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學生的音樂感覺

音樂感覺究竟是什麼的一回事? 擁有音樂感覺是否天賦的? 或是後天可以培養? 可否用時間來栽培, 究竟是怎樣培養出音樂感覺的?

學生就像白紙一張, 怎樣填滿這張白紙, 或是將這張紙填對, 需要配合很多因素。一個天資靈敏聰穎的學生, 是可以領會快一些, 表達容易一點。一個天資比較平庸遲慢的學生, 可能在理解上會困難一些, 需要用多一點時間才容易表達。但是, 兩個同學的進度和鋼琴水準, 是不應該受制於“天資”這一先天條件的。

假如要演繹得流暢自然, 學生必須養成多方面的良好習慣。包括練習方法, 看譜技巧, 指法鍛鍊, 和樂譜分析。加上定時的練琴和積極態度。

每一次要求同學小心地彈奏, 我希望他們不只是將音符和拍子弄清楚。我希望他們會小心聆聽彈奏的音色, 樂句的輕重對比, 漸強或漸弱的控制, 和彈奏的流暢度。

他們需要感覺雙手和手指間的靈活情況, 手腕以至整個手臂是否放鬆, 甚至於肩膊和身體的柔軟度。這些因素直接影響到彈奏音質和音色, 節奏的準確性和音樂感覺。

“小心聆聽彈奏出的音色” 這個簡單小練習, 就是初學鋼琴的小朋友也可以聽出不同音色和音量。可以輕易分辨到哪些琴音悅耳, 哪些粗燥刺耳。也輕易分辨到音色是否??連貫, 和音量大小的控制。

彈鋼琴就像一面鏡子. 彈奏者的身體狀況比較生硬, 心境緊張, 都會展示在琴音上。彈奏者懂得放鬆和平靜, 他就會容易明白到樂曲的意思, 輕鬆投入以至演繹出音樂感覺 。

“音樂感覺” 這個抽象名詞是難於清楚註解的。我時常提醒同學:“你是需要彈奏音樂, 並不是彈奏音符而已” 。彈奏出帶有音樂感覺就是鋼琴演奏的最終目標。

學生必須打好穩健基礎, 才能夠跳出練琴的框框。不再專注於音與音之間的彈奏方法, 拍子和音符的小毛病上。他們可以飛出“鋼琴學生” 的模式, 享受“音樂家” 演奏時的愜意感覺。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