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藏經要義(十三)

從佛性來講,因為人的佛性是平等的,但是每一個人的福報是不一樣的,所以平等的是理性,是佛性,是我們如來藏妙真如心,在聖不增,在凡不減。從因果報應來講,那麼我們這個果報是不一樣的,每一個人的果報有好有壞,有順境,有逆境,個各不同。我們明白了因果報應的道理以後,那麼我們平常我們的心念,我們的想法,我們的行為、講話就要很謹慎,就是你一個念頭,一個思想,一個動作,你會害好多人,那你就造下這個惡的因,如果你存好心,說好話,做好事,那麼你功德無量,你就積累了無量無邊的福德,所以這個迷跟悟,善跟惡就在一念之間,這個就是因果的道理。

因果是佛法的核心思想,我們作為一個佛弟子,做一個學佛的人,我們一定要深信因果。如果你對因果都不相信,那你就沒辦法去體悟佛法,佛法的綱要就是因果,所以我們佛教裡面就是「如是因,如是果」「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而是時辰未到。」這個就是佛教的思想核心。

佛教裡面離開了因果,那就不是佛法,所以釋迦牟尼佛通過修行,開悟、證道以後,就在宣講這個因果的道理。我們每一個人現前為什麼不一樣?就是果報不同,每個人種的因不一樣,果報也不一樣,離開因果那麼就不是佛法。

作為一個佛教徒,一定要相信這個因果的道理,這個因果不只是現前的因果,也不只是這一生的因果,而是過去、現在、未來的因果,過去、現在、未來的因果是什麼概念呢?就是這個時間方面沒有限量的,比如像我們講說今天,為什麼知道有今天,因為我們從昨天來的。既然有昨天,那麼有今天,肯定是明天。年也是一樣,我們有今年,因為有去年,既然有去年,就有今年,就意味著有明年。我們的生命也是一樣,既然知道我們有這一生,肯定有上一生,既然有上一生,有這一生,那麼一定會有下一生,那麼上一生還有過去、現在、未來。所以過去、現在、未來這個三時就代表無窮無盡。

佛教認為,時間沒有一個開始,也沒有一個結束,我們佛經裡面叫無始無終。所以我們眾生造的業從哪裡開始?從無始以來造的業。所以我們懺悔的時候要這樣說:「往昔所造諸惡業,皆由無始貪嗔癡。從身語意之所生,今對佛前求懺悔。」我們在佛前求懺悔的時候,不僅僅是現在,不僅僅是這一生,也不僅僅是上一輩子,是無始以來所造的種種的罪業,我們在佛前都要求懺悔,所以時間方面來講,是追溯到很遠很遠的時間。

因果輪回的核心思想是什麼? 「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因果的這種理論非常的深妙,不容易懂,我們用一個很淺的例子來說明。就像我們種的豆,你種了豆的種子,豆就發芽,到最後就得到這個豆。你種的這個種子是瓜的話,你發的芽就是瓜的芽,最後得到這個瓜的結果,叫種豆得豆,種瓜得瓜。這個道理看起來很簡單,其實是一個非常深奧的道理。你種什麼因,就得什麼樣的果,凡事有因必有果,這是我們佛教非常重視的一個原理。我們現前所發生的一切事情,不管是順的事情,或者是逆的事情,都是有一個原因,包括現在地震有地震的原因,飛機墜落有飛機墜落的原因,地下水道、煤氣管道爆炸也有它的原因。

所以我們佛教裡面凡事都有這個因果關係在裡面,不信因果就得不到佛法的真實受用。如果你不相信佛法,那你就沒辦法在佛法裡面得到受用。明白了佛法,相信了因果,從因地來修,到最後你才真正能夠得到佛法的利益,就像地藏王菩薩在因地的時候發願,在因地的時候他就行孝,做了好多佈施,發了這個願,到最後成為地藏王菩薩。

三世行善,行惡都會得到報應,循環不差,謂之三世因果。我們佛教裡面講的因果是前世、今生,跟下一生,叫三世因果,若人一生作惡多端,他自然就會墮落。如果我們一生當中做好多的壞事,那麼自然就會墮落,這個墮落不一定就是他這一生墮落,但是總有一天他會墮落。若人一生行善積德,他自然就會得大福報。

我們每個人都要明白這個道理,心存善念,有了善的思想,就有善的行為,到最後就有善的結果。心存惡念,那麼有壞的思想,去做壞的事情,到最後,就得到不好的一種果報。這個念頭是非常重要,我們的起心動念是什麼樣的念頭,會影響到我們的思想,思想就會決定這個行為,所以我們在打坐的時候,我們要常常內省自心,去觀照你的念頭,你的念頭生起來是一個善念呢,還是惡念,善念的話讓人生長起來,惡念的話就要馬上讓它斷除。

我們通過修行,不管是念佛也好,坐禪也好,誦經也好,拜佛也好,持咒也好,你修行修久了,那麼你的心就很淨,很淨你就能夠觀照你的自心。如果你不修行,這個人很浮躁,他永遠看不到他自己,聽不到他自己的聲音,觀不到他自己的心念。所以你要觀心,要內省,你心要很淨,你才能夠看到你自己,才知道你這個起心動念是一個什麼情況。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