清甜,地瓜粥綿軟糯香,讓她的四個孩子在北風凜冽的冬天裡保持永遠的溫暖。
農村的孩子上學要早起,讀完兩節早自習才能回家吃早飯。母親怕我們腹中空乏,身體寒冷,不能專心聽課,每天晚上都會在滾燙的灶火裡埋上幾塊地瓜。等我們都睡熟了,母親收拾停當了屋裏屋外,把灶裡的地瓜翻一個身,才會放心睡覺。
早晨起來,頂著滿天的繁星,兩手抱著一塊熱乎乎的燒地瓜,一路走一路吃,手不冷肚子裡也暖和,兩節早自習課的時間精神飽滿。
我們的老家是石油基地,大冬天的很多石油工人在北風呼嘯的野地裡勘測作業。工作之餘他們喜歡躲在我們背風向陽的草垛和牆根下曬太陽,母親心疼這些渾身沾滿了油泥和草屑的年輕人,總是把熱騰騰的地瓜粥和燒地瓜給他們吃。還會在灶坑邊點一堆豆秸火,給他們烘烤凍得通紅的手腳。
其實,那時候的糧食和燒柴都很缺乏,幼小的我問母親怎麼捨得送給他們,母親笑呵呵地說:“出門在外,都是孩子,看見他們就看見了你們,他們吃了用了娘心裡也一樣舒坦。”
北風吹起來了,雪花還沒有飛揚,冰涼的空氣裡飄散著烤地瓜的香味兒,絲絲縷縷地牽起了我不老的鄉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