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藏經要義(一)

地藏菩薩言:「善哉,善哉!吾助汝喜。汝能成就久遠劫來,發弘誓願,廣度將畢,即證菩提。」——《地藏菩薩本願經》卷上

從這期開始,我們開始講解大乘經典《地藏菩薩本願經》(簡稱地藏經)。在講解之前,我們先來熟悉一下天台宗的五重玄義。

五重玄義是我們天台宗的一個特色。如果你沒有學過天台宗的,只能看這個經大概的意思,但是如果你明白了天台宗的五重玄義,用五重玄義來瞭解一部經,那麼你就可以很全面的來瞭解這部經,它是什麼因緣,它裡面講什麼道理,它的宗旨目標是什麼,這部經釋迦牟尼在什麼時候說的,它代表了一個什麼義理。通過天台宗的五重玄義,可以把這部經裡面的綱要體現出來,你就不會讀得很辛苦。古來的高僧大德凡是要講經說法的,一定要學天台宗的五重玄義。用五重玄義來講佛經,那麼你就能把這部經的要義把它講出來。

五重玄義的方式是什麽?五重玄義創於隋代天台的智者大師,當我們講到天台宗的五重玄義,我們就會想到隋代天台的智者大師。他法名智顗(538年-597年),俗姓陳,曾居於天台山國清寺,人稱天台大師,為天台宗的實際創始人,智顗於陳、隋兩朝深受帝王禮遇,隋煬帝楊廣授予智顗「智者」之號,世稱智者大師。天台是一個地名,在浙江天台山,是我們天台宗的祖庭所在地。

凡是解釋一部經典之前,我們不管是《金剛經》、《阿彌陀經》,或者其他經典。在沒有講經之前,我們就用五重玄義來跟大家介紹這部經是什麼,必須先依據五重玄義,將一部經的要義,提綱挈領地把它闡述明白,然後才開始來解釋這部的大義是什麽。

玄義是什麼意思?玄義,就是經中玄妙的義理。我們佛教的經書你光看文字,你沒有辦法得到其中的妙理,所以我們看經,要離開語言文字相,我們佛法的道理不是在文字上,不是在經典上。就像手指著月亮一樣,它只告訴你月亮在哪裡,你借著指頭去找月亮,若停頓在指頭上你是找不到月亮的。所以你要用五重玄義,把裡面的要義把它表達出來。在開經之前,先把全經的大意做一個綜合性的介紹,使我們瞭解到全經的概要,不至於不知道從哪裡著手。自古以來講經、注經,都喜歡用天台宗的五重玄義這種方法來講解。

五重玄義的具體內容是什麽?

第一叫「釋名」。就是我們看一部經的時候,把經題要把它明白,要弄懂,比如像《地藏菩薩本願經》,你要知道地藏是什麽意思,菩薩是什麽意思,本願是什麼意思,經是什麼意思,你把地藏菩薩本願經把它弄懂了,大概都知道這一部經是在講什麼。一篇文章先要講解這個文章的題目,《地藏菩薩本願經》作為這部經的經題。

第二是「顯體」。每一部經,它選的體是什麽,就是這部經的理論依據,佛是根據什麼說的。明白了依據以後,就能夠建立信心。

第三、「明宗」。它的宗趣是什麽。明宗是講這部經的宗旨,也就是修學的方法、修學的綱領我們掌握了,那麼就知道怎樣去修學,才能夠得到真實的利益。

第四、「論用」。這部經它的妙用是什麼。由悟得入,我們以前不明白,通過明白開悟以後,就能夠瞭解到經裏面的要義,令他人開解;所以我們所有經典,都是讓所有人斷疑生信,讓大家明白大乘經典的道理,有如此的修行必有功力,所以這個功力就是妙用,有什麼用,我們誦持地藏經有什麼用。

第五、「判教相」。這部經在釋迦牟尼佛說法四十九年,五時說法,五時八教裏面是屬於哪一個時候,是屬於什麼教,在藏、通、別、圓裏面是哪個教,華嚴、鹿苑、方等、般若、法華涅槃的哪一個時間段。你弄懂了以後,那麼你來瞭解這個經典就容易很多了。

判教相,智者大師所主張之天台宗教判。即將佛教諸經典之內容加以分類、解釋。從釋尊說法之順序分為華嚴、鹿苑、方等、般若、法華涅槃等五時;從教導眾生之形式方法分為頓、漸、祕密、不定等四種類(化儀四教);又依適應眾生根機而教導之教理內容,分為藏、通、別、圓等四種類(化法四教)。稱「五時八教」

中國祖師大德將釋迦牟尼佛的經論,做分類整理,使淺深有個次第;佛經裏面有深有淺,有藏通別圓不同,分別各經的同異,哪一部經是同一個類別,我們講到真常唯心論的時候,我們就會想到《大乘起信論》《楞嚴經》《圓覺經》,能夠把它聯系在一起。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