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藏經要義(九)

地藏菩薩過去生中,曾為婆羅門女、光目女、小國國王等身,因發弘大誓願而成就菩薩位。在過去久遠不可說不可說劫前,以大長者子之身,為得到佛千福莊嚴的相貌,在獅子奮迅具足萬行如來前,發此弘大誓願。又於過去不可思議阿僧祇劫前,以婆羅門女之身,為救因不信因果、常輕三寶而墮入地獄的母親,在覺華定自在王如來塔像之前,發此弘大誓願。又於過去無量阿僧祇劫前,在清凈蓮花目如來像法之中,以一個叫光目的普通婦女之身,為救因殺害毀罵罪而墮入地獄受極大苦的母親,向空中十方諸佛發此弘大誓願。

又於無量阿僧祇那由他不可說劫前,有佛出世,名一切智成就如來,住世六萬劫。這位如來在出家修道前,身為小國國王,他與一鄰國國王朋友,同行十善利益眾生,為救度鄰國造惡眾生,他們一同發願,一王發願早成佛道,然後全部度化罪苦眾生。一王發願,若不先度罪苦眾生,令得安樂成就菩提,自己終未願成佛。發願早成佛道者,即一切智成就如來,發願先度眾生最後成佛者,即地藏王菩薩。

我們發願都有一個因緣,那麼地藏王菩薩發大願更有殊勝的因緣。在《忉利天宮神通品第一》就講到:「唯願世尊、廣說地藏菩薩摩訶薩,因地作何行?立何願?而能成就不思議事。」文殊師利菩薩請教釋迦牟尼佛,希望釋迦牟尼佛慈悲,能夠進一步來講講地藏王菩薩,因地他是做什麼行?做什麼修行的,他立的是什麼願?而能夠成就不思議事。

還有在《閻浮眾生業感品第四》也講到,定自在王菩薩他也請教世尊:「世尊,地藏菩薩累劫以來,各發何願,今蒙世尊慇懃讚歎。唯願世尊,略而說之。」  定自在王也請教釋迦牟尼佛,講一講地藏王菩薩累劫以來所發的願是什麼,釋迦牟尼佛就回答他弟子的問題。

地藏菩薩的第一個發願,是在過去生作為長者子時的發願。「時長者子見佛」, 這個佛就是師子奮迅具足萬行如來,看到這個佛相貌非常的莊嚴,「千福莊嚴」,「因問彼佛」。他就很好奇問:「作何行願,而得此相?」。這位如來就告訴長者子,「欲證此身,當須久遠度脫一切受苦眾生。」

「時長者子。因發願言。我今盡未來際。不可計劫。為是罪苦六道眾生。廣設方便。盡令解脫。而我自身。方成佛道。以是於彼佛前。立斯大願。」 我要把受苦受難的眾生度盡以後,最後我才能夠成佛,這是第一個釋迦牟尼佛講的地藏王菩薩在因地的時候,做長者子所發的願,

第二個故事,就是講地藏菩薩為婆羅門女時發願,他有一生作為婆羅門,所以菩薩在因地的時候,有時候現男眾的身,有時候現女眾的身,有時候現在家的身,有時候現出家的身,所以菩薩為了度化眾生,示現種種不同的形象。

「像法之中。有一婆羅門女,」 婆羅門女就是地藏菩薩因地時的姓名 。「宿福深厚」。這個婆羅門女非常有福報,「眾所欽敬」 ,好多人看到她都很歡喜,「行住坐臥。諸天衛護。」 不管到哪里去,這個人天都來保護她。婆羅門女,為救度譏毀三寶,不信因果而墮落無間地獄的母親,這位婆羅門女為了要救度她的母親,她母親為什麼到地獄道裏面去呢?就是她不相信因果,誹謗三寶,所以她「變賣家宅,於先佛塔寺,廣修供養。」 所以她把家裏的財產都把它處理了,然後去建寺,去造塔,去廣修一切的供養。她憶母之心倍於常情,她思念她母親,知道她母親不相信因果,往生以後可能到一個不好的地方去,感動了覺華定自在王如來,蒙如來指點,婆羅門女的亡母脫離苦報,於是她來到覺華定自在王如來塔像前立下弘誓。你看她去廣行供養,她的心裏面常常想他的母親,那麼感動了覺華定自在王如來,得到了覺華定自在王如來的指點,告訴她應該怎麼樣去做,才能夠讓她的母親能夠脫離苦報。於是她到了覺華定自在王如來塔前去發誓:「願我盡未來劫,應有罪苦眾生,廣設方便,使令解脫。」

第三,地藏王菩薩發願的因緣,是他在做小國王的時候發的願:「又於無量阿僧祇那由他不可說劫前,有佛出世,名一切智成就如來,住世六萬劫。」這位如來在出家修道前是一小國的國王,他與鄰國國王是朋友,兩個人同行十善來利益眾生,為救度鄰國造惡眾生,他們一同發願。兩個人一起發願,小國的國王發願是什麽?「早成佛道,然後度化罪苦眾生。」另外一王發願是什麽?他怎麼發願呢?「若不先度罪苦眾生,我終未願成佛。」發願先度眾生,最後成佛的人,是誰呢?地藏王菩薩!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