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伦多客厅:Nathan Phillips广场
家里的客厅,可以是全家人员吃喝玩乐的地方,也是来宾小坐欢聚的地点,精心装扮着,是一个家最有魅力的焦点。每个城市,也都有功能类似,位置一样的广场,犹如城市的门面。它不一定是城市最美的风景,却一定是城市的最核心,市民和游客都喜欢去兜圈,甚至小憩。在多伦多,就是市政厅前的Nathan Phillips广场。走走聊聊早就想带大家去闲逛,谁知如烂尾工程般的整修进行了多年,直到最近才崭露完整的新姿。
这天,才踏入广场,长方形水池畔的巨大字母组成的TORONTO便抢入眼帘。这水池在夏日有喷泉,在冬天则是室外冰场。横贯水池的巨大水泥拱柱底部,砌入了一块柏林墙的混泥土碎块,并有铜牌标识。身边人群川流不息,因为广场上正在举办艺术家作品展。可以讲,Nathan Phillips广场是节庆常年不断,最著名的是以前介绍过的新年倒计时音乐会,持续最长的是农夫市场。看到过的最大艺术品,是艾未未的“永久自行车”,几千辆堆放在一起,可谓气势不凡,引领世人对工业文明的反思。
广场中央新建了一个时尚造型的舞台,其实也象看台。走走聊聊最喜欢坐在它的台阶高处,默视匆匆过客。正对着的是红砂石建造的带有钟楼的旧市政厅,和落成50年依旧前卫的新市政厅隔路相扶。两者并肩而立的形象,是多伦多最有特色的城市建筑风景线,那种古典和现代的强烈对比,给人记忆至深。最有动感的是广场中央的旱地喷泉,那有节律的喷射,常常会赢得孩子在其间百步穿杨,有时成年人也会童心大发。
露天舞台和Osgood Hall之间,是才迁建完工的“和平花园”,为纪念广岛原子弹爆炸而建,体现了多伦多人坚持世界和平的承诺。原来位于广场东部,现在迁移后面积增加不少,而且独自成园。主要景观有建在小倒影池里的凉亭和长明灯。凉亭为石制,方形,每面均有拱形门洞,斜顶。有一个角是损坏的,意味着文明的冲突和脆弱。长明灯最早是由教皇保罗二世用广岛的Peace Flame点燃的。迁建前的池水也是由教皇亲手将长崎的河水注入。
新市政厅的建筑造型非常独特。呈长方形的底座上,矗立着东西两座弧形塔楼,弧形塔楼则又包围着中间的茶碟状圆形市议会大厅。从空中鸟瞰,就象一只巨大的眼睛,深邃的目光一直投向遥远的星际。设计师Viljo Revell给自己宝贝取的名字就是“The Eye of the Government”。稍加留意,会发现塔楼是不一样高的:东楼高27层99.5米,西楼高20层79.4米。市政厅是对外开放的,有公共图书馆,陈列着一些艺术品,还可以一窥市长办公室。不能错过的是屋顶花园,漫步花草之间,不同视野,别具韵味,而且和广场的环形高架走道相连,也是走走聊聊最爱。
市政厅西侧也是广场的一部分,充满艺术和历史的氛围,可惜很多人会忽视。这里有雕塑大师Henry Moore的青铜作品Three-Way Piece No. 2 (The Archer)和罗马市长赠送的古罗马立柱。Oscar Nemon亲手制作的丘吉尔立像在这次改建中也搬移到此。1969年安装的日晷,是Nathan Phillips菲利普市长捐赠给市民的,代表和平纪念,要知道的是广场也是因其得名。让华人感叹的当属“多伦多第一唐人街”的铜匾。在撰写“多伦多唐人街”系列文章时,走走聊聊也曾多次到来凭吊。
新市政厅及其广场身下,是多伦多第一个唐人街的主体。第一代华人就是在这里先开洗衣店,再开餐馆杂货铺,然后慢慢生根。1943年,当多伦多市府机构快速膨胀时,就首次提出在老唐人街建新市政厅,但直到1947年,建设方案方才千呼万唤始出来。新市政厅的设计方案,则更是来来去去耗费了十几年。最后还是菲利普
市长果断启动国际设计竞赛才得以水落石出。新市政厅于1961年动工,在1965年落成开放。可是,落成之际,也是口水战兴起之时。有关评价,可谓毁誉各半。有一半人觉得这设计太过前卫。不过,随着时间的流逝,新市政厅最终为大多数人接受,而且依旧前卫,这正是Revell的天才之处,这正是建筑设计成功所在。菲利普广场是市政厅规划的一部分,要稍后才落成。其设计思想就是成为城市的agora(市民聚会,政治集会之处),概念为开放性的剧场和公共广场。如今,从市民和游客的喜爱度来看,就是如此,他们把它当作了城市的客厅。(多伦多那些地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