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藏經要義(二十一)

因果是佛教最重要的教義。這個因果,跟世間上的人講的因果是不一樣的。佛教講的因果不是這一生的因果,是講過去、現在、未來的因果。相應地,報應也有三種報應:現報、生報、後報。常言道:不是不報,而是時辰未到。我們起心動念做任何的事情,你起了善念,做善事這一生沒有報,下一生會報,下一生沒有得到報,將來一定會得到回報。你做的壞事這一生沒有遭到不好的果報,下一生你會遭到不好的果報,下一生遭不到果報,將來有一天你也會遭到不好的果報。所以佛教裡面說因果不爽,我們的起心動念非常的重要。所以我們佛教裡面講說,我們每一個人都有八個識,其中一個識就是第八阿賴耶識,把我們的起心動念,所有的一切善業惡業都熏陶在這個第八識裡面,就像我們電腦裡面的memory(記憶體)一樣,所作業不完,你所做的業都存在第八識裡面,所以這個因果是非常厲害的,我們的起心動念,做任何東西都要特別小心。

因果也是《地藏經》最大的特色,也是其中心思想。講到這個因果關系,前因後果關系,為什麼這麼多地獄?為什麼這麼多眾生在地獄裡面受苦?這是是因果。為什麼我們在人道?為什麼有些人在天上?為什麼有的人成佛、成菩薩、成阿羅漢?這裡面都有因果在裡面。

地藏菩薩發弘誓願的主要原因是基於孝道思想。他發的這個願,從愛他的父母,到愛他周圍的朋友,乃至愛那種不認識的人。我們修行從這個凡夫到羅漢,到菩薩的境界以後,這個境界就是不可思議的境界。因為他有大智慧,他的智慧很大,他的慈悲自然而然就很廣大,他把世間所有一切眾生當成自己的父母,所以眾生的快樂,就是地藏王菩薩的快樂,眾生的痛苦,就是地藏王菩薩的痛苦。所以我們佛教裡面有兩句話,叫「無緣大慈,同體大悲。」這就是菩薩的精神。無緣大慈一般人做不到,通常我們的慈悲是對我們的小孩,對我們的父母,或者是擴大一點,對我們的兄弟姐妹,我們的朋友,我們的同學,我們的同事。但是對於那種不認識的人,我們不會去理他,我們不會慈悲,會跟他很計較的。佛教的思想就是要從這個小我,要擴大到大我。從這種小的慈悲,要擴大到大慈悲,所以叫「無緣大慈」,這個慈要從無緣擴大到有緣。「同體大悲」就是世間所有一切人,他的感覺,他的喜怒哀樂,你可以感受得到,這不容易。比方像我們家裡人,爸爸、媽媽,特別是媽媽可以感受到小孩子喜怒哀樂,小孩子的一舉一動,他的快樂,他的痛苦,他的悲傷,當母親的可以感受到,因為是非常親,你很愛他,你很掛念他,所以母親的心跟這個兒女的心是連在一起的。如果不是你的孩子的話,你就很難去感受到。但是菩薩的這個悲心擴大到一切眾生,所以一切眾生的喜怒哀樂,菩薩可以感受到,所以為什麼我們看到佛,看到菩薩要磕頭禮拜?他就是我們的父母,他比我們的父母還要偉大。偉大在什麼地方呢?它能夠讓我們超凡入聖,讓我們了生脫死,所以佛菩薩他真正救我們從苦海裡面出來,超越三界六道輪回之苦,這就是我們為什麼每一次到寺廟來,見到佛菩薩我們要磕頭,我們在念諸佛菩薩的名號,你要拜他,這個就是諸佛菩薩有這樣一個慈悲心。

諸佛菩薩還有祖師,行這個世出世間大孝,這是他的一種修行的方法。因為好多人都覺得學佛的人,你們只會念經學佛,特別是出家人,離開了父母,到這個寺廟生活,每天就是會誦經。他們覺得這個出家人是不孝的,但是從佛法來講,這個出家人,他所做的事情,比在家人更有意義,那麼這個父母得到的利益更大。比如像我們在誦經,誦經不僅僅是給諸佛菩薩聽,誦經最重要是給十方法界一切眾生聽,特別是給六道眾生聽,尤其是三惡道的眾生。還有包括我們敲這個鐘,我們每天早晚要敲鐘,這個鐘叫幽冥鐘,覺醒眾生的鐘,所以那種受苦受難的眾生,聽到這麼多人在誦經、禮懺、念佛,敲鐘,他聽了以後當下覺悟,當下得到解脫,離苦得樂,這個誦經的人功德就很大,所以我們常常講說誦經功德殊行,因為你誦的這個經不僅僅給佛菩薩聽,不僅僅是給你自己聽,給六道眾生聽,尤其是三惡道的眾生,所以誦經的功德利益是非常非常大。

我們所修的行,所有的一切功德,不僅是自利,還要利他,其功德不僅僅是回向這一生的父母,同時把功德回向給七世父母,多生多世的父母。真正會懂得修行,才是一個大孝,能夠把功德分享給你的父母,能夠讓父母了解到佛法,了解到因果,知道那些該做,哪一些不該做。如果在臨終的時候沒有掛礙,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去,那你就是最大的孝子。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