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音樂家?

曾經讀過一篇報導,介紹一位被音樂評論家譽為“天才”的中國鋼琴家王羽佳。王氏現居紐約,近年在古典音樂界倍受關注。
主流媒體如《華盛頓郵報》,《紐約時報》,《洛杉機時報》等,對這位鋼琴家有極高的評價,稱她為朗朗第二,是中國繼享譽國際的郎朗和李雲廸之後又誕生的一顆鋼琴新星。
從小時候,王氏己經在豐富的音樂和藝術薰陶下長大。從懂事以來,她都在學習鋼琴,歌唱和繪畫等各種文藝技能。長大後,她有機會獲得獎學金而遠赴加拿大深造音樂。
在我來看,王羽佳的成就是得到家庭的悉心栽培和長時間的努力耕耘。因為在音樂藝術環境下長大,並且經過父母親的特別安排,造就了所謂的天才音樂家。
很多時候,家長會對孩子的學習存有疑慮,恐怕他們不是學習音樂的材料。認為孩子必須擁有音樂天份才可以彈奏出美妙的音樂,在鋼琴考試中獲取高分數。
有些家長問過我:“您的學生在考試和比賽中,成績都表現那麼好,他們都具有極高的音樂天份嗎?”
我會微笑著和她們說:“我沒有那麼幸運。音樂天才如莫扎特是萬中無一的。如果我只是選擇教導有音樂天份的學生,恐怕我就沒有學生可以上課了。”
小朋友正如白紙一樣,從開始灌輸正確的學習態度是最為重要的。我們所認識的音樂天才,都是經過長時間的洗錬和琢磨。郎朗和李雲廸,這兩位享譽國際的“天才音樂家”都有兩個共通點,他們都是從小接觸音樂,認真地開始學習樂器。家長安排了認真的學習環境,每天用上漫長和不苟的練習,加上一絲不苟的練習態度。

Loading...