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市华裔有眼福

近日忙里偷闲,每夜即便凌晨2点睡,也要翻阅两本书——是我的老乡于之顺,一位刚从欧洲来的牧师“狠了狠心”借我的,多年没看过一本完整的书了,这下好,被逼得一周看完了两本,边看边有许多感怀忍不住要码在这里于你分享,实在是两位作者的传奇经历让我瞠目,更因这两位作者近日(5月8日)即将访问多伦多,一想起将亲睹其风采便是雀跃。

《 井 边 的 女 人 》

书名美极,令人浮想联翩,首先让我想起一副名画,好像就是《井边的女人》?一个半裸的长发美少女,婀娜的擎着一尊水钵……
这是出于《圣经》记载的一个典故,讲的是一个撒玛利亚妇人,她被人轻看、鄙视,没有名声,没有朋友,没有道德,更没有社会地位,她的前途黯淡没有盼望,今生饱受拆磨,来生亦必灭亡。这样的妇人,即便打水也只有选择在烈日炎炎的中午,因为此时人少,因为她不配遇见人,没有什么人愿意跟她在一起。 这个女人已经有五个丈夫,即便现在有的,耶稣说,“也并不是你的丈夫。”这个堕落的女子正午独自出来打水,心灵里有一种无法形容的孤单,原来不但黑夜才会使人感到孤寂,正午的孤单也会像炎热的太阳足以烙伤人的心灵。
井边“碰巧“遇见了一个人……一个看起来很平凡的人,正是这次“碰巧”,她的人生发生了骤变!她不仅成为有用的人,并且影响了她的邻人。奇妙的是,这两千年前的女人,今天惟妙惟肖地再现了!且有比那撒玛利亚妇人更奇特的人生,她就是作者王安敏牧师。
她祖籍安徽含山,生于台湾,70年代沦落美国,她的半生充满传奇!少年家境贫寒,她沦落风尘,笃信佛教,后来的求富心理令她甘于沉迷风尘,好胜及报复心,她用从美国大兵身上挣来的钱开了贸易公司且雇佣洋人为她打工,正要结婚,未婚夫因为中东战争被召回国,从此杳无音讯;她的公司由日如中天到溃不成军,更不幸的是,她未婚先孕了,在当时的台湾和她当时的身份,这是个丑闻。这期间,她又被政府要求飞往巴拿马查帐,在万米高空,她口鼻出血,飞机因她而迫降美国洛杉矶,孩子早产且是难产;她为了逃债和名誉,在异国他乡与自己的混血儿子开始了长达20多年的流浪生涯……
这位平凡如井边的女人,却在美国和中国,行了那么多这个时代所没有的、令人目瞪口呆的奇事!相信看过《圣经》的人都知道“五饼二鱼”的故事,在她身上,就张显过这种奇迹……多年来她一直在美国洛杉矶做流浪汉的福音布道和救济,来她和她的团队领救济的有时长达3条街!在中国大陆遭遇水灾的时刻,经过她的努力,源源不断的美国基督教福音机构的赈灾物资运往各灾区和她的家乡,支援她去中国传教的美国农场主老人,还投资巨额资金在中国买了500公顷土地,所开发的项目正在实施当中,有趣的是,也同样是在相同的地方,10多年前,她曾被警察追的四处躲藏,想逃离中国都不能,因为她担心中国海关的稽查。
这位满是传奇的女子,一直与她那英俊健朗的混血儿子相依为命,这位曾经从山底一直磕头到山顶血迹斑斑的佛教徒,创办了美国洛杉矶“流浪者中途之家”、“流浪者教会”,并且担任牧师,她目前的足迹已经遍及亚洲的高棉、老挝等贫穷不发达的国家。

《 绝 处 逢 生 》

听多过太多“绝处逢生”的撼人心灵的故事,但像牧师谢贤这样,在他年轻不堪的生命中,屡屡逢绝必逢生的奇迹,在我真是第一次听说, 或许我是少见多怪吧。
《绝处逢生》是谢贤牧师自己写的,受人尊敬和爱戴的新加坡斯蒂夫?威路比牧师这样评价他:
“……这样的人,我所知道的少之又少,没有什么人,能像他那样得到我的信任,我过去和现在都确实以自己的生命来信任他,他是上帝最巨大的杰作之一。”
美国的简妮芙.米勒博士、谢贤人生路重大转折的见证人如此介绍他:几年前,我第一次见到谢时,他可不是今天你所看见的样子,他过去的生命充满毒品、监狱、废墟、瓦砾,他如今谦卑、顺服的气质无不充满光明和真理。
在我,最先感动我的则是他为自己的书写的简短“献辞”:
“谨将本书献给我的母亲,您从未放弃过我,且总是愿意接纳我回来……无论我在哪里或沉沦得多深,我总是知道自己有一个家可以回,您在我生命中的爱持续不断,妈妈,我爱您!
谨将本书献给我的妻芭芭拉,你确信上帝在我的生命中具有使我转换一新的大能,你对我无比忍耐和理解,你的爱和鼓励,使我能够写出这本书。我的妻,我爱你!
谨将本书献给我的孩子,你们是我如此亲爱的孩子,你们将喜乐和欢笑带入我的生命,你们的忍耐使得爸爸有时间完成本书。我的小瓜瓜,我爱你们!
谨将本书献给去年我认识的所有华人,你们是我的家人,谢谢你们让我成为你们生命的一部分。”
我是个感性的女子,同是写书,我怎能不被这充满温馨、亲爱、朴素的文字打动?
再审视作品里作者的照片,棱角分明的轮廓在告诉我,这是条铮铮铁骨的刚毅汉子!但浓眉大目下,却毫不掩饰他的柔情、智慧和正直、敦厚。
想,这张完美的几乎无可挑剔的脸,曾经经历过怎样苦难、不堪的人生?又何以屡屡逃脱、绝处逢生?为什么那德高望重的牧师,会以自己的生命来信任他?
难以想象,这个男人,曾经是个被社会唾弃、不耻或者说没救的男人,用“浪子回头”来形容他已经苍白,因为他过去连“浪子”也不配。在新加坡——这个法律极其严厉的国家,吸毒罪与死刑犯几乎同罪,不幸的是,他从童年“偷着玩”开始,便染上了这条不归路。他曾经是个军人,他第一次被抓获并服刑便是在军方监狱。
新加坡至今还保留着一种专对付吸、贩毒者的酷刑——“鞭刑”,在新加坡,人们谈“鞭”色变,但我们的主人公就“享受”过它:
“……肌肉发达的行刑官站在一旁,手里握着一条七尺藤鞭,我被脱得精光,手被捆在一起,双脚被分捆,俯身于木架,宽宽的皮垫围在腰部。狱警异常平静温柔地对我说:‘只不过受一下鞭子,回家就睡了,一分钟而已。’或许他说的没错,但对于脆弱、裸露的我,这一刻就像永恒。我已经可以听见行刑官在我身后挥舞藤条的‘霍霍’声,我以为要下来了,谁知他不过是在热身。等待的每一秒都是异常的苦难。
行刑官终于从我身后跑上来了,踏着迅速和重重的三大步!就在那一秒,我听见藤条向下曲线飙进的‘嗖嗖’声!
痛!疼痛在我全身翻腾,分散到各个部位!到我想换一口气时,第二鞭又在我的背部爆炸开来!第三鞭,我已经感觉不到了…… ”
罢!罢!罢!我已经没法继续往下说了,字打到这里,我对这种鞭刑的描述带来的毛孔悚然已经眩晕得几番要吐……
可是,可是就是这样一个几进牢狱的男人啊,不要以为他从此就改邪归正了,他已经没有生、没有死、没有爱、没有恨的概念,他近20年的生命就剩8个字:生命不息,吸毒不止。
是谁改变了这样一条生命?是谁让他现在和过去的人生都成为奇迹?他又是怎样与吸毒决绝?又是怎样邂逅天使般的芭芭拉?后来又是如何乔居到加拿大的渥太华?他在北美这些年又做了些什么?究竟何以博得众位牧师和众人令人瞠目的盛赞?
如果可能,你自己去看:《绝处逢生》,作者谢贤。但目前最重要的信息是,谢贤牧师将在三天后的5月8日、9日晚7点,与前面说的美国的王爱敏牧师莅临多伦多,耳听不如面见,去吧,我们一起去。(详细地址和联系电话见本栏底部。)
我稀奇他们不堪回首的经历;
我敬佩他们敢于撕裂疮疤示人的勇气;
我羡慕他们已经有了永久辉煌的生命。
作者徐曼 写于200年5月5日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